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聽後感
圓明園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佔地面積三百五十多公頃,容納了全中國最有代表的風景名勝和各種奇珍異寶,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圓明園的毀滅》聽後感
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閱讀教學也應如此。語文課標指出,語文重要特點是“情”,情感十分豐富。因此,語文教學應當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動情,心靈受到震撼,達到刻骨銘心的教育效果。
葉列舉老師的課從情入手,激情飛揚,真可謂一個“情”字了得!在課堂上自始至終洋溢著對圓明園毀滅的遺憾懷念,自始至終抒發著對帝國主義、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進入課文情境,與文字對話。葉老師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閱讀潛能,提高閱讀能力。對文中內涵深刻的句段,於老師指導學生反覆朗讀,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讓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作品產生共鳴。在一唱三嘆、綿綿不絕的情感中,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深情朗讀,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靈的激盪。在讀書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葉老師在指導閱讀感知,自讀領悟的基礎上,巧妙點撥,圍繞課文內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引導內容延伸,情感昇華,由讀向寫輻射,又由寫向讀還原,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進語言的積累運用,在互動中實現為遷移而教的目的。
二:《圓明園的毀滅》聽後感
今天,儘管天氣陰冷,還下起了濛濛細雨。但講臺上激情飛揚的 葉老師,卻為我們帶來了一份豐盛的精神大餐。這次的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是我聽過的第二次。但感覺卻大不一樣,經過反覆推敲、斟酌後,這次的設計更精緻、語言更嫻熟、靈活了。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永遠都在學習路上的名師模範。欣賞之餘,更多的是學習,現零星記錄下自己對本節課的感受:
一、重語言品讀,感悟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指出:閱讀時要“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感受優美的語言”“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語言”……本課中,大量運用了許多優美的四字詞語。如:眾星拱月、金碧輝煌、玲瓏剔透、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葉老師也挖掘出了文章的精妙之處,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悉心品味。
如引導學生理解“眾星拱月”,體會佈局之美時,老師先讓學生說說本義:很多星星圍著月亮,再出示一張“圓明園”被許多小園包圍的圖片來觀察交流,此時,學生對這個詞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再讀這句話時,學生的感受就更深刻了。
二、重方法遷移,模仿練筆。
在教學中,隨文練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方法。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運用了幾個的“有……有……也有……”,再現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象。葉老師在學生充分感悟對比寫法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當堂訓練,做到讀寫無縫連結,讓學生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小練筆。因為有了之前的朗讀感悟,加上後面精美絕倫的園林景色的圖片展示,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個別學生的練筆還是比較出彩的。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堅持範文引路,讀寫結合,從讀到寫,以讀促寫,從扶到放。相信就能有效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
三:《圓明園的毀滅》聽後感
離開學校近二十年了,有機會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聽課,感覺真好!
今天聽了顧老師的語文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感到十分敬佩。顧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湧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充分感受到顧老師的課是用激情燃燒自己,點燃學生,是用智慧引領教學,把學生帶人了語文學習的智慧高地。
細細品味顧老師的課堂後,我發現她的課堂強調學生的閱讀與體驗,通過閱讀教學實現學生的真正閱讀。課文一開始便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結合學生自己收集的課外資料對圓明園進行初步的瞭解。隨後,分段朗讀,在讀中注重讀的聲音、形式及技巧。並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評價,十分重視學生的內心。在朗讀的過程中注重好詞的積累,為學生在語言的領悟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後學生在老師動情的話語中,激發出熱愛祖國的情感,並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讀:“圓明園的價值在祖國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這個時候,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更廣的感受,也就真正“走進”了圓明園。
聽完老師的課,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是心的呼喚,愛的奉獻!十分感慨,為今天我們的孩子有這麼優秀的老師,這麼先進的教學裝置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孩子們都應該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發奮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樑、社會的支柱,為振興中華作出貢獻!
五***3***班 學生家長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