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的論文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析

  摘要: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文章擬分析新媒體的特點及大學生心理健康規律,旨在探索新媒體時代下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策略,創造性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具體實踐路徑。

  關鍵詞:

  新媒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途徑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概念逐漸充盈了我們的感官系統。新媒體是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以資訊網路、無線通訊網、衛星等介質為依託,以有線或無線等方式進行資訊傳送的一種媒體形態。毫不誇張的說,新媒體的出現革新了人類生活方式。新的文化體系給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思想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然而,機遇從來都是與挑戰並存的,“網際網路+”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大街小巷,只要在新形勢下把握好要點、掌握好方法、創新好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一定會悄然來臨。

  一、輔導員應學會運用新媒體平臺“察言觀色”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這一概念。他認為,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充套件。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充套件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按照此理論,當今無孔不入的新媒體則具有將人類所有感官綜合性延伸的趨勢。新的時代向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微”時代下輔導員沒有敏銳的媒體直覺和洞察力是絕對不符合與時俱進的職業發展要求的。因此,輔導員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針”,一定要學會運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會通過網路社交工具來發現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瞭解學生的需求、想法和行為動機。只有這樣,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順利暢通的從這個“針”的針眼裡穿過去。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察言觀色”。

  ***一***從微信朋友圈看學生的心理狀態微信的誕生使人們成為了指尖的奴隸,大學的課堂上、圖書館裡、食堂飯桌前,大量的“低頭族”擺弄著手機,刷著朋友圈,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被年輕的大學生所青睞,他們習慣於通過朋友圈來了解周圍人的生活、通過公眾號來了解當今的世界。與此同時,他們也習慣通過微信朋友圈來發表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的心聲。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外顯性與內隱性並存,且感性往往大於理性,因此當遇到問題時他們第一個想法往往是發洩,由於微信朋友圈具備實時性、及時性、便捷性等優勢,往往會成為他們發洩的最佳途徑與第一選擇。

  ***二***從個人部落格博文看學生的成長曆程與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資訊展示模式相比,部落格的特點在於它的穩定性、永續性、全面性與深刻性,不是每一位同學都有部落格,因為在以“快消模式”為主導的當今時代,只有內心足夠沉靜或情感極度豐富的人才會長期的堅持熱愛博文寫作,所以我們應當關注每一位擁有部落格並且能堅持在上面寫作的學生,他們應該是與眾不同的。從或青澀或成熟的文字中,我們會了解到他的過去、他的夢想、他的家庭、他的愛情、他的挫折、以及他的彷徨,同時我們還會收穫到他成長的軌跡,通過閱讀他幾個月來、甚至幾年來的博文內容,我們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他的思想脈絡與心理髮展曲線。

  ***三***從微博使用情況看學生的興趣愛好微博與微信都是“微”社交的代表,但二者也有鮮明的區別,如果說微信像是一部現實劇的電影,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的人和生活,那麼微博則更像是一面鏡子,它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的社會和場景。一些社會上熱議的熱門事件和話題往往都是在微博上率先爆發出來的,比如“葉良辰”事件和明星離婚事件等,我們的大學生群體對這些公眾事件所持的態度會在他們轉載、評論的微博中有所體現,我們的學生所關注的微博好友、大V的數目和型別等直接反映著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是個人價值觀的折射。***四***從播客、小咖秀的作品上傳看學生的氣質個性隨著網際網路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播客、唱吧、小咖秀等能夠展示使用者才能、彰顯氣質個性的軟體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學生群體的手機或電腦裡,他們時而在“播客”中發表一段個人感情色彩強烈的言論,時而在“唱吧”裡高歌一曲反映當前心境的曲目,時而又在“小咖秀”上來一段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COSPLAY。這些五花八門的軟體、豐富多彩的“節目”型別為我們全方位瞭解學生提供了生動直觀的平臺和渠道,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個人秀瞭解學生的氣質、性格、品味、心態和習慣等。

  二、輔導員應善於運用新媒體平臺“談心談話”

  過去,輔導員談心談話只能依靠面談,隨著手機的出現和普及,簡訊談話也成為了主要談心形式之一,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QQ、微信等社交軟體的興盛,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平臺開始走向多元化,新媒體平臺為我們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提供了便捷的視窗。通過新媒體平臺開展談心談話工作主要有以下優勢:

