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淺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新興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強調心理學要擺脫過去過於研究人的負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的研究模式,應重視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質,以人的積極力量、善行和美德為研究物件,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理念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摘要: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消極態度看待心理健康、過分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物件與教育者之間關係對立、不利於形成積極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援系統等問題。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新興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強調心理學要擺脫過去過於研究人的負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的研究模式,應重視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質,以人的積極力量、善行和美德為研究物件,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本文通過對積極心理學基本思想的分析與研究,力求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啟發與借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6—0140—02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心理機能,重視人潛能的發揮,把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激發與培養人的積極情緒、幫助人們快樂與成功、引導人們走向幸福當作自己的歷史使命。

  “積極”是針對傳統心理學中的“消極”層面與現狀而言的,積極心理學認為傳統主流心理學是消極的心理學,因為傳統主流心理學在理論與實踐探求中遵循消極、悲觀的研究路線與模式,將研究與實踐的重點放在人及人類社會諸如精神疾病、人格問題、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極的問題上,而忽略了心理學應有的其他使命。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應該致力於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並以此為出發點,對心理學重新進行詮釋,給心理學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以促進心理學的繁榮與發展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1][2][3]。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包括三個方面[4][5]:一是主觀層次的積極的主觀體驗的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滿足、希望和樂觀主義、快樂和充盈,重點是對人的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二是個人層次的積極的個人特質的研究,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等。它認為要培養個體具有這些積極的人格特質,必須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三是群體層次上的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系統,以培養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有職業道德。

  具體來講,積極心理學更加註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它採取更加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挖掘人的潛力與創造力,激發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堅定生活信念,幫助人們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與途徑。

  二、消極心理學取向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消極態度看待心理健康,導致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的誤解

  長期以來,傳統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標準的測定採取的是消極的取向模式,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態,把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義和測量侷限在沒有精神疾病,導致了理論者與實踐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錯誤理解: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沒有心理問題,就是沒有心理疾病。這種取向偏離了對學生潛能的開發與心理素質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上,使人們曲解了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內涵。

  ***二***過分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忽視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

  當前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模式,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和困惑,似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解決心理問題。在這種消極心理學模式下,教師常常把學生當作“問題來源”,常常以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髮展中的弱點和缺陷當作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而忽視了應該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職能。

  ***三***“來訪者即問題學生”,導致教育物件與教育者之間關係對立

  雖然在傳統主流心理學背景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強調心理健康教育者與教育物件之間關係的平等,也認為良好的諮詢關係的建立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同時也強調心理諮詢中應該嫻熟地運用有效的溝通手段,但這些美好的願望與原則常常在心理教育工作者“來訪者即問題學生”的觀念下,變得形同虛設,使得教育的物件和教育者的關係對立起來。教育者往往將自身從學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分離出來,將自己放在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位置上,而將學生放在心理問題的焦點上,使學生認為自身或他人一定存在心理問題,容易消極地自我暗示和印證,在心理上產生排斥和自我防禦,對學校的心理室和心理老師敬而遠之,生怕過多的接觸會讓同學誤認為自己心理不健康,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難於開展,陷入困境。

  ***四***教育資源單一,缺乏積極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援系統

  以心理問題為取向、注重解決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工作的實際中常常遊離於學校的其他工作之外,被看成只是心理健康課、心理輔導與諮詢和心理活動的任務。有的學校甚至還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學科教育完全割裂開來,似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輔導與諮詢者的工作,與其他老師和教育者無關,這必然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組織支援系統,難於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

  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取向是從研究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入手,通過不斷地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來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良好的生活。這為我們當前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從正面界定與研究心理健康

  長期以來,傳統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標準的測定採取的是消極的取向模式,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態,把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義和測量侷限在沒有精神疾病,顯然這是不全面、不科學的。Diener[6]認為:心理健康有三個標準:一是主觀性。心理健康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客觀條件只作為影響主觀體驗的潛在因素;二是積極方面。心理健康並非僅僅只是消極因素較少,同時也是積極因素較多;三是多維性。心理健康應包括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積極心理學強調從積極的層面來研究與探討心理健康問題,把主觀幸福感指標作為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認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個體的主觀幸福感。這為學校心理健康的教育與實踐開闢了新的思路,心理教育的目標應兼顧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問題的消解,這樣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二***致力於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著積極的理想追求、較好的社會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狀態、建設性的人際關係、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著重於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上,如積極的思維活動、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積極習慣的養成、積極人格的培養、積極的認知方式、積極的

  意志品質、積極的組織與群體等。具體來說, 包括培養自信心、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情緒調節能力、認知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人際吸引力、真誠、忠誠、坦誠、正直、仗義、率真、信用等積極心理品質。

  ***三***融合教育物件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

  積極心理學認為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是成長中的、發展中的個體,而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對立關係,教師要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也要以積極的心理看待發展中的學生,重視學生個體自我成長的經驗,在課堂中發展和利用自己的積極心理,幫助發展學生的積極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多使用平等的、積極的詞彙,如尊重、分享、快樂、體驗、感受等,為學生心理健康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氛圍,要鼓勵學生髮展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在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諮詢與心理輔導中,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關係,尊重學生,注意耐心傾聽,抱有同理心,協助學生自我評價,發掘自身的積極品質,強調學生的優點與長處。

  ***四***建立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的其他工作的關係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對立的,而是融合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心理活動是融入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其實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調適者,只要每一個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意識到自身積極的潛能,就是最有效的資源。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以一種寬泛的視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豐富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課堂和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重新整合社會、家庭、校園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要素,把心理教育作為一個系統,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學生、家庭、社群為載體,構建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的最大功能。

  從消極心理模式向積極心理模式的深刻變革,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視野,為開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理論依據。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時間較短,與傳統主流心理學相比,研究並不成熟,缺乏實踐研究與縱向研究,尚須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馬甜語.積極心理學:理念、視野及動向[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6,***2***:30-34.

  [2]苗元江,餘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81-87.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 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4]曾秋燕.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學研究文教資料,2007,***7***.

  [5]顧婭娣.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2007,***9***.

  [6]張瀾,王洪飛.積極心理學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實踐[J].理論觀察,2006,***4***:152-15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產科心理護理研究論文
護理心理學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淺述論文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分析論文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分析論文
淺析積極心理學的畢業論文
對積極心理學的認識論文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探究論文
探討積極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積極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積極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