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現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希望,作為推動21世紀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心理健康顯得更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

  不同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獨特性,影響因素也具有特殊性;只有對不同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響因素開展研究,才能全面客觀把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所以,加強對民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能夠豐富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理論;加強對民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能夠發現有效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民族學生的心理素質。研究探討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問題,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狀況。福建閩東是全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達18萬,約佔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國畲族人口的1/4。本文我們以福建閩東地區為例開展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問題的研究。

  一、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狀況簡述

  ***一***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的簡述

  畲族作為少數民族大家庭的一個分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的重視。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白麗英、葉一舵、王東宇等於2002年以症狀自評量表***SCL-90***為測量工具,以當地漢族中學生為對照組,採用隨機整群分層抽樣研究方法,對福建省畲族聚居地蕉城區、福安市、羅源縣的3所民族中學初一至高三6個年級1400多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畲族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比漢族中學生總體水平低,SCL-90各因子分大多數比漢族中學生高,特別是抑鬱和恐怖因子兩項,顯著偏高[1]。錢景彬於2003年為了瞭解畲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採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對福建省寧德市843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畲族學生比例為45.43%,通過與漢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檢出率明顯偏高,畲族學生主要在恐怖、自責、身體等症狀上存在心理健康問題[2]。曾長佑、梅少林、陳敏、李慧龍等於2006年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某畲族自治鎮中學在讀167名初一到初三年級畲族學生開展測查,結果顯示,畲族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各因子得分均較高,排在首位的均是人際關係,其次是敵意或強迫。SCL-90部分因子得分高於中學生常模,且均高於1986年青年組常模[3]。

  ***二***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狀況簡述

  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關研究的基本狀況是這樣的:

  1.家庭影響是主要方面。***1***2003年錢錦彬通過調查研究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認為影響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家庭因素。畲族家庭大都經濟落後,調查發現有88.14%的畲族學生家庭經濟水平處於中下。家庭的貧困,使得孩子不能接受全程教育,很多畲族學生小學畢業後就回鄉務農,這無形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其次因為父母文化素質較低,不懂得教育方法,不能較好地輔導孩子,使孩子的成長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2***2006年白麗英、葉一舵、王東宇等關於家庭環境對畲族中學生心身症狀的影響研究發現:雖然畲族中學生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結構、是否獨生子女、父母職業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家庭因素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都不是十分突出。家庭經濟狀況對畲族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大,家庭經濟狀況越好,畲族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4]。

  2.學校教育的重要影響。2003年錢錦彬的研究認為,畲族山村的學校,教學裝置落後,師資薄弱,學生數少,而且學校分佈分散,規模很小,大都是單班教學,甚至實行多種程度的複式教學。教師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加上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的影響以及自身思想因素的干擾,無法充分發揮教學熱情。這些因素不利於學生個性和能力的發展。

  3.學生自身因素的作用。2003年錢錦彬的研究認為,社會不斷髮展變化,人們競爭意識日趨增強,新舊價值體系逐漸更迭,現代文化對傳統觀念形成撞擊,這些因素強烈衝擊畲族百姓原有的價值觀念,使得原本資訊閉塞的畲族學生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此外,年齡增長,學生進入青春發育期,情緒上的激烈浮動,生理上的驟然變化,造成了心理上的許多矛盾,這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畲族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2014年我們運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量表,選取福建閩東地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學校作為物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教授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而成的,適用於綜合檢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這個測驗設計了100個測驗專案,包含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效度量表等八個內容量表。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三年級,共發出調查問卷466份,回收有效問卷459份,可信問卷為445份。其中男生218份,女生227份。調查結果顯示:存在1項以上心理焦慮的人數共為95人***男生46人,女生49人***,佔總數的21.35%;具有2項以上心理焦慮的人數共為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佔總數的6.7%;具有3項以上心理焦慮的人數共為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佔總數的3.4%;具有4項以上心理焦慮的人數共為6人***男生3人,女生3人***,佔總數的1.3%;標準分達到65分以上而需要進行特別指導的1人,佔0.2%。從調查結果來看,畲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水平有明顯改善。特別是與2003年錢景彬的調查資料“45.43%”相比,畲族中小學生目前存在某種程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已經下降到21.35%。這個結果與許多部門的權威調查的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基本一致,說明福建閩東地區畲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屬於嚴重的範圍。

  ***二***畲族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原因

  十多年來,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比過去有很大改進,問題沒有原來調查的那麼嚴重。主要原因有:

