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筆記中學生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圍城讀書筆記***一***
《圍城》讀書筆記
錢鍾書是中國四十年代著名的諷刺小說大家。人們把他稱為“集作家與學者於一身”。錢鍾書1910年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曾留學英國,獲副博士學位,後又留學法國,1938年歸國任大學教授,他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圍城》,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前幾天我拜讀了他的著作《圍城》。
《圍城》出版於己於1947年,隨即在社會上產生熱烈反響,並曾一度被稱為“新《儒林外史》”。《圍城》是在一個比較寬闊的抗戰背景下,來對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進行描繪的。小說採用西方流浪漢小說的情節結構方式,以留學歸來的方鴻漸的經歷為主線,描述抗戰爆發以後從上海到湖南後方的一些知識分子,並從中央探討人的本性,人的存在價值,人的出路等問題。作品以寫實與象徵相結合,寫出了時代、社會的象徵。“圍城”既是實體的象徵,即抗戰環境下的中國就是一個大圍城,同時又是一個虛體的象徵,即對一類文人心城的對映。
作者“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那裡的“某一部分社會”指舊中國混亂荒謬的病態社會。而“某一類人物”又是指在那個社會中迷惘、落寞、卑瑣的病態知識分子,揭示他們在中西文化碰撞與國難家愁中的動搖和怯懦的基本根性。小說的主題以暴露否定病態社會為基本前提,但又具有多重意味。“結婚好比被圍困的城堡,城裡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作者在審視抗戰時期中國社會現實杯具的眾生相時,也揭示了現代人所處的多層次的人生困境。小說的男主人公方鴻漸所經歷之處,無不是“圍城”——上海灘各式知識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內地小鎮和鄉村的醜惡閉塞,三閭大學的勾心鬥角的灰色生活……都構成了一座座圍城,不僅僅國家、社會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樣:方鴻漸父親處處制約兒子的行動,方老太太經常疑心別人誘騙他的兒子;之後成為妻子的孫柔嘉柔順之下的深藏心計……家庭社會的環境使方鴻漸感到處處有圍城。方鴻漸的自身精神領域也妨礙和束縛了他衝出圍城的信心和勇氣。方鴻漸自身性格和順,看出惡劣環境而不能自拔,嘴上聰明而內心懦弱。
他與四個女性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都有瓜葛,但在感情面前卻節節敗退。以至落入孫柔嘉的網裡,又由合到分,他一生並沒有衝出圍城,始終是一個失敗者。作者揭示了抗戰環境下的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欲持超脫的人生態度,但卻空虛難耐,又加深了人們困於圍城之中這一人生含義。他們被困於生活的城裡,日趨腐化,不斷下沉,以至不能自拔,這就是錢鍾書寫這書的基本主題。作者在書中的諷刺藝術相當傑出,因此被稱為“新《儒林外史》”。他對人物隱蔽心理的發掘,對人情世態的精緻入微的觀察和表現是相當突出的。加上作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幽默技能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性格特點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不學無術的褚慎明,走私發國難財的李梅亭,老奸巨滑的高鬆年,說謊到底的韓學部委員愈……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態度是尖刻諷刺的。作者又藉助自我的深厚文學功底,編制出眾多比喻和警句,對人物進行嘲弄淋漓盡致。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群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述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說的成功所在。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一樣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期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我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我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我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但是他還是期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期望自我能夠
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明白,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明白世道的艱險,但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明白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我的公道一樣。熟不明白,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圍城讀書筆記***二***:
《圍城》讀書筆記
我讀了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讓我感覺頗多,在那裡我想這樣概括我的這些感受,如“婚姻圍城”,“職業圍城”,“心理圍城”和“人生圍城”等,這些都是人們都會討論的。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圍城》的資料簡介。《圍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方鴻漸海外"遊學"數年,回國前花了幾十塊美金到一個愛爾蘭人處弄得一紙***騙過父親與"岳父"。真才實學的蘇文紈喜歡他,而他喜歡美麗純真的唐曉芙,最後由於他與這對錶姐妹之間的種種誤會,暫且離開了上海,稀裡糊塗地與同在三閭大學教書的孫柔嘉結了婚。婚後,方鴻漸對一向喜歡蘇文紈的摯友趙辛楣說:"若是你真娶了蘇小姐,會覺得也但是爾爾。"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中的感悟吧。這以後和孫柔嘉又在婚姻的“圍城”裡,過著好像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為好像生活中只有他們自我,他們將婚姻當做了一座圍城,想出來的和想進出的都很難。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錢鍾書的小說《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錢鍾書先生將自我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新增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以一書而定江山。
