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短文章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生,因此一個正確的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文/平哥
做人第一,學習第二
一個人的性格與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實踐中得出的真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打基礎的教育,父母的為人處事、言行舉止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家庭中,每位家長都應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重視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因為孩子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親人朝夕相處,那麼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長的自身修養將給孩子的個性品質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時期,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形戍有著重要的影響,每位家長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採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與發展。
一、幼兒時期是性格初步形成時期
性格是人在對待客觀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而習慣的個性心理特徵。人的性格發展又有著階段性。大體分為四個階段:“5至11歲左右為性格形成期;12至17歲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至55歲為性格成熱期;56歲以上為性格更年期或老年期。”兒童是人的個性初步形成的時期。一至三歲前為個性萌芽時期;二是學前期是個性初步形成的時期。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個性初步形成是從學前期開始的,正如有國外學者指出:“學前期是個性最初開始實際地形成時期。這個時期形成著最初的聯絡和關係,這些聯絡和關係構成活功的新的,更高階的統一休。同時也構成個性的新的,更高階的統一體。學前期的重要性也正是在這裡。”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初步形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但還極易接受社會環境的薰染,尤其是家庭中的影響。幼兒時期的個性形成是在素質、環境、教育統一作用中實現的。素質是個性形成與發展的物質前提,生理基礎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而後天的環境和教育起決定的意義,其中教育在一定條件下起主導作用。孩子們自“哇吐”墮地就與家庭息息相關。出生後就會哭、吃奶,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需要,當他們在各自的家庭中一天天成一長起來,就會表現出:有的聰明、伶俐、智慧才能出眾,有的智力發展水平一般;有的形成了較好的行為習慣,有的就比較任性;有的勇敢、堅強、有毅力,有的膽小、懦弱、無耐力;有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有的孤僻、無熱情和主動性等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說明了幼兒階段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在性格形成期奠定較好的基礎,將影響他們以後的人生。如果打下了好的基礎能促進他們積極向上,努力學習,走上工作崗位有一個熱情的工作態度。因此,在幼兒性格的形成時期,每位家長不可忽視家庭中教育的方法以及自身的性格修養。
二、家長的自身素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家長的言傳身教促進幼兒時期良好性格的形成。眾所周知,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孩子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以及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父母的言傳身教關係密切,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和教育著孩子,當孩子形成了優良的性格將對學習產生著積極的作用,就能把今天的學習與個人價值的體現以及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聯絡起來,自覺的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從一點來說,父母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就曾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執行教育兒童的工作。在你們的每一瞬間,其實都在教育著兒童,甚至在你們不在家裡的時候,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的人,你們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家長是孩子們特殊的老師,家庭是孩子們特殊的課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時期,家長的一言一行都顯得格外重要。言,指言教;行,指身教,兩者一致,孩子才能學有道理,行有榜樣,自然而然在家庭中的一日生活裡受到教育,對孩子良好和不良好的影響是不知不覺中進行的,這種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要強烈深刻的多。有的父母不懂這個道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後果。據資料顯示,80%的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有關,尤其是父母品行不端的,
行為不美的佔相當的比例。無數的實踐證明,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起著極大的作用。採取民主型的正確教育態度,孩子表現出活潑大方,聰明可愛,善於與人合作,具有獨立性,有堅強的毅力等優良的性格品質;而粗暴、溺愛的、專制的等不正確的教育態度,孩子們表現為孤獨、任性、依賴的、自我為中心的等等,由此,需要我們每位家長根據性格可塑性的特徵,結合孩子們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嚴要適度,愛而不溺,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等正確的教育方式,去影響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又因性格的可變性,決定了性格是可以培養的,這就為家長對孩子性格形成教育提供前提。孩子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父母為最直接的模仿物件,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徵。嬰幼兒對父母的態度特別敏感,父母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孩子的情緒、意志和行為,久而久之化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態的、穩定的情緒。父母對孩子愛意的表達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對小嬰兒的愛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愛和保護。對兩三歲的孩子則應愛意不外露,對他既平等嚴肅,又呵護有加,這樣孩子才能快樂、自信、 開朗,而且獨立性強。和睦的家庭有助於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所以,父母必須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一長環境,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和積極主動的態度,培養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做人第一,學習第二
“做人第一,學習第二”,通俗的說,就是要“先成人,後成才”。學校只能教給孩子知識,性格的養成則往往直接關係到孩子的一生。然而,這樣樸素的道理卻難以在教育實踐中得以落實,以升學為旨歸的功利主義教育已經成為孩子教育的主流。究其原因,在於整個社會對教育的評價產生了誤差。於是乎,學校教育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現重智育輕德育,重學生文化課成績輕品質培養的不良傾向。現在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每個孩子之間天資有高低,成績有好壞,家長如果對孩子提出好高騖遠的要求,往往會形成孩子的不良心理。—方面會導致孩子抱負水平過高,屢戰屢敗,使孩子原有的自信心受到負面衝擊,以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太大,動機狀態太強,對成敗得失過分看重,形成了過度的焦慮。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制定合適的培養目標,因材施教,才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使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性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裡,孩子會情緒穩定、性格開朗、感情豐富、自信心強。所以,父母要首先給孩子營造—個溫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圍。其次,要滿足孩子的歸屬感,使孩子感到被愛、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活動,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選擇權。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價值觀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對孩子的價值觀教育有著天然的優勢。它能優化社會風氣與生活情趣,能有效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足鼎立”,相輔相成。真心的呼籲,所有父母對孩子多一點關懷,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心靈的溝通,讓孩子的性格飽滿、健康,友愛,讓人與人之間多一點信任,少一點隔閡,讓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純真。
平哥 2011.3.1.
