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類初級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建築行業"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從中國建築的現狀淺談建築設計的發展方向

  [摘要]文章分析我國建築的現狀,探討建築的基本設計理論和設計原則。

  一、引言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國多種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孕育出了多種多樣的建築,而建築也成為了我們國家多彩文化中重要的一筆。遙望古人悠遠的腳步,他們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個令人驚歎的建築奇蹟;回首過去的幾十年,新中國的一代建築師作出了他們自己的貢獻;可看看中國建築的現狀,我們不禁感慨:新世紀的中國建築人應該建出什麼樣的建築,才能傳承中國建築的文明,再創中國建築的輝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快了經濟建設的步伐。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國各地都在大興土木。建築設計藍圖很快便在大地得以實現,這種建設速度快得驚人。在這場建築的變革浪潮中,建築設計行業在飛速成長、壯大;當然,國外的各種設計思潮也洶湧而來。結果,中國的建築市場成了某些外國建築師的試驗場,許多造型新奇、怪異的建築在大城市中出現。表面看起來它們光鮮亮麗,其實這些怪異的龐然大物在大量地消耗著國家的資金和能源,而且這股風潮有愈演愈烈之勢。作為一個建築設計人,對此感到深深的憂慮;筆者在彷徨中追問:中國建築的現狀怎麼會這樣?

  看看當今中國新建的城市大型建築和標誌性建築,有多少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絕大多數都是外國建築師的“創意靈感”。他們把在自己國家不能實現的建築在中國大地建造出來,但他們並未考慮到中國人民的承受能力和中國文化的傳承,以及建築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只是一味地追求建築高度、體量和建築造型的新奇,最終建造出來了一個個建築怪獸。然後逐漸發展下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中國的建築界:一些設計單位為了贏得專案,擊敗競爭對手,不得不把方案設計得新、奇、怪,最後整個建築市場都是千篇一律的怪異建築;更可怕的是,這種思想嚴重地誤導了還在學校裡求知的學生,使他們誤認為這就是現行的流行趨勢,是正確的、可持續推行的。這種影響會導致在今後很長的某個時期內整個建築行業將陷入一個誤區,設計師會找不到自我,設計出的建築也不再有靈魂。可想而知,這樣的後果是毀滅性的、非常可怕的。所以,中國的問題還是要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建築和創作同樣要靠生活在中國的本土建築師來創造。這樣才能將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傳承下去。

  在對現今的建築熱議的同時,要認識並明確未來的中國建築創作應該走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發展之路。中國建築師身負重任,任務就是把現代建築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與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努力創作中國現代建築,讓中國現代建築以其自己獨有的魅力展現於世界。因此,建築設計創作不能再天馬行空,必須認識到建築設計的最終目的,而回到創作最初的出發點:建築是為了人類的活動而設計建造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建築創作設計應該是理性的,中國建築的發展也應該是理性的。

  二、建築的基本設計理論和設計原則

  我國建築設計的方針是“適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儘管幾十年過去了,這條基本設計方針還是沒變,說明了它對建築設計的重要性和指導性都是不可動搖的。方針首先要求建築要“適用”,就是要滿足人的基本活動,因為建築是為人而設計的,這是最根本的一點,必須有清楚的認識。所以,建築設計要從平面功能開始入手,只有平面滿足了人的使用要求,而後才展開外觀設計;如果設計只是一味地遷就於立面造型,做出來的平面很多是不規則的,是不符合人的使用習慣和室內陳設的佈置的,後果是許多不規整的空間得不到完全的使用,造成了平面空間的過度浪費。這便是為了功能而設計,而不能只考慮外觀造型,為了造型設計而設計——這點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人為本”。

  三、建築的人文基礎

  建築是大地的音符。也就是說,建築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但這必須由建築師賦予建築生命力,它才會有靈魂。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在這過程當中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了無數的建築奇蹟和藝術精品,這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這一座座不朽的建築豐碑都是凝結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設計師無限的智慧,是當時人們生活和文化藝術的體現;可以說是歷史給了它們靈魂,直到今天這些建築依然展現出無限的魅力。甘肅的敦煌石窟在沙漠戈壁中靜靜地沉睡了幾百年,直到有一天它被人發現,人們看到了它的真正面目,人們都不禁感嘆:這些美輪美奐的畫面簡直就像是在另一個世界。這些壁畫在過了幾百年後還能如此感動我們現代人,是因為這成千上萬幅壁畫代表了古人的精神寄託,是他們對理想世界的嚮往,所以我們在凝視這些畫面,依然充滿了無窮的遐想。還有其他各個地方的建築,無不體現出當地的文化氣質和精神風貌;這些建築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它們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了光彩,相反它們在今天卻更加絢麗多彩。可看看當今的許多奇特“現代建築”,只是外觀亮麗花哨,剛開始還覺得比較新奇,久而久之便感覺空洞無力,再過若干年就覺得陳舊、落後了,隨後變成了一座座建築垃圾,又繼續建更新奇的建築,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建築不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悲劇,故我們應反思:我們設計的建築缺少了什麼?就是少了文化底蘊和歷史的傳承。可以看出,無論什麼時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建築都要蘊涵有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使之更加發揚光大,而不至於慢慢消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我們的建築代表了我們的民族,就可以在世界建築之林永存。

  四、建築與自然的和諧

  古人一直在倡導天、地、人的和諧,也就是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古人亦能如此,我們又當何為之?建築作為人造空間,是人與自然的中介;建築滿足了人類各種活動的需要,人、建築與自然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現代工業文明以來,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人類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強取豪奪和無休止的破壞,大自然已經開始報復人類:近年來不斷髮生的地震、海嘯、山洪、冰凍雪災和“非典”、甲型H1N1流行病傳染等災害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警告。我們應該醒悟了:不斷過度的開發、改造只會不斷地損壞自然,最後也就破壞了人類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建築要與自然環境相和諧,建築所使用的材料、建築造型和色彩都要融入周圍的環境,那才是和諧的,是美的。古人在作建築設計前,都要先勘察風水。風水無非就是建築與周邊環境及建築內部環境空間的合理設計,從而科學地利用光、熱、氣、風、水等自然條件,滿足人類達到生活舒適的目的。比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等,都是結合並利用現有的地形、選用與周邊環境相適應的材料,與環境相融合,才達到了與自然如此統一、協調的效果。而今天的建築活動成了破壞自然環境、消耗能源的大戶:50%的能源消耗來源於建築業;近50%的資源使用於建築業;50%的垃圾來源於建築業。在今天的城市規劃程序中,城市建設過快、過大,有些規劃設計不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甚至還有佔用耕地、森林的現象。這些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盲目開發建設、破壞自然的建設是極不負責任的,是對人類和大自然的犯罪。因此,在建築規劃設計中,應以尊重自然的設計原則,順應氣候條件,順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現代技術手段,使新建築儘可能多地取之自然,而又歸於自然。

  五、結論

  面對中國 建築的現狀,作為一個建築設計師,我們都應該有一種緊迫感和責任感,而不能再用人民的血汗錢來建造那些極度浪費的建築實驗品了。請認真負責地看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好好想想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該留給他們什麼東西?那就應 該更理性地設計我們的建築,讓我們設計的現代建築在它們的有限之年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使其能夠達到資源的最大利用。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建築類高階職稱論文
建築經濟職稱論文
相關知識
建築類初級職稱論文
建築類高階職稱論文
房地產初級職稱論文
測繪工程初級職稱論文
新聞類中級職稱論文
教師初級職稱論文
工程測量初級職稱論文
給排水初級職稱論文
道橋的初級職稱論文
建築經濟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