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會和省政協的監督支援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有效應對困難挑戰,紮實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績。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6.7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8%;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美元。城鎮登記失業率2.4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
一年來,我們所作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如下:
***一***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全力以赴穩增長 經濟執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面對貫穿全年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一方面認真落實國家各項預調微調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及時出臺以重大專案拉動投資等10個方面穩增長措施,實施22項支援穩定經濟增長財政政策和25項支援外貿穩定增長具體舉措,推動經濟執行逐季企穩、穩中有進。發展質量效益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8060億元、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2.4%,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配增長8.8%、10.6%。
投資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9萬億元、增長15.9%。省重點專案完成投資5392億元。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280公里,躍居全國首位,實現全省聯網收費"一張網"。韶贛、貴廣、南廣等鐵路建成運營,新增鐵路運營里程545公里、總里程超過4000公里。樂廣高速、陽江核電1號機組等72個專案建成投產。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等138個專案開工建設。啟動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投資結構優化,服務業投資增長15.9%、佔比達66.1%;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868億元、增長23.3%;民間投資增長20.3%、佔比達58.1%。
消費持續平穩增長。積極開展各類促進消費活動,大力推進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萬億元、增長11.9%。新興業態、新商業模式、新消費增長點不斷催生,資訊消費規模約8600億元、增長超過20%;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63萬億元、增長30.5%;快遞業務量增長59%。健康、養老、體育等新型消費快速發展。旅遊總收入達9227億元、增長12%。
進出口總體平穩。克服國際市場低迷和高基數異常因素影響,實現進出口總額1.08萬億美元、降幅由一季度的-23.1%收窄到-1.4%,其中出口增長1.5%。貿易結構優化,一般貿易佔進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38.6%,服務進出口增長5%,加工貿易“委託設計+自主品牌”方式出口佔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66.2%。修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認定10家省重點培育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大力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交易量佔全國近七成。新批設立外商直接投資專案6016個,實際利用外資268.7億美元、增長7.7%。推動企業"走出去",對外協議投資增長138.2%。
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減免國家和省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省級收入部分,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5億元。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全年新增貸款8935億元,融資規模達1.5萬億元。積極培育大型骨幹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201家、增加20家。強化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3.2%,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約54%。
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3%,糧食產品穩定增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家禽業克服H7N9疫情影響快速恢復。農業科技貢獻率超過60%。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570家、農民合作社3.1萬多家、家庭農場3.75萬多家。完成537.6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和50條中小河流治理、429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農村金融八項措施全面啟動,率先探索"政銀保"金融支農,涉農政策性保險紮實推進。"三防"和防災減災工作加強,成功應對"威馬遜"等超強颱風,實現人員零死亡。
***二***全面深化改革紮實起步,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 行政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完成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新取消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69項,抓好國家下放事項的接、管、放。制定並公佈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事項通用目錄,公開46個省直單位694項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公佈首批11個省直政府部門權責清單,開展省市縣縱向權責清單試點,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任務順利完成。加快推進省網上辦事大廳建設,省直部門80%以上行政審批事項和70%以上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珠三角所有鎮街開通網上辦事站。全面鋪開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及其註冊資本分別增長41.4%和121.2%。深化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制度以及向社會轉移職能的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
經濟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探索率先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入開展預算管理、轉移支付制度、專項資金管理、政府公共資源公平配置等改革。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進展順利,農信社改革重組、村鎮銀行培育發展等取得新成績。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探索建立企業投資專案清單管理制度。價格改革紮實推進。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加強對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國資與民資對接活動。啟動省屬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珠三角和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紮實有效,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穩步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
