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起源手抄報資料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要弄小抄報的同學們趕緊來取取經哦!
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著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中秋賞月風俗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