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課聽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9日

  國學誦讀》踏著輕盈的步伐悄悄地來了,它安靜地躺在書桌的中央,那淡淡的淺綠色透著濃郁的古典風,開啟了我一天的好心情。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在百般期待中,《國學誦讀》踏著輕盈的步伐悄悄地來了,它安靜地躺在書桌的中央,那淡淡的淺綠色透著濃郁的古典風,開啟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就這樣,悄悄地與《國學誦讀》牽手。

  仔細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個醒目的大字。這是想到了歷史上那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這樣,稚嫩的我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

  帶著這種好奇心,我輕輕翻開它,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壞了這種難得的復古意境。孔子、老子、墨子的畫像映入眼簾,勾起了我對歷史的追憶,對生命的思索。這裡有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裡有五經:《詩》、《書》、《禮》、《易》、《春秋》;這裡有《國語》、《左傳》、《資治通鑑》;這裡有“莊子”、“老子”、“韓非子”;更有《楚辭》、、《李太白集》;還有《三字經》、《千字文》、《朱子家訓》。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本國學誦讀完美的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繼承、發展,最終形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國學誦讀》中給我感觸最大的是《論語》。《論語》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論和語論就是議論。語就是告訴人們,使人們有所感悟。看過這本書後,我領悟到了許多聖賢的教誨。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名而好學,不恥下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等等。

  《論語·述而》中曾有記錄: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國學經典便是雅言的記錄,通過閱讀國學經典,我更加能體會到“仁”“禮”的重要性了,在行為、言談、舉止上要時時注意,處處注意,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穫一個品格。“文明”二字已被人放在心裡一個重要的位置上,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資訊。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這需要我們大家確定目標:用好我們的口,禮貌的問,打好招呼;管住我們的口,不吵鬧,不隨地吐痰;用我們的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關注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用我們輕輕的腳步,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誦讀國學誦讀經典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誦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多種生理機能共同參與、協調動作的閱讀,它能訓練語音,增強語感。背誦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背誦讓我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提高了我的記憶能力。

  蘇軾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是“養氣”的需要。我們可以把誦讀成為“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孔子教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教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子教我:大方無隅,大器晚成;莊子教我:生也有涯,知無涯;管仲教我:善氣迎人,親如兄弟;荀子教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韓非子教我:天下之為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

  大事必作於細;墨子教我:兼相愛,交相利······國學經典,教會了我很多。

  誦讀經典,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園,以民族精神修煉人格,借聖賢思想啟蒙智慧,用文化經典涵養生命。有聖賢藏於心,篤於行,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

  捧一代書卷,同聖賢神交,與孟子一起暢談仁愛、道德與大同。與莊子一起追索人生、哲學與幸福。於史遷一起踏九州,通古今;與易安居士一起目送歸雁,惜憐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國學經典,我想與你牽手到永遠。

  篇二

  2008年我校推出了一校一品亮點工程——經典誦讀活動,剛看到這個課題,說實話,我很擔心,因為自己的經典文化素養不夠,又如何擔當起學生經典誦讀的指導重任呢?當我手中拿著《論語》這本書時,我又犯難了,這個孩子們會感興趣嗎?會不會太難了點,這堂課我該如何上呢,用什麼方法才會讓孩子們感到有趣而樂學呢?

  為此, 我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加入經典誦讀的行列。我捧著《論語》,先自己熟讀,做到心中有數,繼而上網查資料,虛心學習各地開展經典誦讀課的經驗;觀看經典誦讀錄影課;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也成了我的最愛,于丹、易中天那深入淺出的講解深深地吸引著我,我買來於丹《論語》心得,細細品味《論語》的溫度。通過一段時間的先行學習,我看到了學習經典的重大意義。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兒童天性未染汙之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待及長大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和優秀品性,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曉以因果道德,敦倫盡分之理,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氣已成,難以修正,悔之晚矣。”

