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機與電力拖動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電機與電力拖動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比較複雜和難於理解,但是它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機與電力拖動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機與電力拖動論文範文一: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研究性教學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工科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為了提高工科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特在《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教學中開展了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討,並對此教學模式對《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教學的作用進行了教育實驗研究,對工科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教學模式 電機與電力拖動教學 教育實驗 教學改革

  1.問題的提出

  1.1對傳統教學模式在《電機與電力拖動》教學中的反思結果

  在現在的工科教學,特別是《電機與電力拖動》教學中,“主體性缺位現象”仍然存在。由此,教學中自然就會出現以下一些現象:集體統一教學的機會多,學生個人獨立學習的機會少;集體統一依從教師的機會多,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機會少。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參與至關重要,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新審視教與學的方式,創立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均得到提高。

  1.2《電機與電力拖動》教學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此門課程是工業自動化及相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在專業學習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又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技術應用課,直接為工業生產服務。該課程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應用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培養理論聯絡實際且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理論知識偏重。

  2.研究理論

  2.1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質

  研究性教學模式是在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模式”以及瑞士教育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學說”基礎上建構的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全新的接受知識的過程,將培養創造性人才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通過接受知識過程中的激勵、引導、幫助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學生作為探究知識過程的主體,從而使其在此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研究性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是教師把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新進展引入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從自然、社會和日常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與學科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過程中,吸收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經驗,表現具有個性行為的一種實踐活動;是一種打破原有的凝固、完整的學科邏輯和機械的順序教學組織形式;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並最終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變。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改革與補充,但是把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發展著的研究性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運用到大學工科課堂教學,特別是電氣自動化教學中的探索和研究在國內還是一個研究不多的領域,本課題研究就想做此方面的嘗試,為工科的電氣自動化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鑑的模式。

  2.2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特徵

  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是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上通過教學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研究性地“教”,學生研究性地“學”,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個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包括問題解決類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實驗類研究性學習、科技製作類研究性學習、調查類研究性學習、擴充套件性研究性學習、科技前沿類研究性學習,這裡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問題解決類研究性學習與探索性實驗類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在教學中的作用。

  3.教育實驗研究的準備

  3.1研究實驗樣本

  實驗樣本選取本校自動化專業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兩個班學生的一年級成績綜合評定情況基本相同,教學實驗前學習習慣的培養情況也基本相同。***1***班男生35人,女生7人;***2***班男生34人女生8人。

  3.2教育實驗預期目標

  主體目標:通過分專案標所得的實驗資料,探求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對強化主體參與,構建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求知識的互動合作交流的教學是否有促進作用。

  分專案標:1.通過實驗探求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對所設定的區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的促進作用。2.通過實驗探求班委角色與非班委角色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差異,探求男生與女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差異性。

  3.3研究的工具

  為了檢測教育實驗效果,建立了三種實驗測評工具,首先根據課程的要求及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發展著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和研究性教學方式的思想編制了一系列的探索性實驗類研究性學習課題,編制中遵循以“問題”為主線,貫穿“研究”的精神;然後編制測試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試題及被試的電機拖動的期末的考試成績;在教學的同時針對研究性教學對學生

  4.教育實驗的操作

  4.1教育實驗思路

  本實驗是為了通過研究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的意義。採用實驗班和對照班前後比較分析研究方法,在實驗前設計調查表和測試題對兩個班的實驗物件同時調查和測試。實驗中實驗班進行研究性課堂教學,對照班進行傳統性課堂教學。經過一個學期,實驗結束後,再用調查表和新的測試題對兩個班同時調查和測試,並對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同時通過數學統計處理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從而作出科學的、定量的描述。實驗操作按以下程式進行:前測→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後測→分析評價。

  4.2教育實驗原則和教學策略

  實驗遵循整體參、獨立研究和互動交流三項原則。採用四個教育策略:一是整合研究內容,營造研究性學習氣氛;二是強化角色作用,確保研究性學習的獨立合作協調;三是強化問題解決,突出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四是實施多元評價,保護學生主體的參與積極性。

  4.3教育實驗情況

  根據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發展著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和研究性教學方式的思想,思起於疑,以問題為載體,構建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此堂課之前結合現實生活及課堂要求提出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情景性問題,問題應簡單,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及現有的研究條件相符合。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查閱有關資料;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設計方案,擬定實驗步驟,畫出實驗線路圖,做實驗時,記錄現象、資料及圖表,進行理論分析、論證,團結協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務。在教師參與下,交流論證,評估完善。最後學生將研究成果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和口頭材料,通過交流研討,相互分享成果,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分析、思考和申辯。一般每個課題結束時主試都要提出一些拓展性問題為學生下面的學習做準備,也為學生以後的發展做準備,進行課堂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5.研究結論