  ***一***隱匿性許多學生在出現心理困擾時其實並不是不想尋求輔導員老師及心理諮詢中心老師的幫助,他們其實非常想找師長傾訴苦悶和煩惱,但由於擔心“自我暴露”,所以常常放棄了心理諮詢的念頭。現在的高校全都配有心理健康諮詢中心,但前去心理諮詢的同學並不多,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同學們對面對面的談話與諮詢服務有所顧慮。新媒體社交軟體的主要特點之一便是虛擬性,ID可以隨心情而設定,學生出現心理困擾時可以匿名找輔導員老師或心理諮詢中心老師傾訴,這種方式緩解了面對面說實話的尷尬,交流的真誠性會大大提高,也從而激發了學生與老師交流的主動性。

  ***二***實時性新媒體的標籤是快速、及時和便捷,新媒體的出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即便是天涯海角,也仿在指尖。只要一段語音、一個視訊連線、或者簡單幾個文字輸入,我們就可以與學生以秒速取得聯絡,這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無論對學生還是輔導員來講都是雙贏的溝通方式。在對特殊問題學生的關注和追蹤方面,新媒體的實時性同樣能發揮巨大作用,我們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MSN等社交平臺密切監控有心理問題學生的行蹤及心理狀態、情緒起伏,甚至在情況危急時可以用一些專業的定位軟體等追蹤因心理問題而導致行為異常、發生突發事件的學生的運動軌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爭取時間即等於爭取生命,對事件的早期干預大有助益。

  ***三***平等性有調查表明,學生喜愛“陪伴型”輔導員遠遠勝過“教導型”輔導員,輔導員的工作理念應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在我看來,陪伴職能、引領職能和關愛職能是新時期輔導員的三大職能,那麼如何發揮好這三大職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朋輩輔導員廣受歡迎的核心是二者間是平等的,我國傳統文化強調尊師重道,這使許多同學在現實中不敢與輔導員交流,這種狀態下根本不可能達到所期待的談話目的。然而在網路上,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無差異的,很多同學可以更輕鬆地與輔導員老師交流,易於吐露心聲、發表感慨。因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輔導員,應學會使用學生喜歡的網路語言風格與他們交談,善於使用網路表情等拉近師生間心靈的距離,學習更新網際網路知識與技術,做學生的知心網友,進而成為現實中的朋友。

  三、輔導員應著力開創打造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藉助網路的媒介平臺,多種形式、多樣化地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測試、心理診斷和網上心理諮詢等專案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它不僅指網上心理健康教育,還指網下針對網路影響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僅包括網路空間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網路化。

  ***一***建立專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我們應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網路宣傳和普及,構建綜合性、服務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首先,此網站將實現心理健康資源的全面共享,為借鑑交流心理知識提供了平臺;其次,瀏覽網站有助於增強教育客體,即學生學習心理知識、瞭解自身心理狀況的自主性,對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作用;再次,此類網站可以具備“慕課”功能,可以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課程的預習及自學提供途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慕課”模式的開啟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革新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探索完善大學生線上心理相關服務新的時代賦予了我們高校學生工作者新的使命,在全球化資訊化網路化的今天,我們應探索多種方式實施大學生線上心理諮詢服務。基於網路的心理測試和心理諮詢即線上心理相關服務。比如,我們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聊天室心理諮詢、QQ心理諮詢、E-mail心理諮詢、BBS心理諮詢等來進行個體諮詢,這種諮詢方式的優勢是隱祕性好、強力滲透性和強互動性。另外,我們還可以進行線上團體諮詢,這是一種基於網路的心理互助體系,該體系以參與式為基礎,強調實踐,注重心理體驗與心理調適,能有效調動大家助人的願望,在團體氛圍中幫助教育客體走向心理成熟。

