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體育教學經驗文章
體育教學經驗是體育教學模式的重要一員,對理解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職高體育教學論文
情感教育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將教育影響滲透到學生的情感深處,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因此,職高體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論研究,是一個既有理論價值,又有現實意義的選題。它符合我國職高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符合我國職高體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及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需要。
體育教學 情感理念 職高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一種態度,反映的是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由於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係不同,人對客觀事物便包含不同的好惡態度,產生不同的內心變化和外部表現。能滿足需要的事件,就會引起人的積極態度,使人產生一種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滿足、喜愛等反映。反之,就會引起人的消極態度,使人產生一種否定的情感,如憤怒、憎恨等。情緒和情感在人的實踐活動,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起著巨大作用,同時,人的生活實踐改變了,人的情緒和情感也隨之變化。例如,對一個不愛好體育的學生來說,讓他參加體育鍛煉,他就會感到又苦又累,並且對鍛鍊身體產生厭惡情緒。但是經過教育和參加學習、鍛鍊,並掌握了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身體素質提高後,他就會對體育運動由厭惡到喜愛,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當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作用,嚐到了成功的甜頭,就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穩定而深刻的情感。因此,職高體育教學中融入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情感是人類生命的本質力量,是人類創造力量的源泉。列寧曾經說,如果沒有“人類的情感,那麼過去、現在、將來都永遠不能尋到人類的真理。人類的情感是尋求人類真理的強大動力。”[1]古往今來一切傑出的人都有高尚的情操,他們為了尋求人類的真理,甚至甘願為之流血獻身。一個感情冷漠者,對一切事物都無所謂的人,又怎麼會為社會利益、為真理無私地奉獻。情感教育是當代教育的缺失。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創造了日益發達、豐富的物質世界,而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近一個多世紀以來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適應、認識、掌握、發展這個外部物質世界。
體育教師要從教育的整體目標出發,在傳統認知教育的基礎上逐漸培養情感教育意識,加強對情感教育思想的理解,並不斷加強自身情感修養。體育教師具有較高的情感素養是體育教學實施情感教育成功的關鍵,體育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執著的精神將對學生精神世界產生強烈的影響。由於體育教學中師生間較多的近距離接觸,教師豐富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會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增進師生感情;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輕鬆愉快的心境,積極穩定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具有很大感染力;教師高尚的人格及其豐厚的教育素養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教師寬闊的胸懷,積極的心態則是對學生無言的教育。教育是師生共同參加的雙向交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情感的性質和特點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有句名言:“用愛來交換愛”。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感情基礎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因此,每個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在教學環節還是在管理環節都要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首先教師應該熱愛學生,即以情育情。“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對老師的真知灼見和真誠友善,他們的理解也特別深刻,迴應也更加熱烈。[2]其次,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教師擔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響人的重要任務,應以美好的心靈、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第三,教師應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絡和相當的共處時間。情感教育是通過情感交流實現的,情感交流是一個不間斷的互動過程,需要大量時間。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環節和課餘活動結合實際與學生交流,避免空對空的談話和教條的說教。只要真誠地關心幫助學生,必然會產生師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建立這種關係的最有效途徑便是交往,離開了交往,師生關係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情感教育可極大的增強學生的美感、愉悅感與幸福感。在生活中,美的感受能使人精神愉快,而愉快的生活又使人感到幸福。通過美感、愉快感、幸福感的培養與薰陶,學生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意義,能調節思維。情感教育的基本內容涉及到人的生活和各個方面,因此情感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通過情感教育可對學生進行愛憎感情的教育,具體包括個人與社會間的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愛集體、愛人民等;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骨肉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師生之愛等等;個人與求知間的愛科學、愛知識、愛真理等;個人與事業間的愛職業、愛事業、愛勞動、愛工作等。
情感教育應該要師生互動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尊重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包括低層次的與生理需要相聯絡的情感和高層次的與心理、精神需要相聯絡的情感,而且教育的重點是滿足學生高層次的情感需要,激發、鞏固高層次情感,即道德感、審美感和自尊感。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二是根據學生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穩定性和永續性等特性,形成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真正激發學生為國家建設事業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的情感;真正把個人情感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相聯絡;真正把情感作為學習和工作的動力,發揮情感的正功能,抑制情感的負功能。三是根據學生情感喚醒的主觀性特徵,積累學生的良好知覺經驗,制約來自外界的刺激,形成良好的情感。另外在情感教育中要還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培養等等。