  5.1學習成績對照與分析

  實驗班與對照班二年級上學期期末成績對比對照班平均分67.36分,標準差15.3,而實驗班平均分76分,標準差9.2實驗班和對照班的人數已超過了30人,即可採用顯著性檢驗值的計算,採用服從正態分佈的統計量Z來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考試成績,因為Z檢驗是一種主要用於大樣本平均差異的檢驗。s=雙總體Z檢驗計算Z值的公式為:

  Z=

  式中,為樣本1和樣本2的平均數,S1,S2為樣本1和樣本2的方差***用樣本標準差S代替總體標準差σ。n1,n2為樣本1和樣本2的容量。

  實驗進行一學期以後,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期末該科目的成績進行Z檢驗顯示Z=3.14>1.96 則P<0.05,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期末該科目的成績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通過一學期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成績檢測說明實驗班比進行傳統教學的對照班的學習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

  5.2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試題測試結果及分析:

  一學期結束時通過對照檢測,可看出學生的概念性教學中此教學模式增強了形象性,使本來學生感到特別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具體,學習興趣自然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6.結語

  《電機與電力拖動》此門課要求學生在理論分析和實際操作上都要有很強的能力,它抽象性和理論性強,這必然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但它又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必修課,通過研究性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自我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心靈思考周圍的世界,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潛能得到挖掘,自我得以實現,學習、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以後對工作的適應以及更深層次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實驗結果表明: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能較好地完成此門課大綱對教學的要求,能較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能較快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不斷地豐富、完善和發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貫穿“研究”的精神,值得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索。

  基金專案:本論文為雲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論文。

  參考文獻:

  [1]鍾啟泉、崔允氵郭、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5.

  [2]趙徽.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開明出版社,2003,4.

  [3]劉婉華、羅朝猛.聚焦研究性學習,從理論到實踐[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2.

  [4]周定頤、李光中.電機及電力拖動***第3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8

  [5]朱德全、宋乃慶.現代教育與測評技術[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電機與電力拖動論文範文二: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摘 要 本文對“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中的一些體會進行了總結,就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電機與拖動 教學方法 工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能形成的關鍵性課程,也是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從事各種自動化工程的必備基礎。該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且課程涉及電學、電磁學、力學、機械等內容,具有內容多、教學課時少、學習難度大等特點,長期以來在教與學兩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如何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內容,並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一直是該課程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這門課的教學方法做了深入探討。

  1 從緒論出發,引導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電機與拖動”課程的學習有足夠的認識,在心裡上形成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第一堂課緒論部分,採用多媒體教學,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播放視訊及圖片,讓學生從外觀上認識電機及變壓器,並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它們,如教室裡的電風扇、家裡的洗衣機、商場裡的電梯、生活小區的供電變壓器、手機充電器等。通過這些例子,學生對電機及變壓器有了感性的認識,拉近了學生與課程的距離。在此基礎上,通過動畫展現電機在工業流水線上的應用,如:軋鋼生產線、鋼板剪下、港口裝卸、飲料灌裝等系統。在學生有了直觀的印象後,再介紹電機、變壓器、電機拖動的定義、能量轉換關係、基本功能及特點。通過這種感性引入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好“電機與拖動”課程的必要性,進而產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為今後授課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 以工程應用為依據,精選教學內容

  “電機與拖動”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具有廣闊的工程背景,加之電機的種類繁多,各種新型電機層出不窮。課程內容多,且涉及電、磁、力等物理概念,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較難掌握這些內容。如何根據工程實際需要進行取捨,並將這些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裡瞭解、學好、應用好電機,這是教學中碰到的首要問題。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主要從打好基礎理論基礎、突出工程應用等方面考慮。

  2.1 打好理論基礎,強化對電機結構的理解

  電機和變壓器本質上是一種藉助於電磁場實現機電能量轉換及電能傳遞的裝置,故對其的分析自然涉及電、磁、力、熱以及結構、材料等方面的知識。在課程的基礎部分,重點討論了鐵磁材料的磁化飽和現象、鐵芯損耗等,說明矽鋼片作為電氣裝置鐵芯的原因。強調電磁學的三個基本定律:電生磁的安培環路定律、磁生電的電磁感應定律以及電磁作用產生力的電磁力定律。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後,學生對電機和變壓器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了。

  2.2 根據工程應用需要,更新教學內容

  近年來電力電子、材料、數控等新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電機及電機拖動的發展。一些新型的電機相繼出現,如:永磁同步電機、開關磁阻電機等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青睞,故在教學中,抽出一些時間來介紹這些新型電機,為學生的實踐環節、學科競賽及就業提供一定的知識儲備。

  另外,可調直流電源及變頻電源的發展,使傳統交直流電動機的起動、制動及調速方法有了較大的改變。例如:直流電動機的起動,教材主要介紹電樞迴路串電阻的方法,而對降低電樞電壓起動的方法敘述較少。在教學中,加強了這方面內容的講授。又如交流電機的調速,著重講授目前在工程上應用較多的變頻調速方法。根據電機技術的發展、工程實際應用的需要,適時加強、更新教學內容,對學生是有益的。

