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關帝廟導遊詞
600年來,泉州七個城門的這七個關帝廟香火興盛。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解州古稱解樑,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後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佔地面積約 66600餘平方米。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豔,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佈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
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佈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佈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遊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簷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雉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是“武緯門”,是甲冑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雉門後部的臺階上是戲臺,鋪上臺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捲棚歇山頂建築,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簷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在全國關廟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說這是因忌諱關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於造成蜀國的覆滅而隱去的。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殿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式琉璃殿頂,簷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週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各異,個個鬚眉畢張,活靈活現。下施欄杆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 200方,蔚為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簷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樑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有印樓,裡邊放著“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裡植有翠竹一片,風動影搖,珊珊可愛。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傳說出自關羽的手筆。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經》,故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簷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簷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徵歷史上山西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奇巧別緻,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篇二:
歡迎大家來到泉州關帝廟!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人文薈萃,有“海濱鄒魯”之稱,民間信仰文化豐富,被稱為“泉南佛國”。如果你從泉州的街頭走過,你會看到一座座莊嚴古樸的寺廟,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宮、清真寺和關帝廟等等。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雨,這些神廟依然矗立在泉州街頭,見證了泉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成為泉州人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名勝古蹟。
泉州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間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一間廟裡擺關公、土地公、張飛等等。臺灣的廟與泉州特別是關帝廟一樣,都是多神信仰佔主要.
通淮廟的歷史1000年,但當時是服侍水神。閩南在水域邊,很多閩南人到四大洲五大洋。明鄭和下西洋,幾次在泉州起船,所以最早泉州神為海神。明太祖朱元璋信服關羽,下令泉州七個城門要建七座關帝廟。當時泉州剛經歷改朝換代,經濟不發達,要建一座廟不是很有能力,就將這間水神廟換作關帝廟。這樣,從明初到現在已有600年的歷史。
600年來,泉州七個城門的這七個關帝廟香火興盛。由於當地人非常信仰關帝,除了這七座廟外,各處街道都建了一些小廟宇。到了清末,泉州城服侍關帝的廟宇達到了100多座。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僅剩下了幾座,而香火最盛的依然是這座通淮廟。在很多人心目中,關公是神通廣大、有求必應的神明。因此,不論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職,他們都要到關帝廟抽籤,希望得到指點,以求心理上獲得安慰,而籤詩就成了人們與神明溝通的方法。與其它寺廟相比,關帝廟的這部籤詩文字更文雅,內容更豐富,這無疑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
宋元以來,泉州當地商業貿易盛行,傳統商業文化強調經營者要具有“守信用、重承諾”的美德,而關公形象則成了這種美德的代表,被奉為商業的保護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武財神”。凡作生意的人,都要到廟裡來求財祈福,並捐一些香火錢。特別是近年來,泉州經濟飛速發展,晉江、石獅等縣市經商致富的人常到通淮關帝廟來燒香捐錢。而關帝廟也將這些香火錢的一大部分拿出來作善事,救災辦學。
關帝信仰當年通過移民傳入臺灣,在臺灣先民的心目中,關帝作為來自故鄉的神明,既能一如既往地保護他們,還是他們心目中故鄉文化的一種象徵。因此,臺灣先民對關帝信仰的認同也是一種對故鄉文化的依戀和對故鄉文化的認同,這也是關帝信仰在臺灣得到廣泛傳播、盛傳不衰的原因。
蘭州市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