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瑣記讀後感
學寫讀後感,老師要先扶著學生走——瞭解讀後感寫作知識,讀透習作例文、咀嚼要寫的文章。《瑣記》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書中第八篇文章。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瑣記》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書中第八篇文章。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瞭解、不認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汙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援。
《瑣記》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篇二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瑣記,為什麼起這樣一個題目呢?是因為他是魯迅先生記錄的生活中的瑣事嗎?
衍太太很疼孩子,魯迅很喜歡她,比如別的母親不讓孩子做的事,衍太太卻讓。後來魯迅漸漸長大,就不像小時候那樣貪玩了,他喜歡和衍太太那樣的大人聊天。
後來,魯迅跟衍太太聊起自己喜歡的書和食物沒錢買的時候,衍太太告訴他可以拿母親的錢,母親的錢就是魯迅的錢。可是魯迅說母親沒有錢,衍太太說可以拿首飾變賣,魯迅又說母親沒有首飾。衍太太說,也許是你沒有留心,到大櫃子的抽屜裡或者角角落落找找,應該可以找到些珠子之類的東西。
魯迅真的去找了,結果不但沒有找到,還聽到了人們的流言,說是自己偷了母親的東西,於是魯迅選擇了離開,來到了一所學校。畢業後他去了日本留學,拿著中國白襪子,後來要求換制服和皮鞋,一元日元也不用了,魯迅又只好換了半元銀元。
雖然是瑣事,但如果沒有這些瑣事,魯迅又怎麼能走過來呢?或許是經歷了這些瑣事,魯迅才長大了吧!
篇三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制度,為追求新知識,離家留學並出國求學的一段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所這在雷電學堂求學的事,校長提出了一個【華盛頓論】的問題,國文老師竟不知到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會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知那通’,對中華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侮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不會被我們接受的,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的幾處當屬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對外國人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那些新文化對青少年學生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援。令我感觸最深。
我和家庭的一次文明行動徵文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