開放合作不斷深化。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對我省爭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排頭兵作出規劃部署,成功舉辦首屆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獲國家批准。與歐洲、北美、東盟、非洲等加強經貿、科技等交流合作,新設立6個駐境外經貿代表處和17個駐海外旅遊合作推廣中心,新增國際友好城市17對。粵港澳合作深入推進,對港澳開放153個服務業門類,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備案金額達698億元。僑務引智引資、華商合作等取得新成效,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獲批設立。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正式啟動,"三個一"通關模式全面推開。粵臺合作不斷深入。聯合港澳成功承辦第十屆泛珠大會,泛珠合作進一步推進。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自主創新取得新進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2.4%,技術自給率提高到71%。啟動實施新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二位。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第一,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保護指數和環境指數均居全國首位。發展新型研發機構120多家,建成各類產學研創新平臺1600多家、技術創新聯盟100多家、標準創新聯盟167家。新增9項973首席科學家專案,新增2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廣東。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7:46.2:49.1。工業增加值增長7.8%,先進製造業增加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48.1%、25.7%。推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首批總投資331億元的13個專案開工建設。汽車、軌道交通、航空等裝備製造業發展壯大。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示範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專案順利推進。工業機器人、3D列印等製造和應用取得新進展。傳統優勢產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58.4%。金融業增加值4724億元、增長12.5%。海洋生產總值達1.35萬億元、增長13.8%。
資訊化水平繼續提升。加大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光網城市"工程,新增光纖入戶357萬戶,無線區域網熱點覆蓋進一步擴大。通訊基礎設施產業聯盟成立。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中國電信亞太資訊引擎、中國聯通國家資料中心和一批雲端計算資料中心相繼建成。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7%,軟體業務收入增長18.5%。
金融科技產業三融合深入推進。實施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重點行動,依託高新區、專業鎮建成一批金融科技綜合服務中心、中小科技企業徵信中心。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49家,前海、廣州、廣東金融高新區3大區域股權交易平臺累計掛牌企業超過6000家,實現直接融資99億元。廣州、佛山、東莞民間金融街有效運作。各類備案私募基金規模近3000億元,網際網路金融有序發展。引入保險資金新增規模全國領先,科技保險試點穩步推進。
***四***加大統籌發展力度,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 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珠三角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61.8%、53.1%和30.3%。"九年大跨越"63個重點專案建設進展順利。南沙新區新籤專案投資總額超4500億元,前海新區入駐企業超2萬家,橫琴新區分線管理正式封關運作,入駐企業達7363家,一批金融、產業創新政策在三大平臺落地。珠三角地區工業技改投資超過1000億元、增長34.2%,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企業達19家、增加4家。編制完成珠三角全域規劃綱要,科技創新、生態安全等一體化加快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國家批准,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快。
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效明顯。粵東西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高於全省和珠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新增3條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和連山、南澳兩縣通高速。產業園區加快擴能增效,40個省產業園新建成專案275個、在建專案979個、新簽約專案590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當地工業比重提高到16%。實施一批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專案,新區規劃建設有序推進。設立121億元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13個市簽訂股權投資協議。全面對口幫扶工作紮實推進,幫扶資金達43億元,引進產業專案990個。13個縣***市、區***納入國家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政策扶持範圍。
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有序推進。編制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有序調整城市戶口遷移政策,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增3萬名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建制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覆蓋率預計分別達87%、60%。完成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6100公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擴大,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示範村鎮建立活動深入開展。
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紮實推進。全省投入扶貧資金75.4億元,實施貧困村扶貧專案2.6萬個、貧困戶扶持專案58.8萬個,有勞動能力的18.8萬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或超過5220元。完成10萬戶農村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扶持"兩不具備"村莊1.28萬戶搬遷安置。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工作紮實推進。
***五***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節能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用海不斷強化。實施"十二五"後半期節能和主要汙染物減排計劃,預計可完成節能年度目標,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其中化學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完成電機能效提升370萬千瓦,新增649.5萬千瓦現役燃煤火電機組完成降氮脫硝改造、496萬千瓦取消脫硫煙氣旁路,淘汰燃煤小鍋爐1962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任務,新能源汽車加快推廣,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89萬噸,新增綠色建築163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任務。節約集約用地示範省建設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取得新成效,累計實施改造面積24萬多畝。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用海行為更加科學規範。
汙染治理力度加大。深入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行動計劃等,重點流域汙染治理、汕頭貴嶼環境整治等紮實推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53.6%。全省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保持100%達標,珠三角地區PM2.5下降10.6%、PM10下降11.4%,全省平均灰霾天數下降6.62%,總天數為2003年以來最少。
生態建設有效推進。編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750公里,完成森林碳匯工程造林355萬畝。擴大省級生態公益林750萬畝,增加森林公園、溼地公園210個,森林覆蓋率達58.69%。率先開展生態控制線和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新增社群體育公園207個、新建綠道約2000公里。開展美麗海灣建設試點,海洋生態修復和海洋保護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堅持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全省各級財政收入1941億元,其中省財政收入784億元、增長15.6%,在教育、文化、醫療、就業、社會保障、扶貧開發、住房等領域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
