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論論文範文
藝術概論是一門研究藝術活動基本規律的課程,是闡述藝術的基本性質、藝術活動系統以及藝術種類特點為宗旨的科學體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多媒體技術與藝術概論教學的整合
摘 要:藝術概論這門課程是高等院校藝術專必業修課之一。結合多媒體的應用,發揮多媒體的聲、形、畫等綜合性的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能更好的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使理論課不枯燥,有利於教師教學深入淺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靈活深入,提高教學效果。但多媒體的運用也要恰到好處,避免畫蛇添足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藝術概論;教學效果;教學過程
藝術概論這門課是高等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這門課程的內容多並且跨越性大,開設這門課程對學生來說也十分重要,它讓學生獲得先進藝術觀、審美觀、提高綜合素養的同時能夠掌握藝術的本質、藝術的分類、藝術的創作、藝術的作品、藝術批評、藝術鑑賞等內容,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審美的能力。過去講課時僅憑口述難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且課前需要準備大量的掛圖、幻燈片、視訊等資料輔助講解但學生有時還不容易理解,教師更是覺得每一節課都很難講,課前備課量也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的廣泛應用以及現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斷更新,多媒體開始逐漸的進入課堂。把抽象的說教變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體教學最主要的特色,它改進了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學開放性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上的運用也要恰到好處,多發揮多媒體教學在藝術概論課中的優勢。
一、藝術概論課的特點
藝術概論這門課程,教材的章節順序是大致按照藝術的本質與特徵、藝術的起源、藝術的功能與藝術教育、文化系統中的藝術、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鑑賞這樣一種結構構成的。在具體的講課過程中,往往每一章節單獨講解時很少而是結合在具體的藝術形式***如建築、書法、戲劇、繪畫、舞蹈、音樂、影視等***中進行講解。這樣不但能夠做到“精講”而且知識的貫通性也強。所以在教學手段上就要求我們要多樣化,來支援理論知識的講解。我們都知道這門課程是一門理論課,往往學生對理論課最沒興趣,但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藝術理論、鑑賞作品的能力並且能夠自如地表達,通過對藝術理論的理解,提高綜合人文素養。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純粹的理論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同學們的學習,同時隨著各高校教學裝置的不斷更新進步開始出現了理論課教學與多媒體聲像的結合。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物件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資訊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相比過去老師拿著粉筆在黑板前邊講邊寫要新穎並且有吸引力,學生能夠在豐富的影象、動畫、視訊、音訊等,資源下理解和記憶,能讓學生對藝術理論不感到枯燥乏味,還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輔助藝術概論課教學,有利於教師引導式教學。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這是教育的內在功能。充分發揮主動性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參與,例如在藝術概論課的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枯燥的理論知識溶於生動活潑的課件中展現給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現世界各國的名畫、著名建築、名曲、優秀的電影作品等等,通過欣賞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展開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的驅使下,會主動去學習探索,這樣還會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比教師傳授更多的知識和方法,同時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提高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讓我們的學生畢業走上社會時也能做一個高雅的鑑賞者並且有自己的理論觀點;通過多媒體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情趣的培養是藝術概論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多媒體輔助藝術概論課教學,不是為了培養學生死記硬背了多少藝術理論而是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服務的。通過聲、畫等手段讓學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藝術作品,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品位同時也掌握了大量藝術理論資訊。因此,多媒體的應用是為了幫助學生對書上的內容有更開闊性的欣賞與瞭解。
三、藝術概論課中使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要讓學生主動在多媒體中學,而不是讓多媒體取代老師。教師依賴課件照本宣科。教師有時會過分依賴課件,把所有課上要講解的知識一句不落課前以電子形式打在課件上,這樣縱容了教師不認真備課,有時會導致老師課上講的和課本脫軌;課件做的過於華麗。
教師做課件時有時太華麗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喧賓奪主,出現教師圍著電腦轉,學生忙著瞪眼看的情況,課堂上學生只顧著看華美的課件了,不利於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又不利於師生教與學之間的交流。學生過多關注多媒體技術的各種展示技巧,而忽視了教學內容,分散注意力。有時弄不清是一節計算機課還是什麼課,反而不認真思考問題,所以,課件的唯美程度教師要適度把握,總之以吸引學生聽課達到教學效果好為目的;擺脫只要教學手段先進,教育思想就會先進的錯誤觀點。有些教師在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這一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舊進行著填鴨式教育。
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課件一放,不管學生的反應按照自己的觀點流水賬一樣講下去,這樣不但沒有展現多媒體教學為我們帶來的優勢反而加重了學生對理論課的反感,學生會認為教師更懶了連黑板字都不寫了,而且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課前在電腦上做好的流程上來,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探尋學習的興趣,我們不能為了多媒體而應用多媒體,多媒體的應用要為素質教育服務:要為學生自主、創造性的學習服務;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注意資訊量的適度。藝術概論這門課本身就是知識量涵蓋的廣,如果再通過多媒體硬加了一些資訊量反而會造成課件牽著學生走,學生丟掉了自覺思考的機會,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響了學習效率。
