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觀後感心得體會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下面網要分享給你的是工匠精神觀後感,希望你能喜歡。
工匠精神觀後感篇1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首家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給中國高鐵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認證,是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的一張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打造這張名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
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重新整理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每片轉向架的體重有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車輪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不足10平方釐米,當列車以時速300公里執行時,接觸面承受的衝擊力有二三十噸。縫隙大了,車輪可能會鬆脫;如果完全焊死,轉向架就無法再開啟,影響列車檢修。
寧允展負責的這道工序,不只在中國,全世界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給手工的研磨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轉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價值10幾萬元的主機板就報廢了。
寧允展這雙魔術師般的手,傳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裡的鐵匠,寧允展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幫鄉親們打磨傢俱,也因此從小就喜歡上了學手藝。
初中畢業後,寧允展考上了鐵路技校。2006年,成為第一位學習380A型列車轉向架研磨技術的中國人,寧允展對技術的掌控和精準把握,讓日本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寧允展成了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還當上了班長。可是,沒過多久,他卻找到領導說不想當班長,還是讓我幹活吧。
寧允展的家,距離工廠有近半個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到家,他又開始忙了。在這個三十多平米的小院裡,大部分地盤都是寧允展的,這些磨具,是他自費在網上買的,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一開始,妻子並不理解。
六歲的孩子有著自己的世界,寧允展說,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初,正是因為父親尊重自己的選擇,他才如願考進了鐵路技校。
2010年,是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時刻,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寧允展雖然意識到,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邊。得到父親去世的訊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隨著380A衝刺高速成功,寧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車的生產,並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發新專案,新工藝,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技術專利。
一心一意搞技術,不當班長不當官,寧允展似乎與當下很多人有著不同的追求。寧允展說,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如果每一件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製造就能夠跨過“品質”這道門檻,躍升為“優質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精神觀後感篇2
《大國工匠》推崇“匠人精神”宣傳技術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對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中國製造和服務水平很有意義。
“五一”開始,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心靈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業創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稱為“成功之源”。這個“成功之源”就是—愛崗精神、敬業自覺。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卻缺少必備的“成功之源”。表現在,既不愛崗,更不敬業。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著那山高;有的不務正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上;有的粗枝大葉,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有的濫竽充數,長年累月“佔著茅坑不拉屎”。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容之一。築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工匠精神觀後感篇3
《大國工匠》選取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技術、敬業的品德和靈巧的雙手,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從事的行業也不是很起眼,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體現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臺航海鍾,最後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大國工匠觀後感精選8篇大國工匠觀後感精選8篇。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做為一名戰鬥在中職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更加應該清醒地看到祖國建設多麼需要能工巧匠,培養這些人才,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們要積極進取,認真備課,關注關愛學生,勤奮鑽研教學,揹負教書育人的義務,為未來的”能工巧匠”們鋪平職業人生的寬廣大道。
飛屋環遊記觀後感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