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加快發展。紮實推進教育創強爭先,教育強市、強縣、強鎮覆蓋率分別提高到57.1%、63.4%、80%。規範化幼兒園比例達60%,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91.2%。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標準提高到人均700元/月。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取得新進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完善,文化惠民水平提升,文藝精品創作湧現一批新成果,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加強。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現100%覆蓋。藥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順利執行。切實加強登革熱、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等防控工作。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加快。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婦兒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體育產業發展提速,群眾體育蓬勃開展,我省運動員在仁川亞運會取得優異成績。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的局面進一步鞏固。完成我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人防、地質、氣象、地震、檔案、地方誌、參事、文史等事業取得新成績。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增城鎮就業159.6萬人,促進創業19.2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67.3萬人次。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增長10.4%,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月80元。職工、居民醫保政策規定的住院支付比例平均達87%和76%,在全省鋪開大病醫療保險,初步實現醫保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城市和農村社群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80.5%和58.8%。城鄉低保補差、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入全國前列,醫療救助標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殘疾人生活津貼等標準大幅提高。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6萬套、棚戶區改造4.1萬戶,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9萬套。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開展社會矛盾化解,信訪形勢保持平穩。深入推進"平安廣東"建設,強力開展打擊涉黃賭毒、電信詐騙犯罪等六大專項行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戒毒、社群矯正等工作深入開展。海防打私工作得到加強。積極推進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工程,勞動關係總體穩定和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建成嬰幼兒配方乳粉電子追溯體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進一步下降。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國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軍民共建、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深入推進,軍政軍民更加團結。
過去的一年,我們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783件、省政協提案775件,提請省人大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1項,制定修改政府規章8項。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政府立法制度和程式,不斷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執法監督。加強重大決策民主協商,密切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的聯絡。進一步深化政務分開、網路問政,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監察工作加強,審計覆蓋面擴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力糾正"四風"。撤銷省政府系統議事協調機構151個,精簡率68.9%。省直黨政機關及參公單位"三公"經費壓縮20.2%。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省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飽含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深切關懷,離不開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援,是全省廣大幹部群眾攻堅克難、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粵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援我省改革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新形勢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機制不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更加凸顯,全面深化改革和轉方式調結構任重道遠;投資增長接續能力不強,消費需求增長偏弱,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不斷擴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去年生產總值、進出口等指標增速未能實現年度預期目標;社會矛盾、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問題仍然突出,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風建設、優化發展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依然繁重。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關於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在增長速度、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發展動力等方面呈現一系列新的趨勢性變化,正在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我省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省份,較早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轉方式調結構大勢已成,珠三角地區有條件進入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持續平穩增長期,粵東西北地區具備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友好又快發展的條件,我省有能力既為國家生產總值提供支撐,又為國家結構調整提供支撐。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世界經濟總體復甦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變,國內"三期疊加"仍然存在不少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經濟下行壓力和潛在風險並存。我們既要牢牢把握機遇,增強戰略自信,又要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堅持發展、主動作為,振奮精神、乘勢而上,努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廣東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
做好20xx年的政府工作,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提升開放水平,促進綠色發展,強化風險防控,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民生保障,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規劃"十三五"發展任務,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5%,進出口總額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計劃。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先行先試,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把改革新紅利不斷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繼續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省級3月底前完成,市縣級6月底前完成。全面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優化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流程,推進全流程網上辦理。加快行政審批改革後續監管制度建設,在特種裝置、環境保護等領域探索開展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清理行政職權和編制權責清單工作,公佈第二批40個省直政府部門和各市縣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做好公務員分類管理工作。