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風景
歲月可以洗白憂傷往事,時光可以磨損青春年華,但對有些人來說,對某種事物的偏愛和情結卻無法割捨。除了工作和學習,個人嗜好也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陶行知說:“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有的人愛花鳥魚蟲,有的人愛讀書看報,也有的人愛打打“麻將”。
關於“麻將”有個傳說,明代一個叫萬秉迢的人為紀念梁山好漢而以自己名字的諧音設計發明了萬子牌、餅子牌和條子牌,基數為108張牌,暗喻梁山108條好漢,考慮到梁山好漢分別來自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就又增添了這東西南北中各四張牌。但也有南懷瑾關於麻將發明人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說,也有胡適之關於麻將發明人是明朝那個七下西洋的‘鄭和’一說等等;但尋常百姓關心的不是“麻將”怎麼來的,只關心“麻將”是怎麼打的。會打的人只關心“戰況”成績,不會打的掏點學費,實習幾次也就會了。
豐子愷說,中國人愛吃瓜子,在“格,呸”、“的、的”的聲音中消磨時間,而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麻將,中國人何嘗不是在“噼、啪”、“嘩嘩”的搓麻聲音裡消磨時光呢?雖然,時代不同,人們消磨時間的方式也多樣化了,比如旅遊去麗江發發呆,喝著咖啡喝著茶看電視,打玩電子遊戲等等,當然,麻將還是消磨時光最持久的趣味主題。
當你不經意間走進民宅小院兒,尤其是夏天,經常看到車棚,街巷拐角等處,一些退休閒賦在家的老人,圍擁著“麻將”桌,有參加實戰的,也有操心陪看的。尤其是,走在樓道里,不知從哪個視窗或角落就傳出嘩嘩的搓麻洗牌聲,這不絕於耳的聲音對於不懂麻將的人來說,猶是“千杖敲鏗羯鼓催”的雨點,而對於麻友來說,卻是聽到了珍珠落玉盤的美妙音律。
經常在聚會酒席中看到,負喧閒談沒幾句,一不小心,“麻將”主題就佔了上風,一個頭兒開起來,就滿屋興致關不住,歡聲笑語,興奮異常。酒酣興濃之際,男士們忘記了紳士風度,用手勢配合著語言的發揮,敘講麻壇趣事,說到精彩處,時不時拿筷子敲擊一下桌面;女士們忽略了溫婉優雅的矜持,抻著脖尖著嗓,聲音高分貝的衝牆而出,走廊上就領略到熱鬧的喜感。
毛澤東主席曾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一是中醫;二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三是麻將牌。可見他對麻將評價之高。他認為打麻將中存在哲學,可以瞭解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係;也存在辯證法。“麻將”的魔力在於公平性和刺激性。公平在於,人人牌數均等,機會相當。不存在身份的高低貴賤,大小尊卑之分,每個人的平衡快意都是相同的。刺激在於,充滿了玄機和變數,從大的週期看,沒有絕對的輸和贏,得與失;有時看似“行到水窮處,”的艱難無望,卻常常遇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瞬間轉機。悲喜交集,動盪無常,儼如濃縮的人生過程,使人常常在未知的摸索中,體驗黑暗與光明。這就是中國古代“麻將”文化所表達的對自由和嚮往的一種理念。
其實,“麻將”文化,由來已久。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就曾多次寫到打麻將的場景,賈母就是麻將桌上的東方不敗。所以說,有麻將嗜好的人,三教九流,各類階層的人士都有,早年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就酷愛打麻將,還有辜鴻銘、徐志摩、郁達夫等都是個中高手,梁啟超曾說:“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而只有打牌能夠忘記讀書。”他說的‘牌’就是麻將。他提倡趣味主義的人生觀,他認為“勞作、遊戲、學問”都符合趣味主義的條件。雖然成功人士的思想不一定萬般正確,但至少是一方道理。
似水流年,“麻將”顛簸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這世上,有痴心不改,也有怨天尤人,但我們可以選擇隨意平靜。
每個人走在路上都是抱著提升自己又拒絕沉重的想法,因此,在工作之餘的休閒時光裡,邀約家人或朋友,打牌消遣確是給繁雜的生活最大程度的放鬆;當然,也有人是為了一種逃避。逃避一段紅塵往事,或是逃避一種“薄霧濃雲愁永晝”的寂寞情緒。懂得用心工作,享受生活,是“麻將”讓我們醒轉的過程。
林語堂曾說,中國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其原因是發明了“麻將”。但必須承認,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有所剝奪就有所增添。“麻將”的劣處不可小覷,“麻癮”如***,過度沉迷會影響正常工作和學習,更容易破壞家庭幸福和身體健康;但不能因為胖就責怪無辜的食物;樹葉飄落,都是風的責任嗎?我們不能打倒“麻將”,但可以改變自己。“不以物喜”,保持適度,“不以己悲”懂得調節;有些事情是可以忘記的,有些事情又是需要銘記的。
仔細觀察,現代人中,不會開車的人很多,不會游泳的人也很多,但不會打麻將的人卻很少。許多流行的運動形式,經不起歲月的打磨,就像坐火車看見窗外樹木風景的感覺,視覺上,它們的存在是隨著火車前進而漸漸向後退去。比如:曾風靡一時的呼啦圈運動,練習“香功”運動等等;其實,任何事物都有“一代新鮮,一代蔫”的說法,而“麻將”,卻能理直氣壯地堅韌存在,且有“長風日甚”之勢,足可見其存在的意義。
歲月流轉,所有時間的故事,都包含“麻將”的影子。它賦予了人們不同的生活色彩和形態,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把“麻將”時光變成一種高雅休閒的享受呢?
【原創】作者;胡豔冰
一片樹葉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