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的觀後感錦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辛德勒的名單》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下面是一些辛德勒名單的觀後感,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儘管不是第一次看,可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看著喻示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著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聖歌歌聲極其不協調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著那段哀傷的過往。特別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於人群,與再次出現在運屍車上的對比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粗略統計,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他人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卻並非來自於大規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儘管屠殺對於人類來說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式的,就連從區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的結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都無法擺脫助紂為虐這一汙點。因為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因為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所以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行,哪怕有違本性。可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適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成“進行侮辱和當眾傷害”罪,其侮辱僅由一眼構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保護德國血統和德國榮譽法裡對於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說,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因為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為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可以用於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汙點。的確,當時架構於優生學基礎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於屠殺有著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為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於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可以逃避,至少可以選擇不同流合汙。明明知道納粹進行的是屠殺,卻仍然助紂為虐,這比直接殺人者更加惡劣。無論有著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為執法者在執行實實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終要為此承擔責任,接受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為營救猶太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機關在整個納粹統治期間的審判裡最重要的缺席者。處於納粹瘋狂鼓吹的優生學理論中,再加上戰爭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難免的。但是就連影片裡喜歡拿集中營裡猶太人做活槍靶的阿蒙,亦可以從對猶太女僕說“謝謝”和“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等不少細微情節中感到些許溫情。而最諷刺的是,納粹司法的判決裡連這種極小的人性溫情都沒有,只有冷酷與漠然,不僅對於猶太人,亦包括波蘭人等一切所謂的劣等民族。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案例發生在1943年2月18日,14個波蘭農夫因屠宰了自家的豬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關進集中營,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邏輯竟然是人命不如豬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憐憫,怎會有出現如此可笑的判決呢?畢竟惡法消極執行與積極執行之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納粹法官之所以恐怖,是因為其對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視與輕蔑。正是這種漠視讓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護者的象徵,而化身為恐怖陰影的一部分。

  對每個個體的人的尊重不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人文關懷,對於法律人而言,它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無論是公平也好,正義也好,最終都必須在每個個體人的身上體現,甚至整個司法體系都離不開通過對個體人的適用而建立。公平、正義、民主這些美麗的夢想如果離開人,也不過只是抽象的詞彙象徵。法律也許看起來是冰冷而無人情味的,可是那種對人的尊重卻滲透在法律精神之中,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就已經開始。正是出於這種尊重,才有了英國大憲章裡“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名言,才有了威廉一世與磨坊的故事,才有了三權分立而築起的權力的堤壩,才有了“無罪推定”的刑法原則,才有了程式重於實體的實踐……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伯林到德沃金,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從自然法學派到女權主義法學,這種尊重都有意無意的表現在幾千年來各種學派不同學說的字裡行間。學習法律兩年了,感覺自己與普通人最一樣的地方並不在於學到的法律知識,而是感受到的一種法律的精神——平等,尊重,寬容。我想,對於一個合格的司法人員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法律知識的深厚與技巧的純熟,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尊重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所有當事人。如果所有的司法人員都可以秉持這種態度的話,至少不會出現如此之多的刑訊逼供與佘祥林式的悲劇了。

  辛德勒的名單的人性光輝反襯出納粹時期司法的恐怖,提醒我們必須用對生命的愛與尊重去驅散那些法官黑袍下的陰影。不僅僅對於惡法如此,對待優秀的法制體系時,亦當如此,因為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就是尊敬法律本身。缺乏這種尊重的法官極其有可能將制定良好的法律在執行裡變為“惡法”。也許這部電影並不是有關法學的,但那段歷史的厚重卻透過黑白的影像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心,勾起了我們對正義的渴望與希冀,喚醒了和辛德勒一樣的情懷。如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所說的一樣,“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樣被辛德勒的名單所感動,象辛德勒一般尊重每一個人。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辛德勒,生於1908年,德國投機商人,好色、生活糜爛,是納粹中堅分子。戰爭期間辛德勒僱傭猶太人,因為猶太人是波蘭最便宜的勞工。1943年,納粹對猶太人的瘋狂屠殺,使辛德勒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他開始用一切辦法,拯救猶太勞工。他的軍火廠有七個月沒生產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傾其所有養活廠裡的猶太人,並賄賂黨衛軍官。他的覺醒,始於人性,始於心底的一種震顫。這與民族、政治、軍事毫無關係,只是人道主義,為了保護那些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猶太人。他沒有獲取任何一點好處——散盡家財、隨時被黨衛軍懷疑,而且在戰後還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一往無前,從不後悔。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辛德勒沒有讀過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們只有一個理念——做正確的事而不求回報,儘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贖,他所做的一切,不求報答,不求聞名於後世,只求於心無愧。他沒有公開地反抗納粹,沒有走到街上散發傳單,但他做了更偉大的事業,因為他,00個猶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續。猶太人敲掉自己的銀質假牙,送給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來語刻著銘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樸素的禮物,象徵了猶太人純潔而質樸的心,但他還在為自己保留一枚金質勳章而懊悔——雖然他已經拿出了全部積蓄來拯救猶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覺得自己做的不夠。