探索開展行政許可績效評估。深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和法定機構改革試點,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政府投資非經營性專案代建體制改革。完善省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所有鎮街開通網上辦事站,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證照系統,珠三角各市逐步推行企業專屬網和市民個人網頁。年內完成全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認真貫徹新預演算法,落實省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研究編制中期財政規劃,啟動零基預算改革和專案庫管理試點。深化轉移支付制度改革,開展省與市縣之間事權和支出責任置換改革試點。繼續整合清理專項資金,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專項資金壓減至230項以內,省級一般性轉移支付佔財政轉移支付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公共資源向各類投資主體公平配置,探索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重點基礎設施專案試點。推進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做大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完善直接融資體系,加快發展區域股權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支援設立和發展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推廣建設社群金融服務站。
深化商事制度和投資管理等改革。完善寬進嚴管配套措施,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進一步降低准入門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推行企業投資專案清單管理。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構建統一規範的市場主體資訊公示體系,建立健全經營異常名錄。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資產優化重組,推動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探索以改制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等多種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進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有序推進市場化選聘省屬企業職業經理人。深化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落實職務待遇與業務支出管理規定。創新和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實行出資人管理事項清單制度,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防範投資和經營風險。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管理制度,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資訊公開,推動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購買服務和授權委託事項。統籌推進全省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村居基層治理模式,穩妥推進"村改居"。落實市縣鎮各級抓基層治理責任,完善鎮街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絡群眾制度。推動基層服務優化提升、規範管理,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加快培育社工人才,支援發展志願者隊伍。 09:58:23
***二***強化內需拉動經濟主引擎作用,力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培育新的需求增長點,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夯實持續穩增長基礎。
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全年安排省重點專案投資4500億元,重點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領域。新開工梅州至平遠等15項950公里高速公路專案,抓好濟廣、包茂、大廣等高速公路廣東段和虎門二橋等專案續建,年內新增通車裡程6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抓好乾線公路"迎國檢"專案建設。推進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廣梅汕客專梅州至潮汕段、廣梅汕鐵路龍湖南至汕頭段增建二線、廣州東北貨車外繞線等鐵路專案和廣佛肇、莞惠、穗莞深等城際軌道專案建設,抓好白雲機場擴建工程等民航專案建設,加快建設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和高陂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加大產業投資力度,推進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二期、深圳華星光電8.5代面板二期、湛江鋼鐵、中委煉油、中科煉化等重大產業專案建設。加強產業鏈招商,引進和儲備一批重大專案。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範圍,推動面向民間投資招標重大專案落地。擴大債券融資規模,開展資產證券化試點,籌建鐵路發展基金。
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今年全省各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實施養老健康家政、資訊、旅遊、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創新推進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加快4G推廣應用,促進新一輪資訊消費。鼓勵支援電子商務新業態發展,培育一批綜合性電商平臺和網上商城,推動傳統市場、展會和企業加快應用電子商務,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服務模式。扶持發展快遞綜合服務企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抓好現代流通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農超對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大力發展旅遊休閒消費。
促進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和落實支援大型骨幹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新增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過千億的企業。落實國家"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規範涉企經營性收費,繼續推動各地減輕企業負擔。鼓勵引導企業開展兼併重組。遴選確定首批省重點培育民營骨幹企業。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融資、專利資訊、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和股權交易規模。
強化經濟執行監測調節。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強化監測預警。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深化價格改革,有效穩定物價。抓好重要商品儲備管理,提高煤電油氣運調節和供應保障能力。引導和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建立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有效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著眼長遠、科學謀劃,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增創自主創新新優勢,努力當好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
加快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援大中型骨幹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援種子期、初創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培育發展各類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科技中介,建設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加快建立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和國際科技合作,建設一批重大研發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推進科技成果與產業對接。
