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古代中醫經常用蜈蚣來入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症。那麼這種中藥具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蜈蚣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傳統主要用於急慢驚風、破傷風等痙攣抽搐之症,以及瘡瘍腫毒、頑固性頭痛、風溼痺痛等。

  據現代藥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腫瘤、鎮靜、止痙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藥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據臨床試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傳染性肝炎: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2毫升,每次1~2次,10日為一療程。

  治肺結核:將蜈蚣去頭足,烘乾,研末內服,每次為3克,每日3次,連服一個月,停藥休息一週。

  治癌症:取蜈蚣晒乾,研末,每日量約為2~3克,分3次服。

  治男人不舉:蜈蚣18克,當歸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細粉,分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一次,空腹用黃酒送服,15日為一療程。

  治癲癇:蜈蚣、全蟲等量製成片劑,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兩次。

  治慢性骨髓炎: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細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溫開水送服。

  蜈蚣的副作用

  蜈蚣研末吞服,氣味較重,病人常致噁心,故可將其焙乾,研粉,過篩,裝入膠囊服用,既能保證療效,又便於控制用量,避免中毒。

  蜈蚣含有類似蜂毒的毒性成分,可引起溶血及過敏反應。大劑量可使心肌麻痺,並抑制呼吸中樞。有溶血反應者,可見醬油色尿及溶血性貧血症狀。過敏反應者,可見全身過敏性皮疹、瘙癢,甚則引起過敏性休克。

  臨床上一般服用過量的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不省人事,心跳減慢,呼吸困難,體溫下降,血壓下降等中毒反應。

  被蜈蚣咬傷後,局部發熱、灼痛、紅腫、疼痛,可形成水皰及壞死,嚴重者可引起淋巴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癜。

  蜈蚣的相關資訊

  蜈蚣又名天龍、百腳,為動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的全蟲體,每年春夏捕捉,用兩頭尖的竹片插入頭尾兩部,繃緊,晒乾,亦可用沸水燙過,晒乾,生用。其性溫,味鹹、辛,有毒,入肝經。據測定,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尚含脂肪油、膽甾醇、蟻酸及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具有祛風、定驚、攻毒、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中風、驚癇、破傷風、百日咳、瘰癧、結核、癥積瘤塊、瘡瘍腫毒、風癬、白禿、痔漏、燙傷等症。

  《醫學衷中參西錄》載:“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由蜈蚣、全蠍組方製成的止痙散,有較好的抗驚厥作用;對多種面板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對艾氏腹水癌、白血病、肝癌、乳腺癌、宮頸癌、胃癌等多種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對網狀內皮細胞機能有增強作用。

  蜈蚣可入湯劑,常用量為1~5條;亦可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治中風口眼歪斜偏方:取蜈蚣一條,焙乾研末,用豬膽汁調敷患處,有較好療效。治驚癇:蜈蚣、全蠍各等分,研細末,每次0.9~1.5克,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注意:孕婦忌用。


蜈蚣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荔枝怎麼吃才不上火方法有效
相關知識
中藥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蜈蚣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草果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桔梗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荊芥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殭蠶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三七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青皮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杜仲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