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寫作基礎範文
音樂是輕拂人疲憊身軀的一縷清涼微風,吹走了一天的疲乏;音樂是洗滌沉重心靈的一掬清泉,帶走了一天的抑鬱。音樂是一盅心靈雞湯,我深深地陶醉在它的幽香之中。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應用中的利弊
【摘 要】電腦音樂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音樂不斷的應用,音樂教學上也越來越多地使用電子音樂。由於電腦音樂與人腦音樂有本質區別,如何將這兩門學科貫穿至教學中,合理地使用這兩門學科來輔助音樂教學的問題做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電腦音樂;人腦音樂;音樂教學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抽象藝術;電腦是一種科技工具,把複雜的運算集中在一塊小小的積體電路中,用高速的衍變解脫現實的束縛。通過電腦科技的技術來表現音樂,既是電腦音樂;它是數碼時代的聽覺新藝術,是音樂與科技的結合。電腦音樂的作用主要是極大地解放了人類對於樂音的編配、運算、和演奏等,這對於音樂教學來說省去了很多比較複雜的教學方法。例如:電腦音樂系統可以直觀、準確、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各種音樂理論到實踐方面的學習訓練, 同時通過“電腦系統”播放出學習訓練的“音響”內容。但電腦音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無隨機性、模糊性、情感性、藝術性等能力。在目前的藝術門類教學中,越來越多的開始重視科學與藝術的相互結合,在音樂教學中,樂音的準確性與穩定性也開始受到關注。電腦音樂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下面就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應用中的利弊進行簡述。
一、目前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除了專業音樂院校,一般得綜合性大學中音樂課往往是作為一種選修課。國外的優秀的音樂教學法主要是採用人類學的基礎上,以事物與人原本的自然性和人對自由意志的渴望並通過原本音樂思維和行為達到了情感的釋放,從而使他的這種教育理念帶上了人性與博愛的光環,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東西方音樂教育觀念的改變。以美國音樂教育為例: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課人造衛星後,使美國認識到在培養高科技尖端人才方面出現了落後,隨之出現了“當代音樂計劃”、“綜合音樂素質教育”等一系列教學改革計劃;1963年的耶魯教育研討會也提出了有關音樂教學資源的問題,這時期正是電子計算機語言誕生的年代,作為第一科技大國的美國把音樂教學資源拓展化、科技化並一直保持著最先進的研究。可以說電腦音樂在國外的應用是比我國要早近二十多年的時間。在基礎研究上我們確實相對有一些落後。
我國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是根據新的歷史時期國內外客觀形勢發展的要求,鄧小平同志從教育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的。他於1983年10月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其中的面向“現代化”則是倡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由一個專業方向拓展至其他學科的邊緣學科和新興學科。我國師範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一般都是採用說教的形式,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教師講學生聽。這一常規教學模式在幾十年的音樂教育中確實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前幾乎所有的音樂工作者都是在這種方式下培養出的。這種教育方式在音樂學院的理論可教學中也許看不出有過多的不足,一個教授只帶幾個專業學生,教師有足夠的時間來為學生解答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可為他們作詳實的說明。但是,在師範院校這種情況就大不同了,由於學校培養的目標不同以及師範院校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之師生比例過大,傳統的說教式音樂理論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別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非常低。特別是在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幾門專業性強的理論教學上,它至少有兩方面影響:
1、由於音樂的主觀性, 老師不能完全準確的對每個學生進行藝術表演評定。
2、日常的理論講述教學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不能針對性的進行實際音樂技巧訓練。
雖然目前我國的高校教學條件越來越好,但在日常的教學中什麼時候用多媒體裝置、用多媒體裝置幹什麼等諸多問題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重視。所以目前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是停留在表面,沒有進入實質關鍵環節。