  ***三***研發使用心理健康相關APP軟體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大量手機APP軟體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幾乎都有所涉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高校大學生群體急需一款真正瞭解他們需求、能夠解決他們心理問題的手機APP,手機APP應能夠讀懂大學生群體的“心語”,集心理知識、心理測試、心理遊戲、心理塗鴉、心理諮詢、心理輔導、心理故事等諸多內容於一體,形成一個自助———互助———助人的正迴圈,體現心理諮詢“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尋求優秀的輔導員和心理諮詢師打造專業可信的服務團隊,為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下,我們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創新教育方法,開拓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我們除了需要紮實的掌握教育學及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注重實踐經驗外,還需要提高自身的資訊素養和媒介素養。在新常態下,我們應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新興網路軟體,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運作結構和工作功能,並逐步提高有效獲取、加工和利用資訊的能力,使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穩步走向專業化、多樣化、層次化。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實驗研究邱小豔; 宋巨集福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01-10

  2、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程科西南大學2009-04-20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的論文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討

  【摘要】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是國家未來建設的棟樑,他們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還要保持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心理水平。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勇敢面對問題,實現成長成才。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輔導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層人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輔導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力量。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是國家未來建設的棟樑,他們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還要保持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心理水平。高校輔導員,是直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義不容辭,要充分發揮職業優勢,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力求幫助大學生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等方面全方位發展,順利度過大學生涯。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特點,一定程度上使其便於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最直接面對學生開展日常教育管理的就是一線輔導員,最經常與學生面對面溝通和交流的也是輔導員。因此,輔導員比較容易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對大學生進行滲透教育的能量也是非常強大的。高校輔導員如果能夠有意識地發揮這一工作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夠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高校輔導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如果想要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要前提是得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學理論,這就要求輔導員有意識地進行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構架。為了更好地深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學習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還要了解當代大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掌握心理諮詢的相關理論和技能。雖然掌握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與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但是光掌握了知識如同紙上談兵,不足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還需要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成長,在實戰中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心理疏導的能力,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注重個人素質,提高人格魅力

  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常接觸到的人,是奮戰在學生管理前線的人,也是直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高校輔導員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言傳身教,甚至身教要比言傳來得更為重要,因此,提升個人素質至關重要。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的就是以身作則的道理。在工作中,輔導員要注重自身修養,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隨時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合乎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欲正人先正己,給學生樹立榜樣,增強學生對自己的信服力,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

  三、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進行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針對大學生經常出現問題的方面,比如社會適應、學習困難、考試焦慮、情緒困擾、人際交往問題、自我意識困惑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講解、分析和探討,理論聯絡實際,幫助大學生正視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的問題,勇敢面對,採取有效方式解決矛盾,得以健康快樂成長。2.開展各項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各項活動為載體,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主題班會、手抄報、宣傳佈告板、校園媒體宣傳、團體訓練等活動,都能夠成為傳遞心理能量的通道,幫助大學生更為客觀地認識自己,做到悅納自己,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也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心理準備。3.藉助網路平臺。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網路移動化逐漸步入人們的生活,在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只要隨身一部智慧手機,基本上就可以比擬以往的一臺電腦,學習、工作、交友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有意識地利用好網路陣地,例如QQ、微信、微博、***、網站等網路媒體來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通過網路平臺,更加便於學生敞開心扉,毫無顧忌地傾訴,可以更為便捷地與學生互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四、建立心理檔案

  從大一新生剛剛入學,就要開始進行心理健康檔案建立工作。可以利用專業的心理測量量表,現在各高校通常使用SCL90、UPI、16PF等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並且要對測量結果做好統計、分析、彙總和篩查,給每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記錄他們的基本資訊,測量結果,以及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後,要及時進行跟蹤指導,對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登記,做到早發現、早調查、早解決。有針對性地約談在測量中發現問題的學生,瞭解其實際情況,可以對測量結果做出進一步的辨析。存在心理困擾的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緩解其困擾;一旦發現涉及嚴重的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時,要立刻進行轉介,力求使問題儘早得到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材料要儘量具體詳實,而且後續要隨著時間推移及時做到補充,這樣才能確保及時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同學加以關注,在問題沒有嚴重惡化前得以化解。

  參考文獻:

  [1]班曉紅,袁海宇,孫英琨.高校輔導員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輔導效能.科教文匯,2015***23***.

  [2]謝小紅.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工作探尋.蘭臺世界,2012***5***.

  [3]張東偉.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標準管理類論文
創業的勵志成功文章兩篇
相關知識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參考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意識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意識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考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