  中國人喜歡花好月圓的結局,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辛德勒戰後的戀愛、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猶太人的接濟維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我們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會後悔,因為生命比財產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經做出了抉擇,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贖了自己曾經墮落的靈魂。

  影片結束時,黑白的螢幕轉為彩色,已經步入暮年的猶太人,或者它們的後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塊……每一個石塊,都代表了當年的鮮活生命啊。沒有哪個民族是優等的或者劣等的,我們只知道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該受到尊重,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資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贖,才顯得充滿意義,那是戰爭中善良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這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具有巨大震撼力、深沉而令人痛苦的電影。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燭光。一根火柴點亮了蠟燭,猶太人在禱告,讚美詩結束後燭光慢慢熄滅,變成一縷青煙,然後四周變得黑暗。

  特有的黑白色畫面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也象徵著猶太人的黑暗時代。在黑白攝影的畫面中,只有一個小女孩用紅色,這個小女孩是黑白色調的整個屠殺場面的亮點,後來女孩子又一次出現——她躺在一輛運屍車上正被送往焚屍爐。 我想正是這個小女孩觸動了辛德勒,使他從最開始的一個趁機想發大財的商人,轉變成一個有良知有人性的人。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強與弱、野蠻與良心的之間的衝擊。

  那些名單上的猶太人是幸運的,就像斯坦恩說的:“這份名單是生命,名單之外就是深淵。”。但,有更多的猶太人慘遭屠殺,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歷史是蒼白的,沒有人可以篡改它黑色基調——沉重而哀傷。但是,現在卻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炮火之下。

  在中東的土地上,孩子們十幾歲便放下課本,拿起路邊的石塊練習著打倒敵人。很難想象在貧民區的矮牆、磚塊中他們的童年是多麼的悲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歐洲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同時,中東地區的人口圖卻是個標準的正三角形——青年人口比例大大高於老年人口比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甚至不到30歲!

  這正是連年不斷的戰爭造成的!新聞裡常聽到:“以色列對加沙實施新一輪空襲,造成巴勒斯坦6人死亡人受傷”等等的戰報,我們都早已習以為常。當這些人的生命化為一個個數字的時候,沒有人哀傷。他們是戰爭的犧牲品,是戰爭的受害者。可是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有的只是報復,又是死傷!

  記得政治書裡有句話:當今世界的局勢是大多數地區和平,少數地區戰爭。

  這是一句令人可悲的話語,透露著整個世界的無奈。人性在那裡早已被泯滅,擁有的只是對生命的渴望。

  我想我無力改變這一切,可以的只有希望。

  希望其他國家能夠提供更多的人道主義援助!

  希望巴以兩國的停火協議能夠長久!

  希望全世界和平!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8

  辛德勒的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個灰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的的心都灰色的,無論是未來毫無希望猶太人還是殺人如麻納粹黨!