二、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拓展,多媒體裝置在教學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新興電子裝置的使用能細膩的展示音樂的魅力,吸引學生耳朵,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在高校音樂專業教育中勢必會存在一些問題:
1、缺少板書知識理解;
目前素質教育一直作為各學科發展的主要方針,再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的應用就顯得十分普遍。然而很多音樂專業課由於引進了電子計算機,很多五線譜等板書都被課件所代替,相關的音符的寫法等知識就被多媒體這一工具給省略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沒有了解過音符是怎麼書寫的,用計算機可以書寫而用筆寫反倒不會書寫。
2、過多的欣賞使得動手能力削弱;
對於音樂教育來說,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基礎,而培養學生音樂技能是關鍵。現代的教學中過多的欣賞使學生沒有動手的機會,例如鋼琴伴奏課,目前我們看到相關的教材都附帶有演示光碟,於是我們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學變成了欣賞課,而學生得不到有效的練習。
3、電腦音樂的非人性化弊端不斷放大;
由於計算機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工具,所以由計算機播放出來的音樂總是十分準確,時間、響度、音高都是十分確定的,而對於音樂這門藝術來說,具有一定的主觀人性化色彩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肖邦的瑪祖卡,主觀上在節奏是有時快時慢的三拍,而計算機確只能簡單的或按人的要求來進行表達,而樂曲的藝術性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如此以來很多作品的主觀藝術性就遭到了破壞,而學生也不能感受到樂曲的美學特點。
三、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藝術與科學定位
1、電腦音樂只能間接表達藝術審美性
什麼是美?美就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自由創造的形象體現。所謂自由創造的自由,不是隨便、任意的意思,而是在認識到客觀必然性、規律性的基礎上,能動地去改造世界,以實現人類地目的和要求。這種自由包含了創造,是人在創造中對自身的一種解放。美的形態如要分為四種,即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和形式美。
其中藝術美是美的集中表現,它是對人類生活、社會實踐和自然中美的能動反映,因而它是美的高階形態。藝術美來源於生活、實踐,但並不等於生活、實踐,它是再現社會現實的同時,注入了藝術家對現實的感情、態度、評價,表達出一種觀念和思想,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創造的有機統一。藝術美是藝術家在生活的基礎上,創造性勞動的結果,它能在精神上、思想上給人以巨大的影響,成為鼓舞人們改造世界、追求新生活的強大精神動力。
而電腦音樂正是要更好的為藝術美而服務,如果簡單的重複播放反而是扼殺藝術美的形式。在日常的藝術表達中,人類為了溝通才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表達,但各種表達形式的主要目的則是體現精神、信仰、資訊的傳達,電腦音樂在這裡面只能算一種表達形式,真正操縱音樂靈魂的是人類意識本身。
2、電腦音樂只能作為音樂教育多元性的部分內容
音樂教育的多元性主要表現在如下二個方面:
***1***音樂教育中包含了豐富的橫向學科知識
音樂,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與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無論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我們都可以在音樂中感覺到它們。具體來說,音樂教育與政治、語文、歷史、地理、宗教、倫理,甚至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絡。這是音樂教育多元性的客觀因素之一。
由此可見計算機只是許多科學門類中的一種,我們還需要結合數學、物理學、聲學等知識才能更完整的進行音樂教學。
***2***電腦音樂不能代替音樂教育自身的系統結構
音樂教育自身多元性的系統結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傳授的多元性,如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唱、識譜等。二是能力培養的多元性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鑑賞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音樂創造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結合了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創造力等。以上我們說到的這些能力,單用電腦音樂是無法完全表達、培養的。
3、電腦音樂與音樂教育工具性的不同
人類音樂文化有著幾千年的光輝歷史,幾千年以來,它之所以能夠延續、發展,許多古老的音樂珍品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其中最大的功勞就是音樂教育。從遠古的口傳心授,到利用樂譜教學,再到現代化電化教學,音樂教育以各種手段來傳授,傳承音樂文化資訊。從這種意義上講,音樂教育具有工具性。也就是說,音樂教育是傳遞音樂文化資訊的工具。
