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著讀後感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推薦幾篇外國名著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一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裡,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篇二

  飄,一個帶點迷惘和哀傷的名字,或許便是這個特殊的名字吊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讀完之後,我的內心,真的泛濫起了淡淡的憂傷!

  對於思嘉這個角色,在我的內心,她就是一個典型的矛盾體,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討厭她還是喜歡她。她既讓人厭惡,也不得不讓人喜愛她,讓人厭惡的是她那強烈的虛榮心,為了所謂的功利和錢財可謂不擇手段,但是她那份樂觀堅強,以及對愛情的那份執著,卻讓人由衷的欣賞和敬佩。

  再讀後,猛然發現其實思嘉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在那種戰爭年代,一個女人,要承擔的壓力實在是太過於沉重了,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承受不起,因此她才不得不走上這條路,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換而言之,思嘉也是一個現實生活中普遍婦人的剪影。在現實中,誰有敢保證自己不是一個矛盾體呢?!

  或許就是這種矛盾的性格,才註定了她這悲哀的結局,到最後她原本的執著換來的卻是兩手空空,失去了名利和愛情之後,她才猛然間發現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她是可悲的,但也是堅強的,正如書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讓我深深體會到她頑強的內心。

  沒錯,這便是思嘉,一個勇敢卻自大,頑強卻又狡詐的女人,這樣的她並不像其他書中的女主那般超凡脫俗,但是這樣才真真正正的是一個完整的靈魂。雖不知,最後思嘉何去何從,但我還是深深地祝福她,能夠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歸屬!

  高一:齊紫萱

  篇三

  這本《飄》是劉珂宇“飄”到我這邊的,看著它1000多頁厚厚的一摞我就害怕,當時我還瞪了她一眼,什麼不好“飄”,“飄”本這麼厚的《飄》,我哪有信心哪有耐心把它看完啊!於是這本《飄》就被我擱在了床頭,每天只是純粹的陪我入睡而已。直到前不久在家養病,看完了所有的雜誌,無書可。我突然想起了這本被我打落冷宮的《飄》,隨便翻了幾頁,沒想到這一翻便不可收手,直到我一口氣花了三個白天把它看完為止。

  《飄》的主題思想很多,寫亂世中佳人的命運,寫飄然而逝的美國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深受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戰爭改變了女人們,她們在戰火和硝煙中守護著自己的土地,她們勇敢,堅強,不屈服,因為“Tomorrowisanotherday”。

  如果讀完《活著》讓我感覺到的是壓抑的話,讀完《飄》讓我感覺更多的是氣憤和悲哀。

  氣憤於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殘忍甚至陰險。以往所看到的女主角要麼溫良賢淑,大度寬容或者純潔善良、忠貞不渝,或者歷盡艱辛但最終找到真愛。不想,小說剛開始沒多久,郝思嘉就在衛希禮和媚蘭的訂婚宴會上,為了報復衛希禮而色誘媚蘭的弟弟。很快他們就結婚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看到此處我好不氣憤,期望中女主角清純的形象蕩然無存。她的驕傲、貪婪、虛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在後面的劇情中一一展現。她渴望愛情,不顧一切世俗觀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但當感情和現實利益相沖突時,她毅然將經濟需求放在了首位。為了300塊陶樂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騙錢被識破而未果後,又故伎重演色誘甚至還是她妹妹未婚夫的乾癟老頭弗萊,就只因為這個乾癟老頭有一個小小的木材廠,能夠提供她300塊。

  關於人生的善與惡,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為,畢竟我走的人生路還不及三分之一。二十多歲的我,想法也許是很幼稚的。平心而論我也有點同情郝思嘉,對於其“不擇手段“式的“自私鑽營”,或許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不過靜靜想想也確實如此,在郝思嘉所處的那個動盪變革的時代,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家庭、一幫朋友也保不住父親留下的陶樂。郝思嘉通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通過各種“殘酷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媚蘭也是很好的,是極盡關愛的。可能這其中是出於對衛希禮的愛而愛屋及烏,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誼,實在是一種奇蹟。

  雖然《飄》只是小說,但是通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通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溫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著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

  讀完了整本書,我也摘出了自己最喜愛的兩句話: “美貌並不能使人高尚,衣著也不能使人尊貴。”——警告貪慕虛榮的人。

  “我向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們黏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一模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著那些碎了的地方。”

  一遍匆匆的略讀,並不能體味多少真諦,也許,等我再讀幾遍時,會有更多的收穫吧。

 

  

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
教育讀後感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外國名著讀後感推薦
外國名著讀後感
外國名著讀後感範文3篇
外國名著讀後感兩篇
外國名著讀後感範例
課外名著讀後感
冰心著名散文集三寄小讀者讀後感推薦
國學經典名著讀後感
關於外國名著讀書筆記
文學名著讀後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