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期刊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衛生服務使社群衛生人員與廣大居民建立起新型醫患關係,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家庭醫生制: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新探索

  摘要: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是社群衛生全科團隊服務模式的深化和發展。防治一體化服務是家庭醫生制服務內涵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群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保證。家庭醫生工作室作為家庭醫生制服務的載體,打破了傳統診室的工作模式,為社群居民提供 “社會-心理-生理”的綜合健康服務。通過工作室這一服務載體的實踐探索,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重塑和優化了社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系統。

  關鍵詞:基本醫療衛生;家庭醫生;工作室;上海長寧

  中圖分類號:R197

  社群衛生服務的發展試圖以政府直接供給的形式滿足公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但公益性的提高是否會犧牲醫療衛生服務效率一直是各種醫改政策爭論的焦點之一。而效率的改進則是以對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的可計量和可考核程度為前提,如果不能對服務提供者團隊成員的工作數量和質量進行有效的甄別和考核,就無法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因此,作為全國較早的新醫改試點地區,上海市長寧區一直試圖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系統進行完善,特別是引入全科服務團隊模式之後應如何細化之以提高團隊成員的激勵水平是制度創新的關鍵點。新的制度必須有新的服務模式與之相適應,服務模式也決定了制度設計和政策調整的方向。

  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是社群衛生全科團隊服務模式的深化和發展。2011年4月,上海市首個“家庭醫生工作室”在周家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以下簡稱“周家橋衛生中心”***成立。通過工作室這一服務載體的實踐探索,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顯然重塑和優化了社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系統。本文將對“家庭醫生工作室”這一新興服務模式的制度含義及其影響進行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05年起,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引領的新一輪社群衛生服務改革,抓住了衛生體制改革中“公益性問題”這一癥結,並圍繞著社群衛生公益性實施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為國家新醫改找到了重要突破口。2006年,國務院召開社群衛生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發展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的總體方向、基本原則和執行框架。2010年下半年開始,上海、北京、武漢等城市在社群衛生服務發展中,先後提出“家庭醫生”服務的概念。2011年國發〔2011〕23號文《國務院關於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從全科醫生制度頂層設計上描繪了全科醫生制度的藍圖。

  2005年底,作為上海市首批實施社群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的長寧區,率先創新推廣全科服務團隊模式,並推行家庭簽約制服務,但當時的服務基礎、人才隊伍、政策環境尚不能完全支援簽約制服務;上海徐匯、閔行、青浦、金山等區也從2007年起開始從不同角度探索“責任制醫生”的健康管理模式;2008年,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率先在區內試點居委責任制醫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索;2009年,家庭健康責任制工作納入區衛生局重點工作,並制定《長寧區家庭健康責任制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區試點探索;2010年8月10日,在“城市與健康國際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首次提出上海將全面推行建立家庭醫生制度;2011年,上海配合國家新醫改方案,試點推進五項重點工作,試點家庭醫生制就是其中一項,全市有10個區縣參與試點工作。

  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作為上海市最早試點家庭醫生制服務的社群衛生機構之一,早在2008年下半年,在全科服務團隊模式基礎上,開始實施全科醫生居委責任制工作模式試點,並於2009年6月在中心全面試點。目前,中心家庭醫生18名,分別承擔19個居委會的家庭醫生制服務。2011年4月,成立全市首個家庭醫生工作室——“陳華工作室”。

  在上海尤其是長寧區,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已經成為未來社群衛生服務發展內涵深化的方向和共識,國家對全科醫生制度的設計更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正當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的探索熱火朝天地進行時,周家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率先提出了“家庭醫生工作室”的概念,並迅速得到了政府、輿論的響應,業內的關注以及居民的認同。那麼,家庭醫生工作室的成立究竟是一種必然還是一種偶然,是一種可行的操作模式還是一種暫時性的炒作手段?回答上述問題需要在社群衛生服務發展歷程及家庭醫生工作室成立的背景上進行分析。

  二、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實踐需要服務載體來適應

  家庭醫生工作室是社群衛生髮展和全科理念深入實踐的產物。社群衛生服務在國內起步較晚,大體經歷了以功能轉型為主的框架建設期、以公益性改革為主的體制機制改革期、以家庭醫生制度建設為主的內涵發展期等三個時期,而在三個不同時期,衛生服務的載體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框架建設期期,地段醫院、部分二級醫院及企業醫院等逐步轉型成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並逐漸成立了“三科一室”的工作模式,即醫療康復科、預防保健科、後勤保障科及辦公室。然而,這僅僅是功能定位的調整,這些醫療機構的主要服務載體並未發生變化,仍然是內科、外科等專科。

  ***一***在體制機制改革期,社群衛生逐漸引入全科理念,提出“六位一體”的服務理念

  然而在當時,還沒有真正意義的全科醫生,只能通過組建全科服務團隊,即由若干經過短期全科崗位培訓後的專科醫生和若干名公共衛生人員、社群護士組成全科服務團隊,通過知識的整合及專業的互補來達到服務的整合,解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原來的專科醫生轉為全科醫生後,而客觀上卻沒有真正涵義上的全科醫生的矛盾。全科服務團隊通過社群衛生服務站、全科診室等載體,為社群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隨著社群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化,規範化培養的全科醫生不斷充實到社群衛生服務的隊伍中,社群衛生服務人群的不斷擴大,社群衛生服務的內容不斷拓展,社群居民的健康需求水平不斷提高,全科服務團隊“醫”“防”分家、專業化分工的弊端開始逐步顯現,“六位”難以真正“一體”。“防”“治”分工也侷限了全科團隊服務效率與服務效果的發揮,全科醫生往往除了家庭病床、出診等醫療服務外,較少參與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工作,例如,管理慢性病患者的是社群的預防保健人員,給慢性病患者診療開藥的是社群全科醫生,即浪費了人力資源,又降低了服務效率。這也促使了社群衛生服務發展逐步進入內涵發展期。據此,周家橋衛生中心率先試點實施全科醫生居委責任制管理,明確一個家庭醫生負責1個居委,2500~3500服務人口,從而促進全科醫生下沉社群,探索居委責任制醫生***家庭醫生雛形***工作模式,家庭醫生承擔責任居委所在的慢性病患者、離休幹部、早期歸僑、獨居老人、殘疾人等重點管理物件的基本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並參與居委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活動,落實防治結合的一體化管理。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醫藥衛生服務職稱論文發表範文
河南省衛生服務系統高階職稱論文格式要求範文
相關知識
福建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期刊範文
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代寫
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範文
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
四川省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
山西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
遼寧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期刊範文
江西省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期刊範文
湖南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
湖南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期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