而電腦音樂則是單獨對音樂進行記錄,他不帶有任何人類意識的作用,這也正是電腦音樂與人腦音樂最大的區別,人腦音樂是有評價體系的,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而正是人腦的創造力、想象力賦予了藝術新鮮的血液,所以真正具有美學意義的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人的思維產物。
四、發揮優勢,摒棄弊端,使電腦音樂真正服務於音樂教學
電腦音樂的主體是音樂,而音樂是人類藝術的精華之一,它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它是人腦音樂。如何使用電腦音樂使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正確認識電腦音樂的應用:
1、在不同的課程設定中正確使用電腦音樂
目前我們所熟悉的音樂教育課程主要分為幾個方面內容:1、理論知識講述,包括樂理、和聲、音樂史等;2、專業技能培養課程包括鋼琴演奏、聲樂演唱等;3、能力創造與培養包括作曲創作、即興伴奏等。從教學的手段來看各類課程都可以用電腦音樂進行教學輔助,如和聲、音樂史、即興伴奏、作曲、聲樂演唱等,從表現力的藝術性來看,各個課程都應以藝術性為指導,所以電腦音樂在各個課程中的應用應該有所區分。
本人認為理論知識講述課程是知識的積累,它們往往是從最基本的音樂元素開始的,比如和聲課就要從四聲部的每個音的位置入手,合理的分配,這是十分準確的一個過程比如三和絃的第一轉位和第二轉位是有很明顯的區別的***如圖1***
如何體現這個區別?最好的辦法則是用電腦音樂對其進行播放,這樣的基礎和聲連線注重的是聲音整體的不同,而不需要帶有感情色彩,所以基礎的相關課程用電腦音樂對教學進行輔助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2、加強美學教育
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物件,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它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對某種生活、某種現象,的思考、探討。
當下的音樂教育只停留在美學學科的理論學習上,未能結合各類藝術活動而思考,加強藝術實踐審美解析能深入的瞭解美學的概念並進行下一步的應用。很多應技能課程中應強調美學的重要性,如聲樂表演課程中,教師加入審美的評判標準便可改變現在的聲樂演唱狀況。現階段電腦音樂聲樂演唱伴奏成了演出常用的手段,可電腦音樂一旦確立,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自由發揮的空間便大大縮小,這也正是很多音樂會不使用電腦音樂伴奏帶的主要原因。當學生對審美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後,便能更加清楚的分析演唱過程中是否使用電腦音樂伴奏。
3、加強電腦音樂課程的正確教學導向
目前我國與電腦音樂相關的課程有很多,比如MIDI製作、後期合成技術、錄音學等,這些課程都是隨著新興計算機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但在這些課程中我們往往只是看到電腦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很少提及電腦音樂的缺點以及解決辦法,這是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解決的問題。
4、多舉行課內自然音樂活動,加強動手能力。
近年來,為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引領學生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吸納人類先進文化的成果,提高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教育部出臺了相關的檔案要求加強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這些高雅藝術往往是非常專業的藝術演出,他們基本都是以自然音樂為主題的,些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然音樂在藝術實踐中的重要地位。現階段各高校由於資源、場地等諸多因素並沒有形成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整體氛圍。這也是我們需要繼續解決的問題,各個高校如能充分發掘資源多舉辦相關高雅藝術活動定能對學生提高藝術審美起到積極的作用。
小結:在當前新科學技術、裝置突飛猛進的時期,作為音樂教育更應該冷靜的分析當前的音樂教育,充分了解電腦音樂與人腦音樂的應用利弊,合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保證藝術作品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馬達 許冰 《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脈絡及其特點》[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第7期
[2]方光耀《電腦音樂與人腦音樂》[J]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 1996年專輯
[3]王 幀《我國電腦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分析》[J] 音樂天地 2008年第6期
[4]貸 峻《有感於高雅藝術的高價傾向》[J] 四川戲劇 2001年第1期
[5]馮長春《音樂美學基礎》[M]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下頁帶來更多的
音樂論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