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科技攻關。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在計算與通訊整合晶片、移動互聯關鍵技術與器件、新能源汽車電池與動力系統、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等九大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推廣一批重大戰略產品,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產業叢集。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對接與配套,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案。推進在粵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開放應用,依託"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建設國家大資料研究中心。
深入推進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完善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服務體系,支援在高新區、產業園、專業鎮設立科技小額貸款、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機構,支援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等載體發展。加快建設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試驗區。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各地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產業基金。探索建立創業投資機構集聚區,吸引境內外創業投資機構入駐。做好企業改制上市、"新三板"掛牌和利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融資工作。
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出臺實施激勵企業創新投入的普惠性政策、完善孵化育成體系和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引導性政策、支援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激勵性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科研專案審批制度和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設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發展示範省,加快智慧財產權交易與運營服務平臺、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體系等建設。實施質量強省戰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引進第五批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加強本土人才培養使用。
***四***加快推進結構調整,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落實"兩個支撐"要求,紮實推進重大平臺、重點專案、重點企業建設發展,實施資訊化先導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智慧製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航空製造、衛星及應用等先進製造業,重點抓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辦好首屆珠江西岸投資貿易洽談會。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階新型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LED、生物等領域引進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集聚專案。推進工業機器人、3D列印等技術及其應用產業化發展。積極實施國家和省新興產業創投計劃。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導航及經濟科技專案智慧財產權評議。推進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加強海洋資源開發,發展海洋航運。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抓好廣州、深圳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統籌規劃建設一批總部經濟基地。推動粵東、粵西、粵北服務業集聚發展。大力發展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一批新興服務業培育示範工程,實施健康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傳統服務業改造升級,發展個性化、差異化服務,帶動大眾消費。
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支援工業企業圍繞擴產增效、智慧化改造、裝置更新和綠色發展等開展技術改造。建立健全技術改造資訊平臺和專案庫。推進工業化與資訊化深度融合,加強傳統產業資訊科技改造。落實加速折舊等措施,鼓勵首臺***套***裝備使用,推動企業裝置更新,加快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步伐。
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和應用。加快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寬頻提速普及,珠三角光纖入戶率超過30%,網路接入能力達到100兆,加快無線區域網熱點覆蓋。推廣"三網融合"應用,實施資訊惠民工程。制定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資訊化與各行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重點扶持雲作業系統、雲中間件、雲終端等關鍵領域產業發展。建設大資料管理和服務平臺,實施大資料應用示範專案。
***五***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動珠三角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優化經濟發展空間佈局,推動城鄉區域互促共進。務實推進泛珠合作,加快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籌建閩粵經濟合作區。做好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工作。
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優化省域城鎮體系,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廣佛肇+清遠、雲浮"、"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陽江"三個新型都市區建設,開展"2511"新型城鎮化試點。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健全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城市交通、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推動發行省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債券。以"三規合一"標準為基礎探索推進"多規合一",強化規劃實施監管和執法監督。提升建築創作水平,建立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加快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以專案建設、技術改造、重大平臺、骨幹企業和科技創新為抓手,加快構建珠三角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珠三角各市建立創新型城市,爭取設立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出臺實施珠三角全域規劃,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建設珠三角智慧城市群、森林城市群。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生態安全、金融、物流、旅遊、資訊化等一體化重點工作,推進廣佛同城化,加快三大經濟圈融合發展。推動前海、南沙、橫琴新區以及其他重大平臺建設發展,強化招商引資和專案落地。加快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
支援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繼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及新區建設。優化增量、調整存量,完善省級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引進一批重大產業專案,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嚴把新建專案環保準入關,杜絕汙染轉移。堅持產城融合,有序推進新區起步建設。發揮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紮實推進全面對口幫扶,拓寬幫扶工作領域,強化縣***市、區***結對幫扶。推進汕潮揭同城化、廣清一體化等區域融合發展。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加大省市扶持力度,促進原中央蘇區縣和革命老區發展。
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建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編制實施縣***市***全域城鄉建設規劃,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大力推動垃圾、汙水處理和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範圍,建立健全優質教育、醫療、文化資源城鄉共享機制,推進公共就業服務網路向縣以下延伸。開展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依託小城鎮和中心村打造功能完善的農村生活服務圈。
