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攝影作品圖片欣賞
攝影不僅僅只是一張照片,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2
3
4
5
單反入門攝影技巧
隨著數碼的不斷普及,數碼相機***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體。而數字化的今天,對人們在原來的拍攝技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級使用者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特別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樑,要掌握傳統拍攝技藝並非易事。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簡述一下數碼相機在拍攝中必需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一些拍攝前後的事項。
步驟/方法
1、 瀏覽說明書
很多使用者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後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的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瞭解你手中的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說後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簡要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彙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選單與功能。以後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穫的。
2、 合理選用影象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象素***解析度***有關,象素越高影象質量就會越好。而經實際情況的推算,200 永珍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 1200 dpi 的掃描器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 600 永珍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 2400 dpi 的掃瞄器同級。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臺掃描器進行相片數字化,那麼數碼相機只要 200 萬 ~ 300 永珍素就可輕易地勝過 35 mm 相機了。不過,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永珍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於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解析度為1024X768,才約為80永珍素,任何一臺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遊刃有餘。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解析度,如:只用於PC的,對於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應用於印刷,一般採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準也採用STANDARD,這可比FINE的壓縮標準存多一半的圖片呢!
3、 構圖與思考
對於攝影有一定了解的使用者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儘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儘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於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係***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於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LCD的解析度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筆都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於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LCD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使用者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 而且LCD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於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隻眼睛,用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書裡或掛在牆上的畫……
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
4、 不要迷信DC的自動模式
首先,和傳統相機另一個最大的差別是DC有一個白平衡。這有點類似於傳統攝影中的色溫,也正是由於初學者沒有重視這白平衡,所以才會生產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動、室內、室外、手動四種模式,初學者都信賴AUTO,可往往拍出的圖片偏了某一顏色,只要我們細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當我們剛拍攝到某一實物,該實物一般偏重某一顏色,假如藍色,這時DC的白平衡會自動偏向於藍色,再拍攝其它實物時自然也是會偏色的了。這點雖然在LCD中會體現出來,但初學者一般都沒發覺。同時,有些模式也不盡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內模式下都有"藍色綜合症"現狀,因此我們還是儘可能使用手動白平衡為好。而且,還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變化,一發現該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對白色的實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數碼相機也具備了自動包圍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記錄準確的色彩資訊。
其次,光圈、快門的控制。建議若有手動的也應使用手動模式,因為自動模式下通常拍出來的圖片暗淡,特別是窗內,噪點也多。因為在室內拍攝時,DC一般會自動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內一般達282左右,而感光度與影像質量成反比關係,即選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質量越差。這和傳統感光材料的特性類似,只是在數碼相機上這種特性表現更為明顯。因為傳統攝影中,我們通過選擇不同的感光度膠捲或者通過"提速增感"來改變拍攝時的感光度,但是數碼相機就不能這樣做,它只能通過提高CCD的靈敏度以及電路的增益來提高CCD的反應速度,即犧牲濾波效能和解析度指標為代價,這樣做就會產生一個訊號噪聲的問題,並最終在畫面上留下痕跡,這一點和傳統的高感度膠捲的粗顆粒十分類似。所以在用數碼相機拍攝時,若想獲得好的成像質量應儘可能地選擇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數碼相機的廣角一般較大,達F2.0左右。在自動模式下,相機的程式也傾向於使用較大的光圈以縮短快門時間,防止震動。但攝影常識告訴我們,照相機鏡頭的收縮一般從最大光圈收縮兩級左右拍攝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機按鍵時,只有中間部份清晰細膩,周邊的都帶輕微的模糊。因此,我們最好使用光圈先決或全手動模式,使用較小的光圈以擴大景深。如果相機沒有光圈優先功能,可以試著儘量提高環境亮度,讓相機自動選擇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閃光燈,影象質量也能有所改善。
國外兒童攝影大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