體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作為平等的人對待,學會去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疾苦和需要,主動去感受學生的處境,體驗學生的情緒,信任和理解學生。體育教師應嚴於律己,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如此才能激發學生的信任,才能開啟師生相互交流的大門。
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感情會有不同的變化。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油然而生;在體育教學訓練中,情緒低落往往導致傷害事故頻頻發生。如在器械體操的教學訓練中,有的學生或因未掌握動作要領,或因身體素質差、技術基礎差,或因近日有不順心的事,情緒低落,精神不集中,練習起來很可能動作不準確,或完成不了動作。這時教師如果能耐心指出學生動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適時地做正誤動作的對比示範,並加以引導和鼓勵,他很可能就會集中精神,仔細揣摩動作要領,鼓起勇氣和信心去完成所學動作;反之,如果教師粗暴指責或譏笑、諷刺、挖苦學生,這就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引發自卑感,使他喪失信心,或產生逆反心理,對老師產生反感,進而對體育課產生厭惡。在這種情緒中再進行練習便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如從單、雙槓、高低扛上摔下***。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學校進行情感教育的必備條件,體育教師應努力掌握情感教育規律,創造輕鬆活潑的體育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悅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校要有文明向上、和諧統一、健康活潑的校園體育文化,使學生對學校和體育運動產生嚮往。情感與認知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客觀規律,認知是情感產生和發展的理性基礎,情感對認知活動具有強化、調節的功能,良好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具有理智的判斷力及較高的情緒控制能力。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良好的情感教育環境還應包括對學生進行自我情感教育能力的培養,學生對自己情感的正確評價,有賴於不斷的有意識的提高情感思想境界。
從社會文化的視角來看,有人把體育課堂稱之為“課堂社會”,並把體育精神視為現代化社會精神的縮影;所以學校體育在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同
樣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如在熱火朝天的運動場上,良好的群體氛圍激發著學生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體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斷戰勝困難和阻力、戰勝自我,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勇於拼搏的意志品質;在體育競賽中面對激烈的對抗和競爭,學生們將體驗到奮鬥的艱辛、失敗的痛苦;在競賽小勝後,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既增強了自信心,又提高了耐挫折、抗競爭的能力,這些難得的心理體驗將使他們更快的成熟起來,坦然面對未來的競爭;運用體育競爭的公正性,培養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他人,利用體育競爭中勝利和失敗並存的特性,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氣概,培養他們正確的對待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從而養成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教育與功利需求結合日益緊密的當代社會,人們則習慣於只把教材內容、教師的知識經驗視為課程資源,而忽視甚至排斥教學主體情感態度的能動作用,加之應試教育更是把教育活動演變成考試技能習練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這種情感因素的缺失,實際上是人本理念的缺失,是教育生命的缺失。針對這樣的缺失,課程標準構建了以學生為本體的“生本”教育思想體系,認為學生不僅是教育的物件,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教育活動中師生的情感交流、心靈互動,便是對這一資源的開發,這種開發既是受教育內容感召而引發的外在迴應,也是作為活動主體的師生的內在需求。在此基礎上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有關情感方面的要求進行如下的認識應該是更為準確的:課程標準比過去更加深入地認識情感態度對知識、能力習得的作用,並把情感質量和情感能力作為必要的目標指向加以確定,同時將有助於情感生成和提升的各種資源納入課程教學之中。情感不僅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本身也應該成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情感教育應該與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而情感教育的任務不僅限於利用情感功能為教學服務,更在於培養健康情感,塑造完整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體育運動對人的心理情緒具有調節作用,對焦慮、抑鬱、緊張、恐懼等心理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符合學生身體機能變化規律,適於不同身體素質水平的教學內容,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良好情緒,使學生消除緊張、焦慮、沮喪等不良情緒,達到精神愉悅、心情舒暢的情緒狀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技能,起到鍛鍊自我意識、情緒控制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適時給予肯定的評價對學生的良好情緒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學生身體條件的不同使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有很大差距,體育教師鼓勵性語言能使學生有效的堅持鍛鍊,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能力。
二:職高第二學期體育組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在炎炎烈日中接近尾聲,暑假再次臨近。回首一個學期的工作,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下,我們體育組圓滿完成了上級給予的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以下幾點:
一、指導思想
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全組教師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路線,以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師法為本,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備好課、上好課,完成了規定的教學任務,使全校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較好的學習知識、鍛鍊身體、努力促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接班人。
二、完善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
我組教師特別注重自身素質的完善和業務水平的提高,集體備課、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工作經驗、學習心得體會,以求共同進步。首先組內採用參與式、互動式、進行教學設計、案例的研討。另外我們還加強體育組的教育教學研討。以課程標準為主體,結合學校的情況,創出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課的質量,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三、認真組織好田徑隊
