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手抄報花邊圖片
愛國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儒家思想強調“捨生取義”,其意義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不惜犧牲個人生命。封建時代執政者強調人們愛國,但本質是維護皇權,人民生活在國中,但國不屬於人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樣,公民愛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的政權,捍衛自己的利益。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手愛國抄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愛國手抄報內容: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主角是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訊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絃,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關於2016年愛國的手抄報圖片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愛國手抄報內容:說裡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關於2016年愛國的手抄報圖片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慶祝元旦手抄報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