總之,藝術概論課中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能夠提高我們上課的教學質量,讓枯燥的理論課活起來,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而服務,但也要時刻注意不要因為多媒體而多媒體,這樣會畫蛇添足,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為進一步提高藝術概論課的教學效果而努力。
篇2
淺析藝術教育與民間藝術
內容 摘要:人類創造的多元 文化體系帶來 現代 教育 理念與教學體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討根據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間的 藝術 資源,確立民族民間藝術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教育中的學科基礎地位,建構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藝術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優勢,辦出地方本科院校的專業特色。
關 鍵 詞: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教育特色 民間藝術傳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教育是近幾年在國內得到大 發展 的邊緣學科,每所院校幾乎都設有藝術類專業*** 美術學、藝術設計、 音樂 、舞蹈等***,其辦學思想定位、專業課程設定基本屬於近親繁殖,多共性拷貝,少個性創新,實行的是“拿來主義”。在藝術教育的統一標準模式中,大家都在異口同聲說“普通話”,而忘記了最不應該忘記的原生態“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層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層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學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滯後性、教學課程的趨同性、教學內容的單一性所帶來的負面 影響 已經暴露無遺,藝術教育缺失的是整體對國家民族主體意識和文化基因進行普通性認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 時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塵暴一樣在侵蝕著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領地,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處於邊緣化、荒漠化的危險狀況。把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認為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難登大雅之堂的還大有人在,而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傳承模式已經不能有效地發揮其傳承發展的功能。筆者認為, 中國 的藝術教育需要國家主體意識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輸血健身,民族民間藝術傳承更需要藉助藝術教育的傳播認識功能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由此看來,改變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藝術教育發展現狀,改變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生存現狀,建設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目前 ,“中國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組建立適合現代 社會 發展的新興學科,在更廣闊的人類文化背景中整合、發掘民族文化的新資源,以推動全球 經濟 一體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續發展。”2002年的“世界遺產年”,中國召開了將民間文化藝術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引入高等教育的 專題會議,促使藝術教育 工作者加強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內涵、價值與意義的進一步認識,全社會對藝術教育促進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發展開始予以熱烈的人文關懷。構建有自身特點的創造性藝術教育辦學特色,成為近年來高校教改的中心議題,重視民族民間藝術資源的挖掘、開發、 應用 已成為國內外藝術教育發展的趨勢。國內各大藝術院校開始將民族民間藝術融入到現代藝術基礎教學系統中的改革與探索,在追求現代藝術新浪潮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原創的本土精神。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發展民族的藝術教育事業,重塑具有中國特色和地方特點的現代藝術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時代 需求的多層次藝術教育模式。這種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教育體系應該是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全方位、開放性的現代教育體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對外來優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對本土優秀文化傳統善於發揚光大;同時,它也應是現代 科技 與民間文化傳統、東方與西方審美理念完美結合的 科學 教育模式。
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知識資源,而藝術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傳承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為己任,著重發揮主流文化傳承教育認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礎上尊重並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把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作為一門新學科,並以主動性姿態特徵進入專業藝術教育,建立促進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的多層次藝術教育模式,推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和藝術教育的“和諧發展”。