而在那裡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
第一,是絕大多數人《圍城》之後的最大感受,那就是婚姻就是圍城。其實第一次看《圍城》的時候是同學推薦的,那時候我才19歲,看完之後也不太懂得故事的大致情節講了些什麼資料。此刻再次翻閱此書,感覺有些不一樣了。主人公方鴻漸一個留洋的“海歸”博士生出身的他對唐小芙一往情深,但由於蘇的從中摻和,使得這段感情宣佈破產。之後在教書過程中遇見了孫柔嘉,並最後與她結婚,但是婚後的生活並不很幸福。這樣一個故事如果發生在當代,也只能夠說明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和經歷很不美滿和順暢。但在我看來,方鴻漸是一個很被動的男人,首先他在對於唐曉芙的感情上就顯得很被動,如果說一個主動的人,如果說真心愛對方的話,就就應不用去管那些流言蜚語,但我們在生活中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我們太在乎別人是怎樣看的。雖然這樣的想法很單純,但是也很完美,為什麼我們會被那些惡意的話所中傷,為什麼我們不活的快樂一些,忘記過去的煩惱。所以我們在婚姻感情上就應主動出擊,男生尤其如此,女生也不必太過矜持,遇見喜歡的就應追到底為止。其次,我覺得婚姻是就應建立在兩個人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我會覺得這樣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包括婚姻的前奏-----感情
也是一樣的,都就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唐小姐對於方鴻漸就就應信任,無論蘇小姐說了些什麼;方鴻漸和孫柔嘉也就應彼此信任,才不會對對方產生這麼大的誤會。另外,我覺得我們此刻對於婚姻和感情要求的過多了,,其實感情和婚姻都是最浪漫和最純真的東西。在浪漫的法國,十幾歲的孩子被問最多的是“你這天和女孩子說話了沒”,“你交女朋友了沒”,這好像在中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怎樣這麼樣都是被動的構成了太多的不成文的規矩,如在學校裡,個性是初中或者是高中,禁止學生談戀愛等等過激的行為。最近還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擇偶的標準,如“寶馬轎車加上豪宅”,“非富二代不嫁”,這些是物質上的要求,還有在相貌上的,學歷上的等等有太多的要求,其實這些都構成了我們現代社會中關於感情和婚姻過“圍牆”,也正是由於有這些限制範圍的存在,才導致此刻未婚人群的驟增,這是我從《圍城》這本書中體會到的一點點淺薄的資料,暫且當做讀後感吧。
第二,《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並不僅僅僅是一部感情小說。它的資料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之後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好處超越婚姻層次,而構成多聲部的共鳴。《圍城》被很多人譽為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這就讓我想起了這幾年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現象,說真的,我對於這件事感觸頗深,首先我們就應對這種現象的存在報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因為當下的社會競爭實在太大,造成要想找到一份適宜的工作都變得是一種“妄想”,巨大的壓力在這些人的身上,致使他們失去理智而去弄一些***來矇混過關。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就應歸因於自身,一個人活著並
不就應過於在注重那些虛浮的外在,而更就應注重自身內在的修養,自信是最吸引人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有信心,無論你在哪行哪業,都能夠乾得很精彩。這些資料扯得有些遠了,但是正是我的感受。作為一名當代的知識分子,我們更就應修正自身,而不總是將原因怪罪與外界。
第三。但《圍城》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基於對人性的解剖。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我等等,又如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最後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我們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我。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中也是如此評論人們自身的人性缺陷。所以透過對此書的瞭解,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避免出現這些人性的弱點,就就應瞭解自我,正確的對待客觀環境。
圍城讀書筆記***三***:
初讀《圍城》,躍入眼簾的是才女蘇文紈的話:“戀愛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霎那間,撥動了心絃,放飛了思緒。
蘇文紈一心想走進方鴻漸的愛城,卻不懂珍惜一向以來默默守護自我的趙辛楣。方鴻漸同樣如此,他娶了孫柔嘉,卻仍然念念不忘當初愛的唐曉芙。他們之間的愛戀,宛如一座座圍城,想進的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
輕合《圍城》,無限感嘆。如果當初蘇文紈走進了方鴻漸的愛城,她還會一如既往的愛著方鴻漸嗎?或許當她住進了那座城,她會發現自我並不是真的愛著方鴻漸;如果方鴻漸娶了唐曉芙,如果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感情,其結果會不會也是一座他想逃出來的城呢?或許,真的如此。愛如圍城,擁有的,往往不懂珍惜;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完美的!
我想不僅僅僅是《圍城》中的戀愛如此,生活中同樣如此。愛與被愛,都是一座誰也逃脫不出的圍城。愛如圍城,身在城中,心在城外。當你千方百計的要逃出已擁有的愛城時,你是否曾想過當初你不顧一切的付出?就像小時候,你愛上了他人手中的小娃娃,做夢都想得到它。你對父母死纏爛打地索要,可當有一天,你真的擁有了,卻把它丟在一邊。愛同樣如此,無時求之,得時棄之。
從小到大,我們都生活在父母用愛打造的圍城中,無風無雨。然而,我們卻總是抱怨父母的愛太壓抑,一向想逃離這座城。卻不明白有多少無家可歸的孩童在羨慕自我!其實,世人皆如此。明明擁有許多完美的東西,卻一向在羨慕他人所擁有的。總是苦苦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到最後,只能獨守空城,失去了觸手可及的愛。要我說,羨慕別人得到的,不如珍惜自我擁有的!