第二課堂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工作,但是因師資的嚴重匱乏,本學期競賽輔導都沒能開設成功。而外聘老師不可能無條件利用課外帶訓練隊,雖然學校並未要求,但是體育組還是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宗旨,由本人負責了田徑隊的訓練工作。訓練時間是每週一至週四下午兩節課後以及週日下午三點至五點半。訓練地點是城西中學,寄人籬下的訓練生活是苦不堪言的,但是經過一個學期的堅持,我們收穫了成果。9個參加體育高考的學生7個都在200分以上,兩個最高分達到了260左右。即使學校是沒有給予補貼,但看到學生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這也是我們體育組值得驕傲的事情。
四、教學工作反思
在本學期的體育組工作進展順利,成績喜人,這凝結了全組教師的心血和汗水,沒有辜負領導的關心和期望。以上,是體育組對本學期的工作的一點敘述,但從中我們認識到了不足的地方,主要還是由於受到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多體育課程不能如期完成任務。在此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進取的心態來迎接新的挑戰。我們全組教師決心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使體育組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再創新高。
三:中學體育教學反思
金芳
自畢業至今,已從教若干年。從“快樂體育”、“終身體育”、“以人為本”、“健康體育”的理念,逐個滲透到我的教學思想。幾種理念孰輕孰重,曾經令我迷惑。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專案,更樂意接受,枯燥的田徑不學。從教師的角度看,挑自己拿手的專案教,危險的單、雙槓、足球等專案少教,最好不教,避免麻煩。這樣,嬌生慣養的學生已失去了吃苦耐勞的意志,健康的個體在體育能力的方面有著很大的缺陷。因而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就成了我教學的目標。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能力的培養正是體育素質教育的要求。從以往乃至當前中學生體育能力,不難看出中學體育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在體育教學的教材、教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襲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對體育意識、興趣愛好以及獨立自主鍛鍊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熱衷於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成績,或過分強調“達標”及初中升學考試的體育專案檢測,導致了本來是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手段的體育,反而成為應試教育的附庸。
一、體育能力培養是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1、能力是知識、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學條件和實踐途徑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綜合心理特徵。體育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素質和體驗等諸因素的綜合能力,並在參與具體體育活動中可體現出來的各種鍛鍊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據中學生年齡特點,體育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教師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服從於目標,服務於目標,教學手段上注重誘導、激發與調節、控制,在不斷改進和革新中做到多樣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激發學生內在力,使自覺參與主動投入,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感受喜悅,促使能力的形成,鞏固並發展。
2、現代教育強調終身教育,終身體育作為一種新思想,是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隨著體育功能、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觀念、行為的變化而產生的。當代社會人們對體育需求的日益高漲,科學鍛鍊、終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會體育的新潮流。學校體育應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著眼未來,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根據終身體育的思想和學校體育現狀,強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是現代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3、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將學生的個體行為納入終身體育行為方式,拓寬了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個體行為的基礎上發展體育特長,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於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二、體育能力培養的途徑
1、體育學習動機是形成體育能力的關鍵。
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運動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對心理和智力也有益。體育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互相促進的,必須從初中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抓起,同時運用學校體育中的多種體育活動途徑的優勢,做到課內外結合,只有具備了體育能力,才能在漫長一生中,能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以滿足身心健康,達到終身受益。
2、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和輔導能力是體育能力培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自我評價是自我教育的一種方法。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有沒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學生在練習中所表現出來的質與量都有很大的差別,因為自我評價意識,在技術掌握的過程中,起著資訊綜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對眾多的內外部資訊進行分析、糾正、選擇並確定下一步的具體行動。如果一位學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評價能力,他在練習中只會機械重複、死練硬套。產生錯誤時,不僅判別不清,甚至有可能由於一再重複導致技術的錯誤定型。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學生,根據練習過程中所獲得的資訊去尋找解決或改正的線索與辦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技術規格及練習的講評,提供判別標準,明確練習要求,是培養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基本方式。
2、讓學生在分層次練習中培養輔導能力。具體做法: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或測驗,按學生成績分三組。譬如以初中女生鉛球或實心球為例為3組。第一組:6m以上,第2組5m~6m,第3組5m以下。分組教法與練習是採用“一幫一”的辦法,也就是技術動作相對好的第一組來輔導成績較差的第三組,這樣既鍛鍊和提高第一組學生的輔導能力,同時提高了第三組學生的整體水平。而第二組學生,可利用自我評價意識來判斷自己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改進和提高,爭取早日升入第一組的行列。由於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均較自然,更容易接受,這樣使整體水平提高更快,同時班集體形成了你追我趕團結友愛的氛圍,增強了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我們的體育教育事業作點綿薄之力。
大學校園風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