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人像攝影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紀實攝影的鼎盛時代好像已經過去,紀實作為超越攝影的攝影,被賦予太多的意義和期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2

  

3

  

4

  

5

  紀實攝影技巧六大感覺

  拍照多年,終於發現,好照片其實是憑感覺拍出來的。拍照的感覺,是一種特殊的感覺,是一種似乎很難用文字來說明的感覺。這樣說,好像太玄乎了。仔細想想,無非是六大感覺。

  一、對相機的感覺

  拍不好照片的時候,埋怨沒有好相機。有了好相機還拍不好,埋怨沒時間。有時間,又有好相機,還拍不出好照片,那大概只能埋怨好久沒拍找不到感覺了。其實對相機的感覺真的很重要。相機用熟了,好像老朋友,知道它的脾氣,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我用佳能550D多年,後來換了5D3。5D3用了快一年,但總感覺不如550D來得順手,包括快門的聲音,也是覺得550D來得舒服。所以,現在基本都是兩機同時帶出門,用得更多的還是550D。

  二、對焦段的感覺

  剛開始拍照,總想擁有所有的焦段。心想,如果有所有焦段的鏡頭,好照片總無處可逃了。當然,焦段會限制我們怎麼取景,但並非擁有各焦段的鏡頭就能拍出好照片。要真正拍出好照片,需要培養對某焦段的感覺,而培養對某個焦段的感覺,真的並非一朝一夕。如果拍人物,130MM左右的焦段,是舒服的焦段。這幾年,我都在用55-255的佳能普通鏡頭,對130MM焦段有了一點點感覺。感覺距離適度,想偷拍也沒問題。35MM,是比較常用的紀實攝影的焦段,用這焦段,基本沒法偷拍,只能靠近,所以照片有一種親近感。50MM,紀實攝影最常用的焦段,相當於人眼的標準。吳家林說自己玩50MM十幾年,總算找到了一點感覺。對於一個焦段,十幾年才找到一點感覺,我的天,我們還差得遠呢!

  三、對構圖的感覺

  照片不是視訊,不能延續講故事,定格的只是瞬間。所以,構圖就很重要。有人說,照片都是騙人的。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照片擷取的只是世界的一個片段,而這個片段,可能呈現的不是真相,而有可能僅是一種假像。比如,一個人,上身穿西裝,下身穿短褲。我們如何構圖,傳達的資訊完全是不同的東西。拍上半身,就是職業照;拍全身,就是幽默照;拍下身,就是流氓照。一張照片,傳達什麼資訊,和構圖關係密切。人文紀實攝影,說到底還是人和環境的關係呈現。如何把人和環境有機地融合起來,拍出有味道的照片,這是需要培養的一種感覺。我寫過《人文紀實攝影構圖九招制勝》,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四、對人物的感覺

  有的人一眼難忘,有的人看過百遍仍未記住。人文紀實攝影,肯定需要拍人物,但要把全世界60億人全部拍光,我們估計累死算了。所以,我們要選擇有看點的人物來拍。這就需要我們培養一種感覺。遇見哪個人我應該拍,哪個人就不拍,這要有取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遇見一個要拍的人,還要拍出他的內心世界,這種感覺需要培養。有人問:拍這張好照片花了多少時間?答案是一秒鐘按快門的時間嗎?非也。是我們活了這麼多年的一種感悟。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

  五、對光線的感覺

  有了光,就可以攝影。沒有光,當然沒法攝影。對光線特別敏感,是攝影人的必殺技。早晨和傍晚的光柔和,適合拍照,這當然是常識。陰天,也是可以拍照的,特別是拍老人的臉,陰天更有質感。光和影的有趣組合,是攝影人所追求的。人家順光看事物,我們不妨逆光再觀察。凡此等等,都是基本的東西。人文紀實攝影,基本是自然光,善於捕捉就很重要。比如,周圍一片漆黑,僅有一束光,那肯定會吸引人。光線,讓這世界很奇妙,光線讓攝影充滿樂趣。我們拍多了,憑感覺就知道某種情形需要多少光圈、快門、感光度,很快就反應過來,不至於搶拍的時候還花很多時間在調這些玩藝,錯失良機。更不會像新手,看到一個好場景,拍下了,原來曝光過度。

  六、對色調的感覺

  這個世界是多彩的,但到最後要形成自己的拍攝風格,估計也要對某種色調專注。專注,才會專業,專業,才會有自己的風格。看多了,拍多了,對某種色調自然會親近起來。比如,我拍古村,對小青瓦的顏色、舊房子的顏色等等東西比較著魔,另外,村民的古銅色的臉孔,也讓人著魔。當然,每個人玩的東西不同,會有自己的偏好,不強求一律。

關於人文紀實攝影作品賞析
優秀紀實攝影家作品
相關知識
紀實人像攝影作品賞析
紀實人像攝影作品
紀實類人像攝影作品賞析
超現實藝術人像攝影作品
實景人像攝影作品
超現實主義人像攝影作品合集
超現實唯美人像攝影作品
超現實主義人像攝影作品
超現實主義人像攝影作品
復古油畫人像攝影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