  3 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在當今教育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言堂”顯得太古板,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尤其是電機拖動課程,內容抽象、知識點多、綜合性強,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不易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應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下解放出來。

  3.1 情景式教學,直觀感性

  電機及變壓器結構的講解是比較枯燥乏味的,鐵芯、繞組、附件……往往是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雲裡霧裡。為了使講課生動、學生容易入門,教師將實物帶到教室,如不同形狀的矽鋼片、銅線,還有拆開的舊電機,定子、轉子、滑環、電刷及換向片等等。教師對照實物講解電機的結構,學生能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現場裝一裝。當講解完電機工作原理後,將教學電機通電,電機開始運轉……採用這種情景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光學得快、記得牢,而且對學習也有了濃厚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對比式教學,印象深刻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大量知識是離散的、非結構化儲存的,這些知識沒有形成相互間有機的聯絡,不利於鞏固和綜合應用。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適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分類,使其系統化,掌握各知識要素之間多重化的連結方式。在講電機拖動時,採用對比法教學,防止學生越學越亂。如在非同步電機等值電路推導時,可與變壓器等值電路的推導過程進行比較,對旋轉的轉子作處理後,其分析方式就與變壓器類似了。通過比較教學法,理清思路,使學生感覺這門課程不是那麼難學了。

  3.3 啟發式教學,條理清晰

  以點帶面、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電機拖動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解決方法-效能比較的思路進行教學,如講解電機的起動,首先強調電網及負載對電動機起動的要求,然後分析電機直接起動存在的問題,進而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即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最後總結采取這種措施達到的效果,即效能分析。這種講課思路與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相一致,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流電機原理講完後,讓學生思考一下二相***或單相***繞組通入二相***或單相***電源產生的磁場是什麼樣的磁場?單相非同步電機是如何工作的?三相非同步電機工作時缺相與停車時缺相產生的後果一樣嗎?等等,講清這些工程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引起學生很大興趣,對學生今後解決工程現場的突發事故很有幫助。

  4 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動手能力

  對於“電機與拖動”課程,採用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工程實踐操作技能;通過實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探索進取精神;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相互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不同,十分強調動手能力,由於“電機與拖動”實驗涉及到強電,在實驗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用電安全,嚴格操作規程,正確選用測量儀表,排除簡單故障,以達到正確使用電氣裝置的目的。在實驗裝置上,既有幾十千瓦的大電機,也有幾十瓦的小電機。根據實驗室條件,在設計實驗內容時,從認識實驗、基本實驗、綜合實驗到拓展實驗層層遞進,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工程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意識。

  在認識實驗環節,主要讓學生認識各種實驗裝置及配電櫃,並現場感受大電機的起動、執行過程,當55KW的交流電動機***採用降壓起動器***帶著48KW直流發電機起動時,電機發出的隆隆轟鳴聲,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基本實驗環節主要是論證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如變壓器短路、開路引數測定,直流電動機及交流電動機固有特性、人為特性、工作特性的測定等。電機機組由三臺***交流繞線非同步機、他勵直流電動機及發電機***3~4KW的電機同軸組成,其中的直流發電機+電阻箱作為模擬負載。在實驗中,學生不僅要測試特性,還要閱讀理解電機的主電路及控制電路,掌握繼電接觸線路中自鎖/互鎖的作用,學會接線及查線方法,科學實驗報告的撰寫等等基本技能。綜合實驗內容為直流電機的四象限執行分析,幫助學生綜合理解電機的各種執行狀態。通過電機機組+電阻箱,實現直流電機的基速以下串電阻、基速以上弱磁調速,電動機的能耗制動、倒拉反轉及回饋制動。該實驗難度較大、時間較長,對學生和教師都是考驗,但對學生來說收穫很大。拓展實驗主要是控制電機方面,如:步進電機的執行特性及細分步工作分析等。

  採用工程上使用的電氣裝置與裝置,設計工程上常用的電機執行狀態,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動手機會。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組合建立小組,合理分工,認真熟悉實驗內容和實驗電路,認清主電路和控制電路。不斷強化工程化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5 結束語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每一個實驗,才能將深奧的理論淺顯化、抽象的感念具體化、書本的知識工程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在“電機與拖動”教學中,教與學同樣重要,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以達到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實踐證明,這些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錦波,張承慧.電機與拖動[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唐介.電機與拖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張麗,王振翀《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科技資訊,2010***1***.

電力設計專案管理論文
幼兒安全教育淺談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電機與電力拖動論文
淺談誠信與市場經濟論文***2***
淺談人生與學習的議論文
淺談法律與電影論文
淺談網路與電子商務論文
淺談情緒與壓力管理_淺論壓力管理與情緒控制
有關電子與通訊工程論文
電子與通訊工程論文
形勢與政策淺談全球氣候變化的論文
電機和控制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