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藝術流派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縱觀攝影發展史,曾經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形成了多種藝術流派。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其中三個。

  一、繪畫主義攝影

  繪畫主義攝影是盛行於二十實際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該派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

  繪畫主義攝影大致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仿畫階段;崇尚曲雅階段;畫意階段。 繪畫主義攝影家提出,“應該產生攝影的拉斐爾和攝影的提茨安。”

  繪畫主義攝影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時期,第一個繪畫主義攝影家是英國畫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長人像攝影,作品結構嚴謹,造型優雅。1851年至1853年,是繪畫主義攝影的成長時期。1869年,英國攝影家HP羅賓森***1830-1901***出版了《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他提出:“攝影家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藝術認識,方足以成為優秀的攝影家。無疑,攝影術的繼續改良和不斷髮明啟示出更高的目標,足以令攝影家更能自由發揮;但技術上的改良並非就等於藝術上的進。因為攝影本身無論如何精巧完備,還只是一種帶引到更高的目標而已。”為該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創作了一幅由30餘張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兩種生活方式》,標誌著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

  這一時期的作品,其題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規喻性。拍攝時,預先打好草圖,然後利用模特兒、道具,組織和安排場面,並通過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畫面的繪畫效果。

  隨後,繪畫主義攝影的內容有所擴大,但風格仍崇尚古典主義,造型和構圖仍具學院派的法則,因而顯得儲蓄、沉表、典雅。

  當該流派發展到畫意階段時,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舊是它的特點。由於繪畫主義攝影家強調藝術修養:“如果想要使攝影在藝術上有地位,攝影家就必須首先培養起審美的能力和育實藝術的修養。”所以其歷史功績是把攝影從初期機械地摹寫物件引導到造型藝術的領域中去,促進了攝影藝術的發展。

  由於繪畫主義的創作大都脫離現實生活,加上攝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們審美趣味的不斷髮展,為“自然主義”所衝擊。儘管這樣,在今天的攝影藝術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這一流派的主要攝影家和作品有:普萊期***?-1896***的《男爵之宴》、《魯賓遜漂流記》、《寶塔情景》;羅賓林的《當一天工作完了的時候》、《秋天》、《兩個小姑娘》、《彌留》、《拿著毒藥瓶的朱麗葉》、《黎明和落日》;雷蘭德的《伊菲吉尼亞》、《優迪特與荷羅佛尼斯》、J.M.卡梅隆夫人《無題》等等。

  二、印象派攝影

  一八***,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繪畫主義派攝影家羅賓森在其影響下,提出“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的審美標準,提倡“軟調”攝影。該流派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開始,他們運用軟焦點鏡頭進行拍攝,布紋紙洗印,追求一種模糊朦朧的藝術表現效果。隨著“溴化銀洗相法”和在顏料中混入重鉻酸膠洗相紙法的出現,印象派作品從對鏡頭成象的控制發展到暗房加工。他們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象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如拉克羅亞在一九零零年創作的《掃公園的人》,就象是一幅畫在畫布上的炭筆畫。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仿畫派”。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

  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其著名攝影家有杜馬希***?-1937***、普約***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採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爾柯夫***1848-1918***、埃夫爾特***1874-1948***、米尊內***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裡***1861-1947***等。

  三、寫實攝影

  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反物件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物件,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路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於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於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寫實攝影作品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於1853年拍攝的那些火棉膠紀錄片。稍後,則是羅斯·芬頓的戰地攝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傑克遜的黃石奇觀。1870年以後,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而震動了人們。

  由於寫實攝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認識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漸在新聞領域中佔據了自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國攝影家雅谷布·里斯關於紐約貧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這方面的奠基作品。

關於攝影的藝術性
瑪雅攝影藝術照片
相關知識
攝影的藝術流派
黑白攝影的藝術與魅力作品賞析
新聞攝影的藝術性
關於攝影的藝術性
黑白攝影的藝術魅力
風光攝影的藝術性
風光攝影的藝術性
攝影與藝術的關係
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區別
攝影光與影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