有人說,愛如空氣,尋不著,抓不住。其實,只要用心體會,你就會發現,愛就像影子一樣,永遠追伴隨在身邊。真愛,不在於你付出了多少,只在於你是否懂得珍惜擁有!
圍城下的故事,邪惡與善良並存,展示了最為豐富的人性眾生象。圍城般的愛戀,煩惱與幸福同在,呈現了天上人間中愛的真諦。我在圍城中懂得,愛如圍城,唯有珍惜,愛方能永存。
圍城讀書筆記***四***:
《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這一部寫在解放前的著作,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中華文化、中華禮貌中的種種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同時也寫出了人們在對待感情、婚姻、人際關係等等方面的進進出出、無奈與矛盾。
船甲板上的對話,“那麼,你就是搖籃裡睡著的小寶貝了。瞧,多可愛!”等等表現了即使是知識分子,在人前人後不一的形象,可說是無奈,更可說是對人的不真誠。一張***,一段對鮑小姐***的描述想來既是對在外留學生不能好好學習知識而吃喝玩樂的諷刺,也是對中國現狀的擔憂。
方鴻漸與周家的關係是一個圍城,已經進去了,想出出不來,在這個密封的圍城裡,方鴻漸喘但是氣來,只能壓抑著自我,跟著一群市儈“談笑風生”。方鴻漸自我的家是保守迂腐的,這個家還停留在封建社會,方老先生看起來似乎在一些方面是明智的,是有父親形象的,但事實上正是這些所謂的明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鴻漸“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貌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這段真切描述了當時的中國嚴重存在的“拿來主義”,不分是非黑白,把西方國外的東西搬進家門。後應對張先生的描述更是說明在中國存在很多這樣自以為是,不瞭解事情真是含義狀況下誇誇其談,愛眩但又沒有本錢眩。
作者花了超多篇幅寫方鴻漸跟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的關係。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喜歡讓所有的男人在她身邊打轉,還以為自我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她卻安之若素。唐曉芙似乎是圍城中最好的人,因為對方鴻漸來說她是虛無縹緲的,可望不可及的,她是一個幻象,所以變得純潔而可愛。這篇幅中對人物的描述也很是到位,“詩人”曹元朗寫的是不文不類卻自認為很了不起,翹著尾巴卻連狐狸都不能像,可大家仍誇獎一通。大家的交往是如此的不真心,小人之交甜如蜜般。趙辛楣想追求蘇文紈,也付出行動,從這個篇幅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相對來說更會生活的人,個性是在那個時代背景。這些文人騷客賣弄文學的嘴臉在這個篇幅中被描述得如此可笑,很具有諷刺意味。
方鴻漸最後還是聽從了趙辛楣的話去三閭大學。沿途上,他們遇到了種種困難,最後透過關係到達了三閭大學,而關係這個在中國例行了多少年的東西,過去,此刻將來都將例行下去。路上行人的勢利眼,看人看外表,看著裝,對有身份的人阿諛奉承而對老百姓則愛理不理。在這段中女主人公孫柔嘉出現了,人如其名般,剛開始孫小姐顯得如此溫柔,乖巧。李梅亭的小氣,自私,像一個真正的生意人,帶著藥去邊遠地區以十倍的價錢賣,而骨子裡有當時中國人的懦弱,無能。
到了學校後,教授不教授等級的劃分也是如此的荒唐,而老師們對這個等級分法的看法也是那麼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拿著***在社會上招搖,也不顯得丟人現眼,而且還理直氣壯得在那爭著等級的高低。更讓人覺得可惡的是愚鈍的不只那些腐朽的老師,還有學生,學生也是一樣的荒唐,看老師的教書的水平不是看實力,而是看文憑,看學位,而且認知潛力也那麼差,不能很好認清怎樣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而去欺負老師,沒有了尊師重道的美德。在學術圈,所謂的文人們是如此的虛偽,不真誠。而在那裡,方鴻漸成了那個唯一一個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而高鬆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裡在裡邊如魚得水,他們會捨得走出這個圍城嗎?
再一個是在三閭大學發生的所謂的感情的糾紛,這場糾紛也顯得如此的可笑。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但他被孫柔嘉看上了,而且透過“某種方式”得到了他。對方鴻漸來說這個婚姻是他的圍城,在還沒進去前,他不知所以,就這麼進去了,在進去後,他渾渾噩噩得過日子,他也有想衝出來的衝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最後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他家祖傳的那頂破銅鐘噹噹噹噹噹噹敲了六下,似在嘲笑,對人生的諷刺和嘲笑盡包含在這悵然悠悠的鐘聲裡了。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一樣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
圍城讀書筆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