  1.畲族中小學學生就學環境得到很大改進。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加,偏僻農村***畲族學生大都生活學習在偏僻農村***學生數的急劇下降,因此農村的許多完小校、單人校等進行拆點並校,而且大都均往城鎮搬遷。所以畲族中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有明顯改善。這為他們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成長環境,使他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趨普及和不斷深入。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指導和規定的國家級檔案達到11份。其中國務院檔案6份,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國家五年計劃綱要2份,有關部委出臺的專題性檔案3份。尤其是2008年下發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2015年***》,關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和要求更為具體、明確、可操作。例如綱要中提出:“中小學建立心理健康輔導室、設定專職教師並配備合格人員的學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達到40%,農村達到10%;2015年城市達到60%,農村達到30%。”這些檔案的實施,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門、社會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中小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上不斷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力度也不斷加大;配備了專職心理輔導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設立心理輔導室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實得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得到增強。因此,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問到“是否需要專門針對畲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近40%的學生認為不需要。

  ***三***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原因

  以閩東地區為例,雖然畲族中小學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明顯下降了,但是還是有21.35%的學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學習焦慮、人際交往焦慮、自卑自責、孤獨傾向等。

  1.學習依然是引發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學習是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雖然學校教育強調素質培養,但是學習結果仍然是學生衡量自身能力的主要指標,更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特別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對著中高和高考,壓力很大。因此,由於學習壓力引起心理焦慮仍然比較突出。比如,有的學生“一聽說考試心裡就緊張”,有的學生“考試後在沒有知道成績之前總是放心不下”,有的學生“夜裡睡覺時總是想著明天的功課”等。

  2.經濟還是影響畲族學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少數民族民眾很多在偏遠的山區居住和生活,那裡的經濟狀況十分落後。李輝等人***2004***通過調查,認為經濟的貧困與現代化的衝擊是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根源。比如,就白族學生而言,經濟水平較高的大理白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高於經濟水平落後的維西縣的白族學生。所以,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顯比國內常模低[5]。畲族中小學生也存在類似的狀況。

  3.民族因素對畲族學生心理健康也產生一定影響。雖然65%的畲族學生認為“自己的民族與其他民族相比沒有差異”、35%的學生認為“民族性格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沒有影響”,但是54%的學生認為“民族性格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響”,並且有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民族與其他民族相比不足之處明顯”,還有少部分學生因為自己是畲族而感到自卑。

  4.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不足。首先,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探討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品質的研究幾乎沒有。各個民族有著各個民族自身優良的文化傳統和良好的歷史積澱,各個民族的學生也都有各個民族獨特的優秀的心理品質。開展畲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應該始終關注這個特點。其次,從畲族自身影響因素的角度的研究少。從經濟狀況、生活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進行的研究多;而從民族精神、民族意識、民族性格等畲族自身特有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少。而後者恰恰可能是影響畲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三,干預研究和銜接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干預研究的報告幾乎沒有;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之間的畲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銜接性研究是空白[6]。

  三、加強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關注畲族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在積極心理學逐漸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流的指導思想的情況下,我們要研究畲族中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品質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rtinE.P.Seligman提出的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概念。積極心理學認為,過去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僅關注學生的不足和錯誤,這種認識和作法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因為不存在問題和問題的減少並不能代表心理就健康。心理健康不但是指心理問題的減少,而且主要是指積極心理因素的增多。所以,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將積極心理因素注入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重點關注並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與人格特徵,更多地挖掘學生的優勢力量和建設學生的正面能量。比如畲族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首先要從積極的認知加工方面關心畲族學生,引導畲族學生積極地看待世界,例如自尊、希望、樂觀、寬容、自我接納、耐挫折等;其次要從積極的情緒體驗方面關注畲族學生,培養畲族學生的滿意感、流暢感、快樂感和幸福感等;第三要從積極的社會態度方面關愛畲族學生,形成畲族學生的仁慈、愛的能力、利他行為、社會凝聚力、社會責任感等[7]。

  2.注重畲族自身積極的因素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影響。雖然經濟條件、地域環境等影響著畲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探究這些影響因素,得出的基本都是消極的影響,這對於塑造畲族中小學生積極心態是不利的。可以從畲族自身具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識或民族性格等方面挖掘積極影響。比如,畲族基於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強大民族凝聚力,注重保持民族血緣延續性,歷經幾千年依然保持著鮮明的性格耿介、嚮往自由、勇敢鬥爭、頑強反抗、勤勞儉樸、聰明睿智而又質樸淳厚的民族性格,對畲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一定會產生積極影響[8]。在對畲族學生調查中,當問及“你認為自己民族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時,勤勞儉樸、質樸淳厚、團結協作、忠誠勇敢等是學生普遍選擇的,說明畲族學生認同自己民族的良好性格特徵,我們可以挖掘並充分發揮這些因素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和干預活動。少數民族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突出的。比如,廖全明採用自編問卷對來自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1050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以瞭解西部民族地區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況。結果發現:最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學生為8.4%,需要解決學習困難問題的中小學生為36.6%,通過網際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獲得心理健康知識的為51.2%,不瞭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什麼的學生為35.8%[9]。畲族學生也存在類似的情況,調查中54%的學生認為“需要專門針對畲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政府、學校和家庭,尤其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適應和滿足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努力促進畲族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發展。