在藝術教育過程中,藝術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者,又是發展者、 實踐和創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藝術教育模式中應發揮根本作用,要發揮作為知識群體對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創造的 歷史 作用。把大學的藝術教育課程作為傳承弘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實施手段,根據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間藝術資源,確立民族民間藝術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基礎教育中的學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藝術資源運用於藝術教育實踐,將現代教育理念與民間藝術資源相結合,尋找民族民間藝術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發展的共同脈絡,加強對民族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審美 心理的感知與理解,注重東方藝術元素與西方現代藝術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實踐”的基本辦學原則,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質的複合實用型藝術人才,實現地方高等院校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總體目標。
中國 民族民間 藝術 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民間造型藝術的雄渾、博大、秀麗、豐富,民間表演藝術高亢、遼闊、豪邁、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著豐富多彩的不同表現手段和表現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感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溫暖,帶給我們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筆者所在的地區來說,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歷史 文化,底蘊深厚,民間 美術***民間木刻、民間石雕、民間挑花刺繡***、瑤族歌舞***盤王大歌、蝴蝶歌、長鼓舞***等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極其豐富。華夏大地的民族民間藝術更是異彩紛呈。將這些地方民間藝術資源融合進藝術基礎 教育 ,是對地方性本科院校藝術教育課程的有益補充,同時也是對藝術教育形式和 內容 相結合的 實踐性體驗。
民間藝術作為一種歷史上形成的藝術形式,啟示傳播延續著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藝術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更具有民族審美廣泛認知性和 應用 的普及性;將民間藝術的實用性、題材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融合在藝術基礎教育中,並與 現代 藝術教育學科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拓寬現代藝術教育與本土藝術 語言互通、互動、互補的廣闊空間,在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加以現代教育意義的創造與更新,實現民間藝術教育功能的現代轉換。通過田野採風收集的地方性民間藝術原始素材再回到課堂,加以 理論 化、系統化、學術化、創新化之後來指導教學,使藝術教學講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間藝術的歷史背景及藝術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狀況、 心理背景、形式創造元素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原始的民間藝術素材中提煉創造出既有民族特點又有鮮明 時代 感的優秀藝術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點,在歷史 發展 動態中保持藝術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徵。
建設地方本科院校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應立足於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間藝術資源。首先確立民族民間藝術特色課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藝術基礎教育中的學科地位,開展地方性民族民間藝術教育理論基礎 研究 與應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優勢,有重點、有 計劃地根據民族民間藝術資源特點來調整藝術教育課程設定,修訂藝術教學大綱,構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藝術基礎教育的特色課程模組,開設地方性民間美術、民間 音樂 、民間舞蹈、民間器樂等特色課程。依託民間藝術特點鮮明的資源優勢,在現代性、前沿性的基礎上撰寫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間藝術教材,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藝術教育基礎理論體系,在建設地方本科院校藝術教育模式的實踐中,實現教學科研的雙向良性互動,使地方本科院校藝術基礎教育具有 科學 性、系統性、實用性、創新性,從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藝術教育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
人類創造的多元文化體系帶來現代教育理念與教學體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走進藝術教育,將極大地推動本土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將為民族文化和民族 經濟 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人力資源。民族民間藝術與地方性高等藝術教育結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優勢建構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藝術教育理念,既達到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藝術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對民族文化基因的認同,使藝術教育呈現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層次藝術教育模式的建立和發展,將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經驗,支援文化差異的發展,形成文化與教育的多元化,從而加快文化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文化藝術教育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的民族地區的教育公平與平等,實現全球文化與地域文化的價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紀全球一體化的大挑戰的同時,保持增強國家民族的主體意識和文化特徵。
參考 文獻 :
[1]唐家路,潘魯生.中國民間美術學導論.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
[2]王繼平.民間美術文化學.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年.
[3]張鵬.推動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美術研究.2003年.
[4]張繼東.普通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淺析.中國高教研究.2003年.
藝術與文化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