***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推進"三農"各項事業。堅持狠抓"三農"不動搖,深入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穩定農業生產。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加快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建立"畝產噸糧縣"和現代糧食產業示範區。落實地方儲備糧規模和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任務,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打造"南粵糧安"工程。推進農田水利萬宗工程。扶持建設省重點"菜籃子"基地和重點養殖場。發展嶺南瓜果、花卉苗木、林下作物等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現代漁港建設,推進漁船更新改造,發展遠洋捕撈和深水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建設氣象現代化試點省,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編制實施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實施一批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專案。加快農機裝備設施建設,推進山地丘陵地區農機化和特色農機研發推廣,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建立示範性家庭農場,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推行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完善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抓好種業孵化器和種業基地建設。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和重點農批市場改造升級。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試點。深化山區縣和珠三角農村綜合改革。探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股份制度改革試點,推動農村政務服務平臺、土地流轉平臺和集體"三資"管理服務平臺全覆蓋。探索開展糧食直補改革試點。推進林權流轉規範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推進政策性涉農保險,探索建立農業大災準備金制度。建設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和監督體系。推進農墾、供銷社體制改革。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開展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統籌推進幸福村居、美麗鄉村等建立活動,加快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抓好垃圾集中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實施世界銀行貸款農業汙染治理專案,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推進土壤重金屬汙染普查和修復治理。提升村衛生室服務水平,建設數字農家書屋,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
***七***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認真落實自貿區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粵港澳臺僑更緊密合作,加快推動外經貿戰略轉型,推動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推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落實國務院批覆的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推動完善配套實施細則,制定自貿試驗區管理辦法,完善管理架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粵港澳經濟深度融合。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設市場準入統一平臺,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率先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強化粵港澳國際貿易航運功能整合,促進高階服務業集聚發展。
力促外貿穩定增長。落實各項穩定出口政策,組織海外市場開拓系列活動,積極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市場、境內外展示中心等新貿易平臺。加快推行出口退稅網上預申報和限時辦結制,擴大出口信保覆蓋面。加快建設進口商品交易中心,擴大鼓勵進口貼息範圍,支援融資租賃進口,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裝備進口,合理增加優質消費品進口,穩定重要資源性產品進口和儲備。提升"三個一"通關模式執行效率,加快國際貿易"單一視窗"試點和電子口岸建設。加快商務大資料平臺建設,強化國際商事法律和智慧財產權服務,加強貿易摩擦應訴指導和服務。
加快外經貿轉型發展。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促進傳統優勢出口產品升級換代,提升機電和高新技術出口產品質量。深入實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鼓勵支援加工貿易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出口自主品牌培育,推進區域品牌境外註冊,支援收購國際知名品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推廣旅遊購物貿易試點,積極爭取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範圍,統籌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業務拓展,完善跨境供應鏈物流服務。大力扶持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供應鏈龍頭企業,創新新業態監管方式。
加強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合作。深化涉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依託重大平臺和重點產業園區,加強對世界500強、高階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精準招商,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加快外商投資意向專案庫和境內引資需求專案庫的建設與對接。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對外投資備案制改革,完善境外投資公共服務體系,支援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國併購、海外股權投資,建設境外營銷網路和生產基地,培育更多本土跨國公司。積極參與境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承包,穩妥推進境外能源資源合作開發。
深化對外合作交流。制定落實我省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實施方案,辦好第二屆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和20xx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文化合作,探索建立沿線港口城市聯盟,推進互聯互通。推動駐境外經貿代表處佈局建設和發揮作用,重點推進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合作。提升中新***廣州***知識城、中德***佛山***工業服務區、中德***揭陽***金屬生態城等開發建設水平。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深化金融、物流、教育、專業服務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快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專案建設。加強粵臺交流合作。加快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帶動利用僑資僑力。發揮國際友城等外事資源優勢,拓展國際交流合作。
***八***狠抓節能減排,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最堅決態度和超常規手段推進節能減排,確保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綠色廣東、美麗廣東。
強力推進節能減排。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嚴格考核問責。加強工業、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大力發展綠色建築,逐步實施公共建築能耗定額管理制度。推進電機能效提升及注塑機節能改造。持續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園區迴圈化改造和清潔生產。推進大中型燃煤工業鍋爐脫硫脫硝和現役燃煤電廠降氮脫硝改造,開展"趨零排放"試點。加強機動車和農業源減排,完成國家新下達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任務。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