篇2:長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初一,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說,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著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篇3:家庭教育中如何鼓勵孩子
現在的家庭多是四個大人一個孩子,孩子就像一個小皇上、小公主,周圍人給予他的都是眾星捧月的愛和鼓勵。不少教育專家說,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要多給他鼓勵和獎賞,但鼓勵與獎賞也是一種學習和技巧。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每個家長都是聰明的,讓每次鼓勵都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和契機。
物質獎勵下的孩子
事例分析: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學會做家務,或者督促他學習成績進步,會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
幫他儲存精神食糧
對於根據學習好不好進行獎勵,是不太認同的,學習是孩子的事情,而且,學習的過程也遠比學習結果更重要。
通過做家務給孩子發放一些報酬,也要因家庭因人而異,也要參考自己的家庭環境、孩子的教育基礎、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從小就比較獨立,有做家務的習慣,就沒有必要仿效別人。物質獎勵只是一種手段,可以引領孩子適應未來生活的環境。但家長首先應該清晰明瞭自己,這個行為是為了什麼?物質的獎賞是可以的,但應該有個度,不要拘泥於單純的物質。
物質和精神世界是並存的,只有它們得到平衡,人們才會對生活感到滿足。對於孩子的獎勵,提倡精神式獎勵,精神的鼓勵和獎勵也是可以儲存的,未來的日子裡將它取出使用,也將會受益匪淺。
獎勵前,做個有心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主張家長使用賞識教育,但賞識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有的孩子聽不得批評的話,但進入社會,各種人的聲音都會有,因此,讓孩子接受、思索各種“聲音”,也是一種成長。對於孩子每個階段、每個機會的獎勵,獎勵前,家長應該做個有心的聰明人,不盲從。
1、獎勵的方法多種多樣,獎勵前,應該明白該有個怎樣的引導。瞭解孩子處在什麼樣的年齡段,有哪些身心發展的規律。對於6歲~12歲,以及6歲前的孩子,家長都應該清晰地明白,自己獎勵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標是什麼。
2、家長不要拿自己的一些期待來要求孩子,明白孩子和自己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
3、獎勵的技巧是需要學習的,孩子某個行為某句話,可能得到的鼓勵和贊同都是不同的。孩子有時不能正確地表達,可能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家人的擁抱,這些需要家長來觀察、感受和了解孩子。
場景播放a:當你下班回家,孩子拿雙拖鞋給你。這時的鼓勵應該是:對孩子說聲“謝謝”或者擁抱他。有的家長認為沒有必要,但有禮貌也是文化和禮儀,也是對孩子的認同和認可。有的家長認為買好吃的食物和好玩的玩具就是鼓勵了,但應該多和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
場景播放b:公交車上,孩子哭得厲害。這時的鼓勵應該是:抱著孩子,告訴孩子,不用著急和害怕,很快就要下車。用愛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嚇唬孩子說,別再哭了,再哭就不讓你下車。
當孩子犯了錯誤:這個時候不是鼓勵的時候,但也不要過分地責備他,這時的孩子本身也很難過,並沒有想到要去犯錯誤。此時,應該給孩子一個安慰,並引導他如何做正確。
關於小孩子教育的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