  二戰。猶太。人類歷史中筆墨最濃最黑的幾頁。興許這一題材的電影早已鋪天蓋地,各種側面寫罷,各色千秋演盡。淹沒於時間消逝於記憶的非林膠片無數,這張名單何以獨樹一幟?個人認為,極富藝術感的表現手法、巧妙的情節主線選擇、以及真實豐滿的人物塑造是其脫穎而出的部分原因。當然,輕柔卻近乎震撼的配樂,“於無聲處聽驚雷”般撥動著觀眾情感之弦,確保了在漫長的195分鐘裡必定有一次動人的噴發——或許在那一襲紅衣出現的一景,或許在淋浴籠頭湧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許在猶太歌聲再度飄蕩於奧斯維辛上空之時……

  關於人物,最震動我心靈的,還是這樣一個人物:辛德勒的猶太會計,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嚴謹到刻板,刻板到木訥——卻有著清醒的頭腦,不僅在經濟方面。絕對的理智。從一開始,他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意識到沒有國沒有家的他只能是戰爭風雨中飄搖的一支脆弱卻堅忍的蘆葦,意識到無論他與辛德勒多少親密他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會派對;他,只能在猶太聚居區裡掙扎,朝不慮夕。幾次辛德勒將他從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緒複雜到無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現出來了吧。也難怪,在一切開始之初,辛德勒舉杯感謝他,他會顯得那樣的不自在。想來,時間和事件,真是改變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結束之時,同一間幽暗的辦公室,stern手捧名單,說太好了,這名單太好了。他是個猶太人,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倖存的猶太人,一個見證了這一時代洪流的猶太人,一個將猶太民族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聚於一體的猶太人,一個幸運的、傳奇的猶太人。

  關於音樂,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約翰 威廉姆斯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樂,採取浪漫樂派的傳統寫法,用柔和簡練的旋律將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民族複雜而沉重的內心世界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加上畫面、情節的配合,套句俗話說——很煽情。

  配樂中有著許多小提琴獨奏的樂段,演奏者是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大師——伊扎克 帕爾曼itzhak perlman,一名猶太人,由他來演繹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自是最合適不過。鋼琴部分則由作曲家親自上陣,同時還有合唱團的聲音。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對於國外的書和名著,說實話我是不大愛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吧,讀國外的書總感覺很難讀懂甚至還有點枯燥無趣。老師說讀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讀懂就要先讀懂國外的聖經,對此我只能投降。都說音樂是無國界的,我相信好的書籍也是,國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

  還記得一年前,老師帶我們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後,給了我深深的思考。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影片以一種記錄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戰那段真實的歷史。對於我這樣的學生,多了對這種戰爭年代的體會,那就是戰爭能把人類最醜陋的一面抖落出來,但也能見到人閃亮希望的一面,天夠黑的時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確是真理。法西斯的瘋狂殺戮和辛特勒這個追逐利益的商人揮盡財產救下被迫害的猶太人形成整片的對比線索。整個影片讓我有哭的衝動是最後辛特勒在逃亡時悲慟的說:"我還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讓我很難理解的是,為何人類要分種族互相迫害,比殺動物還冷酷?

  喜歡辛特勒對權力的定義:什麼是權力?權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權力!真的很感謝辛德勒,從辛德勒在揮舞棍棒、瘋狂掃射的衝鋒隊和被驅趕的猶太人之間看見了一個穿行於暴行和屠殺而幾乎未受到傷害的穿紅衣服的小女孩,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辛德勒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我們同樣也是。不僅僅小女孩的穿著是本電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了有一種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燒,這也許是辛德勒為放棄利益救迫害的猶太人轉折點。

  辛德勒的名單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靈。就像影片中所說的那樣:"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單,這名單是生命。每一個名字都是用鉅額的金錢換來的,辛德勒捨棄了自己很多很多的東西,保護了一群生命,一個民族!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曾設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會那麼偉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會那樣殘暴,但由於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設想如果我是當時的一名猶太人我會怎樣,我會怎樣生存,怎樣死去。我寧願做任何人,而不願意是他們,因為他們的慘烈因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當時很可能也只是一個茫然無知的旁觀者。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不是要教育我們什麼,而是有一種讓人警惕的東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習慣,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電影中某一個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來博得人們的感嘆,從而同意我的說法,因為就某一個猶太人來說,沒有另一個無辜的人更應該被虐殺。

  當面對焚屍爐、毒氣室、與猶太人驚懼疑問的眼睛的時候,你永遠不能無動於衷。


電影雞毛信觀後感
力克胡哲觀後感錦集
相關知識
辛德勒的名單的觀後感錦集
張思德的觀後感錦集
張思德的觀後感錦集
集結號的觀後感錦集
安全教育的觀後感錦集
愛的教育觀後感錦集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錦集
青澀記憶的觀後感錦集
殲十出擊的觀後感錦集
殲十出擊的觀後感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