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哲理散文好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誰都沒有一個標準的定數;下面是有哲理散文,歡迎參閱。

  哲理散文:幽默是一種人生態度

  幽默是一種氣質,是活躍人際交往氛圍的“調味劑”,它能為眾人增添歡樂,輕鬆拂去鬱悶與不快。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要比一個刻板乏味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接受。與人交往,幽默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那麼,什麼是幽默呢?

  美國哲學家索爾·斯坦伯格說:“試圖給幽默下定義,是幽默的定義之一。”幽默本是外來詞,最初將其引入中國的,是作家林語堂。他在《論讀書,論幽默》一書中寫到:“幽默是一種能激發人類心理某種情感的智慧,在對邏輯性進行適當調控後對現實進行某種形式的加工或者破壞。”

  事實上,恰恰是因為幽默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幽默示人,或理解他人的幽默。

  由此想到團隊帶領人,亦不妨多些幽默氣質。當前,新一代員工在學歷、經歷、知識結構等方面產生許多新變化,呈現出多元多樣的特點,比如有的員工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有的員工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面對新變化帶來的新情況,簡單的“灌輸式”教育已經很難適應,甚至不被員工認可和接受,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試想,如果帶領人整天板著臉,端著架子,不苟言笑,怎麼讓員工接近並從內心裡接納?如此,員工心裡有想法自然不願意和你訴說,久之離兵現象就出現了,甚至還可能因此使彼此間產生矛盾和衝突。如果帶領人善用幽默這項“軟實力”,以輕鬆活潑的言談拉近與員工間的距離,員工自然而然地會對帶領人產生親近感,樂與幽默風趣的帶領人交朋友,這既方便了管理,又增進了感情。

  心理學家愛麗斯·M·伊森曾做過一個測試,發現觀看幽默喜劇片的人會比觀看數學教育片的人表現得更富有創意。這啟示帶領人,應該懂得以幽默為手段活躍工作氣氛,調動員工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使大家在歡快氣氛中更好地開展工作。總之,工作生活中不能沒有幽默,幽默是人生的智慧之花。聰明人不一定善於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都很聰明。

  哲理散文:命運的真正主人是自己

  他出生於江蘇吳江,幼年喪父,他母親讓他學醫,將來可以有門活命的手藝。一次,他上山採藥,路過慈雲寺的時候,遇到一個鶴髮童顏的老先生,自稱姓孔,善於推算人的命運。他很好奇,就讓他算,先生說:“你本是個當官兒的主兒,明年就能考中秀才,還是別學醫了吧!”

  他將信將疑,徵得母親同意後,棄醫從學,第二年果然考中秀才,連他考試的名次都跟預測的一模一樣。他服了,把孔先生請到家中,讓他推算一生的命運。孔先生也沒客氣,給他算得很詳細,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做貢生,哪一年可以當縣令,甚至告訴他,他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壽終正寢,命中沒有兒子。

  他把孔先生的話一一記錄下來,想再驗證一下。有一次,按照孔先生推算的做廩生所應領的米,應該領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出貢,可領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一位屠姓學臺就批准他補了貢生。這讓他心裡犯起了嘀咕,懷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是否還靈驗。

  不料沒幾天,這事被另外一位楊姓代理學臺駁回,不准他補貢生。結果一直到丁卯年,才准許他補了貢生,他仔細一算所得廩米,果真是九十一石五斗,分毫不差。服了,徹底服了。經過這件事後,他相信一個人的進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註定。就像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後,他就豁然開朗了。本來嘛,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那還不辭辛苦地折騰什麼呢?心態放開後,他整天遊山玩水。

  有一天,他到棲霞山閒逛,遇到了雲谷禪師。或許是從這個年輕人臉上,看到了不應有的榮辱不驚的淡定與從容,雲谷禪師大為驚異,問他說:“自從你進來後,我不曾看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麼緣故呢?”

  他老實地回答了事件的經過,說:“既然命運都是個定數,沒有辦法改變,再有什麼想法又有什麼用呢?”

  雲谷禪師笑道:“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了不得的豪傑,哪裡知道,你原來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他不解地問:“您為什麼這麼說呢?”

  雲谷禪師說:“六祖慧能說過,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哪裡有不可更改的定數呢?”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他埋頭苦讀,發誓打破命運的魔咒。第二年,他參加秋季鄉試,高中第一名,而孔先生給出的定數是第三名。隨後,他到京城參加會試,竟然考中了進士,這在孔先生的命運預言裡是不存在的。從此,他把所謂的定數完全拋在了一邊,結果命運發生了神奇的逆轉。他不僅當了縣令,還在兵部當上了職方司主事;不僅有了孩子,還是個兒子;不僅活過了53歲,還活到了74歲高齡。69歲那年,他把自己身體力行改變命運的事,寫成一本書,傳給他的子孫,這本書的名字叫《了凡四訓》。

  他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

  很多時候,決定我們命運的,從來不是上天的定數,而是我們的想法。人生中,一個人最有可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心與行,這才是命運的真正主人。

  哲理散文:生命經不起等待

  “下次吧,這次我有事兒……”。生活中,是否我們總是會用諸如此類的理由去作為藉口,期待以後,去期待下一次?或許,我們還年輕;或許,我們認為時間還長;或許,我們認為並不需要去急切的處理對方的請求……

  俗話說“韶光易逝,歲月荏苒。”光陰是無情的,如輕煙,如白雲,當我們稍不留意時,它已已悄悄的從我們身邊消逝得無影無蹤。而我們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暫--呼吸間,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的浪費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及時用功辦道,因為我們的生命經不起等待,等待只有讓時光蹉跎,讓生命虛擲,讓歲月空過。正如岳飛所云:“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現在。

  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禪師在烈日下晒香菇,住持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說:“長老,您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為您代勞呀!

  老禪師毫不客氣地道:“別人並不是我!”

  道元禪師說:“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老禪師說道:“睛天不晒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晒嗎?”

  道元禪師一時語塞。

  人們常說“今日事今日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話雖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人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但結果是不會欺騙人的,到頭來欺騙的還不是自己?人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別人,否則你這一生就算白活了。

  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親鸞上人自小父母雙亡。九歲時,他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於是跑去找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麼小,為什麼要出家呢?”

  小親鸞答道:“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都不在了,我因為不知道為什麼人一定要死亡,為什麼我一定要和父母分離,所以,為了探索這個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志願,說道:“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為你剃度吧!”

  小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地答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您都那麼老了,您也不能保證您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啊。”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以後,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說道:“說得好啊!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為你剃度!”

  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

  今天脫去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小孩子不知道今天的決心能不能堅持到明天,老人家不知道自己這條老命能不能捱到明天,你能保證今天的計劃明天還記得嗎?是的,沒有人能預知未來,誰也不能確定明天帶來的是新的希望,還是未知的絕望!所以人活著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為過去的一部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生命是經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暫,須只爭朝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仁者隨緣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於他物之中。

看過的人還:

人生感悟哲理散文
初中抒情哲理散文
相關知識
誰的哲理散文好
最好的哲理散文
最好的哲理散文
描寫對待工作態度的哲理散文
關於高中生寫的哲理散文
關於初中生的哲理散文欣賞
品味人生的哲理散文佳作
各大名家的哲理散文
各大名家的哲理散文推薦
關於上善若水的哲理散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