深入推進汙染治理。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強化跨行政區河流汙染聯合治理,推行"河長制",加快廣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練江、小東江等重點流域汙染整治。深入推進粵桂九洲江水汙染防治。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抓好工業鍋爐、建築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治理,嚴控PM10、PM2.5和臭氧等二次汙染物,堅決遏制粵東西北地區空氣汙染上升勢頭。推進汕頭貴嶼等區域重金屬汙染全面整治。加強環保執法,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劃定生態控制線、林業生態紅線。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推進林業四大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動生態公益林擴面提質,加強森林撫育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促進綠道網升級,構建省域森林公園體系。開展海岸帶綜合整治修復,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加強圍填海管理,探索劃定禁填區、限填區。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建立健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與建設用地存量掛鉤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加大查處違法用地力度,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建立省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廣工業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電器,推動LED綠色照明產業化,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實施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修訂完善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完善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制度,建立低碳發展基金。加快建立節能量、排汙權和水權交易制度。擴大環境監測社會化、環境汙染等第三方治理試點。
***九***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更大投入和更有力舉措,加快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強化社會治理,有效提升社會發展水平。 10:30:21
推進教育創強爭先。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抓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評價制度改革。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紮實推進"創新強校工程"、"四重"建設、"20xx計劃",建設高水平大學。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推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社群教育、成人教育與農村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穩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強師工程"。積極推進與港澳及國際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縱深發展,開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鼓勵社會辦醫,加快構建多元辦醫格局。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制度,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藥品集中交易制度,推動醫保目錄和非醫保目錄藥物、醫用耗材進入平臺交易。推進衛生計生資訊化建設,拓展完善全員人口資訊系統。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提高重大傳染性疫病防控能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健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網路。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支援轉企改制文化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整合和體制改革,推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加強文化市場信用監管。繁榮文藝創作,打造一批嶺南特色文藝精品,加強版權保護。加強對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
做好體育、民族、宗教、國防等工作。加快市縣兩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鄉鎮農民健身工程全覆蓋,完善城市社群體育公園、小區體育場地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發展校園足球。壯大職業體育,提升競技體育,辦好第14屆省運會。出臺扶持政策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維護宗教和諧。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加強海防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做好人防、地震、統計、檔案、方誌、參事、文史等工作。
推進平安廣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年"工作,加大重點領域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深化信訪制度改革,依法推動訴訪分離。堅持打防並舉,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反恐防範體系,強化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犯罪的集中打擊整治,嚴密防範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加強反走私綜合治理,提高管邊控海能力。加大依法管理網際網路力度,維護網路安全。加強應急管理,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堅守安全生產"紅線",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責任制和企業主體責任,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職業衛生工作。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機制,推進網格化監管試點,加快嬰幼兒配方食品、糧食、食用油、酒類等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強勞資糾紛源頭綜合治理,開展欠薪等專項整治。抓好監獄管理、戒毒、社群矯正、法律援助等工作。
***十***紮實辦好民生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發揮社會政策託底作用,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完善和落實促進就業創業政策,突出抓好對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新增城鎮就業12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實施新一輪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開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促進創業10萬人。健全城鄉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加快實施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加強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健全各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以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路平臺,實現90%以上的社群就業服務平臺資訊聯網。落實好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降低企業失業保險費率。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徵繳。落實職工全員足額參保。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級統籌,統一費基費率。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鄉居保風險準備金制度。完善醫保支付制度,穩步提高醫保待遇水平,推行重特大疾病特殊醫保補助制度和疾病應急救助機制,開展門診檢查納入住院結算試點。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完善工傷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加快實現社保卡"一卡通"。加強養老服務,提高社群和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建立健全以服務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為重點的老年福利制度。