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國學的感想作文
國學,其意有二,原意指古代國最高學府,即國子監或太學。現在國學指中國學術,是相對西方學術而言的一個籠統概念。 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裡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 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裡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箇中國人。
篇二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每當讀到這些朗朗上口的經典名句,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人那高尚的情操。從“四書五經”到“諸子百家”,無一不體現著古人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
一個人是否真正領悟到了國學經典,最終效果是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對一個人學習國學經典的評價,,誰背得快,而是看他學習國學之後,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在行動中體現出來。
我們在英語學習中,總是單詞記得快,忘得也快。可我們要是“學而時習之”,經常把學過的單詞複習一下,是不是記得更牢固呢?
在小學中學習過的國學經典,從《三字經》到《百家姓》,從《論語》《弟子規》到《增廣賢文》等等,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無時無刻不在不在教育著我,感染著我。
學習國學經典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數不勝數的。閱讀國學經典可以使我們大量識字;還可以大大提高古文閱讀能力和文言文寫作能力:僅《古文觀止》二百二十篇文章就足以形成文言文寫作能力。閱讀國學經典你還可以開發記憶力,形成過目不忘的能力。
一個讀過一百本國學經典的人和讀過一百本小說的人所體現的內涵是截然不同的。讀國學經典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 內涵。使我們變得更有修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異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標誌,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割捨的共有精神家園。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信仰歸宿。是中華名族興旺的強大動力。
篇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0月16號下午,王甫洲小學舉辦每月一次的經典詩文誦讀比賽。該校所有的班級和學生都參加了比賽,集體朗誦時,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入情入境;個人講故事時,同學們字正腔圓,感情飽滿。尤其是六年級學生背誦的《增廣賢文》,讓全體師生讚歎不已。
王甫洲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不僅師資力量相對較弱,而且學生主要是菜農和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我們何不從誦讀國學經典入手,盡力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吸收傳統文化精髓,從小學會做人。”該校校長樊朝輝的建議獲得全體老師的一致認可。今秋開學以來,王甫洲小學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有序展開,並且每月舉行一次比賽。
每天清晨,琅琅的讀書聲在王甫洲小學校園裡此起彼伏,令人情生優雅,夢迴漢唐。為把經典誦讀打造成為王甫洲小學國學特色教育的亮點,該校從校長到每一位教師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上課前或課間活動間隙,老師會帶學生朗讀詩詞,讓人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盤點,王甫洲小學每天清晨分年級組織學生誦讀經典,將《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增廣賢文》、《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易經》等國學經典引進課堂,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強烈的責任感。該校還利用校園廣播、櫥窗,開設“經典欣賞”欄目,通過講傳統美德故事、集體誦讀國學經典、辦傳統美德專題手抄報、背誦傳統美德格言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和教育,情感得以昇華,行為得以內化。
需要掌握的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