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富含哲理散文精選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常常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多閱讀一些哲理散文可以提高我們的文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篇一:我是一滴水滴
我聽見了窗外的雨滴落在了草地,那清脆的聲音,侵入了我那陶醉的心脾。我好想把它收集起來,送給小河,送給大海,送給那變化無常的天空。
我感受到了窗外的雨滴落在了我家的樓頂,就像有兩個小朋友在說悄悄話,那鈴兒般小小的聲音,瞬間酥化了我小小的心靈,我想把它放入我的花瓶,滋潤我的水仙花,讓它顯得更加粉嫩無比。
我看見了窗外的雨滴落在了別家的窗臺上,又輕輕地落在了大街上,讓環衛工人把它分解,變成了大地的一部分,直到太陽出現,把它小小的身體和其他的同伴融化後蒸發。
我想把自己變成一滴小水滴,讓大海和天空供養著我,使我吃飽喝足,之後好將自己小小的身軀貢獻給大地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讓我做它們的露珠,永遠的消失在他們的那一片土地裡,安靜的睡著,直到天地永恆的消失,不然,我不會散去......
篇二:自控力強者為人傑
自控力,就是自覺抵制排除干擾影響志向的有害事物,克服各種放任、散漫、無恆心、無決心的言行,使其不能侵蝕靈魂而發生作用,從而掌控住自己的良好行為去達到某種目的。
中華成語中有一條管寧割席的成語,說的是漢朝末年管寧和華歆年輕時在一起求學的故事。兩人原本是同窗好友,並且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一天,兩人正在學堂聚精會神的讀書,私塾門外傳來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的吵嚷聲,隨著馬蹄聲門口走過一輛掛著帷幕達官顯貴乘坐的豪華轎車。自控力極強的管寧,紋絲不動地像原來一樣讀書,而華歆卻經不住外面的誘惑,丟下書本奔出學堂看熱鬧去了。管寧立即用刀子把兩人同坐的席子一割為二,對看熱鬧回來的華歆說:“咱倆的志向和情趣不同,從今以後你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後人把這條成語喻為朋友之間,因志向不同意見不合而絕交。
鞭策力與自控力是一對孿生兄弟,鞭策力雖然有外因的督促,但是鞭策自己的鞭子永遠要握在自己心裡才起作用,握在別人手中的鞭子,怎樣去“抽打”也不會起作用,正像俚語所說:“沒心眼的人肚裡不長牙。”在古代典故中有一個鞭刑皇帝的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文王,由於先王給他留下了堅實的基業,所以他就沉迷於狩獵和享樂女色荒淫無度的生活,一年不上朝聽政。大臣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就推舉他的師傅太葆申去勸諫文王,太葆申按照先王的訓誡應該對他的行為施以鞭刑,大臣們都說是皇帝犯錯就免了鞭刑吧,在太葆申的一再堅持下,楚文王只能爬在席子上讓太葆申施以鞭刑。太葆申跪著把荊條做的鞭子放在文王背上,然後再拿起鞭子反覆做了兩次對文王說:“你可以起來了。”文王說:“我已經有了受鞭刑的名聲,索性你就真抽我一頓吧。”太葆申說:“我聽說對於君子犯錯,要使他的心中感到羞愧;對於小人犯錯,要讓他的皮肉感到疼痛。如果讓君子感到羞愧仍不能改正錯誤,那麼讓他疼痛又有什麼作用呢?”從此以後,文王勵精圖治精心治理國家,並親自指揮軍隊衝鋒陷陣,數年時間兼併了三十九個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土,楚國日益強盛稱霸於春秋時期。
“做官即不須發財”的典故,是吉鴻昌前輩的父親在病危時留給他的父訓,旨在鞭策約束他的私心雜念,提高他的自控力,所以他能夠做到“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
“封壇責子”的典故,是陶侃母親湛氏,封住兒子送來的魚罈子,寫信責備兒子不應該拿公家的魚來孝敬自己,鞭策敦促兒子為官要自我約束,這樣才能做個廉潔奉公的清官。
控制力就像是一匹難以駕馭的烈馬,又像是一個潛伏著巨大能量的引擎。掌控這種力量,需要極大的勇氣、恆心與毅力,因為駕馭它需要時刻嚴格鞭策自己的一言一行。燕雀之志之人,正如俚語所說:“沒心眼的人肚子裡不長牙。”他們都懼謂勇氣、恆心與毅力,所以他們都放棄了對控制力的掌握。控制力是生命裡一種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飽滿的人生都要經過刻苦求學、積極工作、鑽研學術,追求夢想,去落實這些美好的事情,都需要控制力發揮出它的力量,只有充分發揮出控制力之人,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沒有控制力的人生不值得的一過,因為這樣的人生一事無成。
篇三:老人與樹葉
住33號那會兒,左鄰32號是個老人。
老人一生相當坎坷,多種不幸都降臨到他的頭上:年輕時由於戰亂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一條腿也丟在空襲中;“***”中,妻子經受不了無休止的折磨,最終和他劃清界線,離他而去;不久,和他相依為命的兒子又喪生於車禍。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鑠爽朗而又隨和。我終於不揣冒昧地問:
“你經受了那麼多苦難和不幸,可是為什麼看不出你有傷懷呢?”
老人無言地將我很久,然後,將一片樹葉舉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麼?”
這是一片黃中透綠的葉子。這時候正是深秋。我想這也許是白楊樹葉,而至於像什麼……
“你能說它不像一顆心嗎?或者說就是一顆心?”
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臟的形狀。我的心為之輕輕一顫。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麼?”
老人將樹葉更近地向我湊湊。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裡的星月一樣。
老人收回樹葉,放到手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緩的聲音說:
“它在春風中綻出,陽光中長大。從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過了自己的一生。這期間,它經受了蟲咬石擊,以致千瘡百孔,可是它並沒有凋零。它之所以享盡天年,完全是因為對陽光、泥土、雨露充滿了熱愛。對自己的生命充滿了熱愛,相比之下,那些打擊又算得了什麼呢?”
老人最後把葉子放在了我的書桌上,他說:
“這答案交給你啦,這實在是一部歷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學啊。”
如今我仍完好無損地儲存著這片樹葉。每當我在人生際遇中突遭打擊的時候,我總能從它那裡吸取足夠的冷靜和力量,不論在怎樣的艱難之中,總能保持一份樂觀向上的精神。
哲理經典優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