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南京南京後有感
觀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篇一
震撼,震撼,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期待已久的“陸川”新片《南京,南京》終於搬上熒幕面向廣大觀眾,其四年磨一劍的嘔心力作是光芒盡露!
影片全程以灰色為背景,讓人覺得很壓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從開始一直持續到最後。黑白電影的效果有種復古的真實,配上現代化科技的手段加於處理,影片的場景確實很逼真,基本上還原了歷吏的一幕!
沒有《集結號》裡那種振奮人心的戰鬥場面,也沒有《投名狀》裡那種浩大的進攻場景,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陣炮轟亂炸後的投降中拉開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顧同胞們的生命,而踏在他們身體上逃跑的士兵,心中不免有幾分悲憤,但扣心自問。
到處都是硝煙瀰漫,整個南京城一片廢墟,除了屍體還是隻有屍體,到處都是驚恐的慘叫聲以及祈禱的眼神,生命在這裡如同草介一樣微不足道。活活燒死、推入長江、生生掩埋、被當作標靶一樣的射殺、刺殺、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殺人方式,均在這裡得到了全面的演練!
儘管場面十分殘忍,但由於是一部黑白電影,所以感覺不到任何的血腥,“陸川”導演以一種若隱若現的拍攝手法,演繹了歷吏的一幕,既還原了歷吏的真實,又不至於讓觀眾出現視覺疲勞,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屠殺》顯得特別血腥,該片也精緻不少!
雖然在畫面上沒能給我們帶來太大的視覺衝擊,但其聲響效果卻是值得一讚,也許是因為在五星級影院裡觀看的緣故,6.1聲道的杜比環繞聲響效果,有種如臨現場的感覺,一聲聲槍響,一陣陣子彈穿梭的聲音,感覺就像顆顆子彈都打在自己的身上一樣,是如此的真實。
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於那些逃亡的士兵,一個個驚惶失措的往城門口爬去時所發出的那一陣陣急促的呼吸聲,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實!
最讓人感動的是德國牧師“拉貝爾”臨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為不能保護那些難民而感到無奈,其善良的一面讓我們很難跟其它德國納粹分子聯想在一起。不過,想不到中國人竟然要靠德國人的庇護,想想還真是一種悲哀!
最讓人揪心的是範偉所飾演的唐先生跟其妻子離別的那一刻,那是一種生死之間的離別,那是一種英雄就義的場景,那是一種肝腸寸斷的畫面,那是一種淡薄生命的描繪。
比較慶幸的是,“陸川”並沒有把該片拍成是一部三-級-片,影片裡並沒有出現任何禁忌的鏡頭,也許出現在面前的是一部經過刪減過的刪減片也說不一定,但不管如何,“陸川”並沒有太刻意的去描繪太多中國婦女被凌-辱的場面,不過還是充分的反應出了當時日本的種種獸行。
儘管有“劉燁”、“高園園”及“範偉”等大牌明星的加盟助陣,但這並非是影片的看點,其看點在於影片本身的歷史題材。由“劉燁”飾演的中國士兵,其捍衛家園的一幕令人敬佩。而“範偉”所飾演的漢奸其明哲保身的做法固然不該,但其成為漢奸的原因倒也讓人同情,所幸最後還算是死得有點尊嚴。“江一燕”所扮演的慰-安-婦卻告訴我們,妓-女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也懂得什麼叫作挺身而出。這就是團結的力量,誰說中國就是一盤散沙?
其實影片的真正主角是一名由日本演員“中泉英雄”所扮演的名叫“角川”的角色,一位尚有良知的日本士兵,據說這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該人物刻畫出了戰爭殘酷的一面,以及其無奈的一面,一個厭倦了戰爭的日本士兵最後還是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其實人生也是一種無奈,有時候我們需要被-迫去殺人,有時候活著卻比死還痛苦……
對於那些比較苛刻且喜歡對影片品頭論足的人來說,或許該片的確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整個故事太過零亂,故事內容銜接不夠連貫等等,但總而言之,個人認為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畢竟二個小時的片長難以全面的反應出整個歷吏的真-相,畢竟這是一部商業電影而不是一部乏味的記錄片,所以我們不能要求“陸川”太多!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日本,我們是應該記住這場仇恨,但或許我們更應該以德報怨,戰爭向來都是殘酷的,戰爭是少數決策者的錯誤,而並非是整個發動國所有人們的錯誤,所以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怨恨發洩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對於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有機會我們一定要加以懲戒,而對於那些有良知併為慰-安-婦而打抱不平的人,我們應該以禮相待。請相信日本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正如中國也出漢奸,比如影片中的“唐先生”。
其實如果要追溯仇恨,也不知道應該從哪裡開始追溯起,唐朝?宋朝?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更遠?我想幾百年後我們的子孫也會像我們現在這樣,忘了幾百年前,幾千年前那一場場血腥的戰爭。
對於日本人的仇恨不言而喻,但不要只停留在罵的過程中,罵過之後就真的很爽了嗎?日本人會因此有什麼損失嗎?只有弱者才會用罵來洩憤,有骨氣就一輩子不要用日貨,有本事就團結所有中國人抵制日貨!
篇二
最近我觀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鐘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裡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裡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迴音蕩蕩。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迴腸蕩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雲居然沒有舉手?儘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聖的光輝裡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苟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雲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裡,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儘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裡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視窗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視窗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麼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篇三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汙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裡重溫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裡,陰鬱的氛圍立刻席捲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裡頭,然後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著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悽。日軍面對古城牆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著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佔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巨集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製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巨集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