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坊的記憶
水磨坊,是我童年的記憶,懷舊的心,我從沒敢停止過。
七月的驕陽擋不住茫然的腳步,繁華的都市戀不住懷舊的目光。
我行色匆匆,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跋涉者,尋尋覓覓當年母親馱著我走過的古道,駐足於眼前這處既熟悉又陌生、既快樂而又辛酸的埠頭。
磨坊碾輪今不在,心似落葉落寞心。
輕輕拂去歷史的浮塵,吱吱嘎嘎的呼喚便從時光遙遠的那頭響起,我童年的記憶跟隨著厚重的碾輪漸漸地清晰了起來。
童年裡的水磨坊棲落在村旁靈溪之南岸,殘敗的木板、腐蝕的水輪以及沉重的磨盤傾訴著先哲的智慧和艱辛,印證著古老的鄉村和靈溪之流光。它源起何年何月,無人知曉,無處查考,只聽說爺爺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
水磨坊是一種原始的以水為動力碾磨糧食的工具,一般依溪而建,在上游築一條水壩,設一道閘門,磨房與閘門之間挖砌一水渠,保持一定落差。作業時,拉起閘門,渠水推動水輪帶動磨盤旋轉,從而加工出米或粉。
這樣的水磨坊在靈溪兩岸還有多處,它們是沿溪鄉村文明的象徵,是人類早先利用水能的典範。我就是在流水推著碾輪吱吱嘎嘎聲中,從母親狹窄的背上滑了下來,踏上了這片堅實厚重的土地。
原先磨坊旁邊有一處宅院,幾間泥房連在一起,住著獨戶人家,靈溪環抱在院前。春夏季節,籬笆牆上爬滿紅色和白色的牽牛花兒,院內桃李芬芳,牡丹爭豔,院外翠竹掩映,鋸樹繁榮,綠意深深。
院子裡的主人姓啥名啥我已模糊了,印象中他們熱情樸實,與我家感情很好,自從有了水磨坊開始,他家世代一直獨守在這裡,為父老鄉親無償服務。
日子,在逝水與碾輪的旋轉裡一天一天艱難地向前走著。後來,村裡有了電,建起了糧食加工廠,於是宅院和水磨坊被冷落了,並逐漸淡出了童年的記憶。
再後來,靈溪下游加高了水壩,院子裡的主人不得不離開了這片世居的土地,水磨坊從此告別了鄉里鄉親,永遠地沉寂在靈湖底下。
如遇枯水期,只要心有靈犀,則依稀會看見巨大的磨盤,如一個圓滿的句號無聲在寂靜的沙灘上。
水磨坊,是我童年不滅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不朽的記憶。
被風吹起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