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做好恤孤、助殘工作,推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全省將投入1900億元,其中省級投入792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是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城鎮、農村低保補助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333元、147元提高到374元、172元;五保物件供養標準提高到所在縣***市、區***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孤兒集中供養水平從每月1150元提高到1240元,分散供養水平從每月700元提高到760元;城鄉醫療救助人均補助標準從每年934元提高到1556元;殘疾人生活津貼從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重殘護理補貼從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
二是確保完成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目標。完成2571個重點幫扶村、20.9萬貧困戶90.6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在100條重點幫扶村開展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培訓貧困農戶8.9萬人。
三是促進創業就業和加強困難群體等救助幫扶。按3000元到30000元的標準補貼創業帶動就業,按每人1萬元的標準資助符合條件的初創業經營者提升素質,提高創業就業專案補貼標準。組織開展勞動力技能***技術***晉升補貼培訓50萬人次。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的特別扶助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50元、120元提高到800元、500元。實施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減免7項基本服務收費。
四是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小學從950元提高到1150元,初中從1550元提高到1950元,殘疾學生提高到不低於每年6000元。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學雜費、課本費政策。新建15所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從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市縣屬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省級試點補助從每人每學年600元提高到800元。省屬普通本科院校、高水平大學生均定額撥款標準分別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0元、12000元。
五是改進醫療衛生服務。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從年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對參保人大病醫療費用予以"二次報銷"。對5.4萬農村接生員和赤腳醫生按每月700、800、900元分檔安排生活困難補助。經濟欠發達地區1052個鄉鎮衛生院全部配置"五個一"裝置。實施出生缺陷綜合防控專案,對孕產婦、新生兒疾病篩查予以補助。
六是優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支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1座多廳數字電影院,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建立100個"全民助殘健身工程"示範點。實施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七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險品種從12個增加到18個。在汕頭、韶關、梅州、湛江、清遠等5市試行巨災保險改革試點。在20個縣推進普惠金融"村村通"試點,推進2784條信用村、3982條自然村金融***保險***服務站和助農取款點建設。完成6000公里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省補助標準從每公里15萬元提高到18萬元。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水平,推進6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示範縣建設。
八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完成56939戶城市棚戶區改造。完成20572戶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每戶補助2萬元。完成5945戶華僑農場危舊房改造,補助標準從每戶1.5萬元提高到2萬元。新開工建設46754戶公共租賃住房。完成不少於10.1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每戶補助不低於2萬元,其中對困難殘疾人家庭每戶增加補助6000元。完成400條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貧困村莊、7000戶搬遷安置。
九是加強汙染治理。珠三角地區淘汰營運"黃標車"每輛補貼6000元到30000元。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從每畝22元提高到24元,對粵東西北護林員每月補助300元。支援69個縣***市、區***"一縣一場"***垃圾填埋場或垃圾焚燒廠***建設,並以獎代補引導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及保潔員隊伍配備建設。支援欠發達地區建設5個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範縣。對規模化養殖場環保達標給予獎勵。
十是保障公共法律服務和公共安全。全面開展一村***社群***一法律顧問工作,對全省2.6萬個村***社群***按每個不低於1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適當對村***社群***法律顧問公益性服務進行補貼。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使我省生產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抽檢覆蓋率達到100%。
各位代表!做好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必須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省政府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自覺遵法學法守法用法,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謀劃和推進政府工作,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化政務環境。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探索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制度,推進責任政府建設。
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推動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公務員教育管理,提升公務員隊伍依法辦事能力。完成"六五"普法任務,強化法治文化建設。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強化依法行政考評。
三是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堅持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健全行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權力執行機制,確保權力執行厲行法治。完善政府內部監督機制,深化政務公開,實施"陽光政務",自覺把行政權力置於人民群眾監督之下。健全監察、司法、審計等聯動的行政權力監督機制,加大對違法行政、懶政怠政的監察、整治力度,強化重點部門和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堅定不移反腐倡廉、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四是狠抓政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三嚴三實"、國務院"約法三章"等要求,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整治"四風",持續加強政風行風專項治理,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絕不允許以權壓法、粗暴執法、干預司法、徇私枉法,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的實際行動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完成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繼續保持求真務實、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堅持積極有為、攻堅克難,勇於擔當、狠抓落實。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團結奮鬥,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下一頁更多關於
廣東省造價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