  範文二:

  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上存在的不足

  ***一***學校注重專業課程、忽略心理教育課程

  很多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都比較晚,致使一些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夠認識和了解,在他們的心中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不強,對專業課程的興趣更高,因為覺得專業課程才是對他們最有用的東西,加之學校學習這門課時僅僅用分數來衡量課程的好與壞,而不注重學生的實際主體特點,也忽略了他們在年齡上的一些因素,這樣的教學制度不僅不能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還反而刺激了一些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更加呈現出叛逆狀態,最後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失去興趣,也讓師生的關係處於不和諧狀態,最後以至於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阻礙。

  ***二***課本內容缺乏“三性”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本都比較死板,沒有靈活度,缺乏“三性”,所謂的三性指的是滲透性、系統性以及連貫性,這三性在心理健康的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由於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一些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考核課程,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付諸實踐,做到活學活用,讓學生將心理健康教學與其它課程的內容綜合起來學習,這讓一些學生又產生了另一種錯覺,覺得他們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讓他們會有一種增加了壓力的思想,由此對心理健康教學這門課程越來越反感,這種缺乏滲透性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使很多學生喪失了信心和動力。另外加之現在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沒有規範統一的課本,都是一些待用課本材料,所以缺乏系統性與連貫性,根本就沒有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換一種角度的證實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的開展失敗。

  ***三***單調的授課模式

  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模式還遵循的是其它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在這期間,學校依然只是重視課本的知識,而不注重教學的實效性。讓一些學生在其它專業課程的壓力下更增加了一些負擔,從而讓學生更加厭倦心理課,這就與起初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的逆向而行了。由此可見,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開展具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才能推進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及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結合中學學生的年齡與心理,幫助他們客服在這一階段的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錯位,防止青少年犯罪事件的發生,現在的刑事案件都是由青少年犯罪的偏多,都是由於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沒有做好教育和宣傳,中學學生處在青春期,他們的心理比較脆弱、壓力也較大,情緒激動,容易走向犯罪的邊緣,但是現在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大,學生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意識薄弱,教學形式的單調,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的內容發揮到實處,都比較傾向形式化,在學校裡面,教師要從學生的各方面實際出發,找到適合學生髮展需要的內容進行教學,以達到讓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環境下成長,為國家的素質教育事業做貢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現在的學校教育都比較注重素質教育,而心理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在21世紀,學生要從全方位出發,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此期間,學校可以通過網路諮詢、電話諮詢等對學生開通各種途徑,讓他們有什麼心理上的障礙都可以立即得到解決,讓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制止學生犯罪。中學生正處在思想意識的關鍵時期,就更需要一個思想健康的心理,為他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學會與他人相處,為人處事等,因為中學學生的心理素質比較薄弱,他們經不起打擊,客服困難的能力比較弱,遇到問題容易產生激動情緒反而不能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現在是為和諧社會做貢獻的必要措施,讓學生能夠展示自我,學會為人做事。

  三、針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措施

  1、教學內容要達到科學與規範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學,要求做到科學化與規範化,科學化是指授課要講究科學性,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適合學生髮展需要的教學模式和措施,改變從正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要間接或委婉的指正學生的錯誤,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統計與心理老師的檔案管理等都要採取規範和統一的範疇。

  2、採用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的老師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任課老師通常是教其它課程的,因為心理學得不到重視,所以學校會任派一個老師來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者讓一個教師擔任多門課程,但是這些老師都不是專業教心理學的,也沒有通過心理學的培訓,所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有可能起反面作用。

  3、要將系統化與整體化結合起來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學校以及老師的事情,而且是整個社會的事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負責就是對社會負責,要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系統的結合起來。另外學校也可以通過多開展一些心理諮詢中心,讓有煩惱的學生都能開啟自己的心扉。要將專業知識與心理健康整體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健康的環境下學習、生活,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國家素質化教育的推動力和源泉。

  四、結語

  總之、在現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國家需要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中學時的學生是由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過渡時期,學校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出發,加大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讓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在每個學校都提高共識,減少青少年犯罪,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中學生心理健康小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6篇
相關知識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大學生幸福觀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議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