樑衡散文精選讀後感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樑衡散文精選讀後感1

  人生在世,無人不景仰。我們景仰成功人士擁有的寶貴財富,景仰才子才女擁有的淵博學識,景仰貴族子弟擁有的出眾氣質。這些景仰無非是出於羨慕,但並未有努力追求的念頭。但自讀了樑衡作家的散文後,我有了深深的感觸,從不知道景仰亦可以是一種幸福。

  樑衡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方面頗有造詣,也曾擔任過記者,他擁有大量的經驗、膽量和閱歷,為他的散文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散文精選這本書中人生篇和政治篇,其中人生篇包括對各種大自然景觀的敬仰和思考,對各種功臣與偉人的敬佩與讚歎;政治篇中的政治散文則是剖析了周恩來、瞿秋白等偉人的一生。這部散文精選總的來說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景仰,對印度紅花綠樹的熱愛亦是對自己生命的景仰;對茫茫浩淼大海的眷戀亦是對大自然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返璞歸真的景仰;對鄧小平同志院落的拜謁更是對他永不磨滅貢獻的景仰……這一團團、一簇簇的景仰便是印刻在靈魂上的一種景仰,一種從心底發出的真情實感的幸福。

  樑衡用文字灌注了景仰,用文學翻譯了政治,用文采引發了人生的思考。這本書中的字字句句都極有深度,有思想,但有通俗化、藝術化,將枯燥的政治與平凡的自然改造成動人心魄的一種種景仰。變的是散文的內容,或山或水或人物,不變的是別有韻味的厚重與充實;變的是不同的思考與感悟,不變的是他的散文中特殊的大氣磅礴與滿腔激情。

  幸福在這本書中所詮釋的含義更加深厚,它從向死者獻上的一件富有審美價值的雕塑中超脫出來懂得生者與死者之間以藝術方式的傾心交流;它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滿眼繁華而看出個味和理來,它在到處都伸出的一雙乞討的手中仍不踐踏自己的自尊心。

  景仰的美在書的幽默筆墨中,在人的細膩描摹中,在天地的肅穆站立中,不再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盼,而是一種與生活接近與人生接軌的幸福。作者將大人物的生活與事業寫給人們看,他們獨立的入格、成就的事業以及帶有悲劇色彩的有價值的東西。讀他們的成與敗,悲與喜,奮鬥與犧牲,他們的人生就更加值得我們去景仰,他們的思想和內涵也愈值得欽佩。在這種讀與悟的過程中,在這種思與拷的景仰中,幸福就接踵而至了。

  輕柔似水卻又有抵禦勁風的剛韌散文,獨具韻味並無浮華氣息的美,承載著樑衡心中對自然、對偉人、對人生的無限景仰。詩意卻不失意的散文世界,灼灼但不傷人的景仰,值得我們去追求那種幸福。景仰亦是一種幸福,正如悲劇更加感人肺腑。

  樑衡散文精選讀後感2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裡,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這本書,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後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幹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幹嘛“多管閒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會便是,他幹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有能力做些什麼,他認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他心繫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於民,求成於心。

  幾百年後,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後一位罪臣,又是人民託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麼慷慨激昂的話語,多麼洶湧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後,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菸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後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配伊犁。每每讀到這裡,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隻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麼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繫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鉅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被人們託舉出來。

  樑衡散文精選讀後感3

  樑衡的文章一開始我並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於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麼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選為課外讀物發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杆拍遍》、《亂世中的美神》,一堂課之後,當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範,感覺他們在樑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樑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餘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餘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總覺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柔寡斷的感覺。而樑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於,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樑衡散文中學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杆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輕時血氣方剛,奔走沙場,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這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樑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複,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並不是一個個已經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樑衡散文讀後感3篇
描寫冬天雪景的散文精選
相關知識
樑衡散文精選讀後感3篇
魯迅散文精選讀後感3篇
張曉風散文精選讀後感3篇
余光中散文精選讀後感3篇
余光中散文精選讀後感3篇
巴金散文精選讀後感兩篇
琦君散文精選讀後感三篇
泰戈爾散文詩選讀後感3篇
初中作文精選讀後感3篇
初中作文精選讀後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