  通過學習,我還了解到:讀書貴在讀經典,讀經典貴在熟讀。熟讀而後能悟,悟而後能用,用而後生巧,巧而後出新。讀經典就是平素說的精讀。精讀就是選擇最好的書來讀,把它讀熟,背出來,默寫出來。一熟就把書本變成自己的東西,等於放在自家倉庫裡,在哪個櫃子的哪一層,都知道。隨用隨取,不會搞錯。用多了,自然心靈手巧,會有神來之筆、天造之功。不曉得哪裡來的新思路,新主意,新做法。

  通過教學,我確實感覺到聖賢經典是要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自己去領悟,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讓他們接觸聖賢的原話,親聆聖賢教誨,直截了當,不摻水,無盜版,不需要中間人傳話,不輕通道聽途說。我們教師應當充分相信每個學生自己的力量。

  記得上第一堂課時,我的小黑板上出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先讓學生初讀,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注意“曰”“說”“慍”的讀音然後我就教學生要讀出韻味來,我示範後,學生再根據他們個人的理解,以及在電視裡看的畫面,搖頭晃腦地讀起來。沒想到的是,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致。一遍遍互相練著,讀著,很快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就能背誦出來了。我適時地對他們大加讚賞,誰知他們更來勁了,背得更歡了,一堂課下來,連那些平時學習較困難的學生也能背出來了。令我欣慰的是,有些悟性好的同學,在反覆的誦讀後,竟能說出一些他自己的感悟來。例:讀書學習要時常去溫習;當志同道合,談得來的朋友從遠方而來,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有些同學甚至還能舉出一些學習和生活中他所遇到的相關的小故事來。當然,我也談了一些我的看法和學生們一起探討,這樣,學習氛圍很輕鬆,很快樂,我也以學生的身份,又再一次和我的學生一起“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我自認為這第一堂課我成功了,因為出乎我意料的是,學生對這些經典很感興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令人歡喜的是在和學生的聊天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經典句子脫口而出;學生習作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等經典句子躍然紙上;學生相處時,在“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就化解了矛盾。

  是啊,和孩子們一起接受經典教育,一起誦讀,一起領悟,一起探討,共同成長。自己的經典文化素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成效和收穫常常出乎自己的預料。

  今後,我們還應該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激勵手段,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與其對應實施多元評價。並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成績評價,這樣學生可以在誦讀課中不斷得到肯定。其次是定期舉辦國學經典誦讀展示並進行評選。學校在每學年分別舉辦班級、年級、校級不同層次的誦讀展示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編排有關國學經典的文藝節目、佈置國學文化環境氛圍,進一步感悟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最後進行優秀節目評選,對學生激勵肯定。再者是及時激勵肯定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點滴變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現運用、言行舉止的逐漸規範、口語交際與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等等,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肯定,以激勵他們堅持國學經典誦讀。

  總之,“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吧!

  篇三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於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麼教,有什麼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著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小學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通過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小學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國學課堂教學的示範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鬆鬆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溫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常態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素讀”是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目。但對我來說,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穫。觀看完所有的節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麼有些學校把誦讀經典變成了藝術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裡,經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哲理,讓人們彷彿徜徉於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小學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於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群攢動。舞臺兩邊大螢幕上的字滾動著。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裡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著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珍惜過而現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瞭解傳統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裡,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說到這裡,我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今年暑假我正是懷著對國學的熱愛踏上了去北京學習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訓費讓人吃驚。“育賢國學”培訓中心在我心裡萌生很久。靈寶許多文人墨客、教育專家對我的舉措很是贊同。不知道這一願望能否在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實現,但我的雄心壯志是讓孩子接受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是要他們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使他們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期盼,這是我們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 她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
感受國學頌讀經典心得
相關知識
國學經典誦讀課聽後感
國學經典誦讀課教案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有感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作文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主持詞
國學經典誦讀展演活動主持詞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主持人臺詞
國學經典誦讀感悟作文
國學經典誦讀會讀後感
國學經典誦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