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和經典案例
對於市場,沒有仔細的分析就沒有發言權,企業作為市場的一部分,案例分析理所應當的被企業越來越看重。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和案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和案例一
車便利:從渠道商到服務商的轉型之路
在“網際網路+”的形勢下,從全球範圍來看,B端電商作為本質上的渠道商,必會面臨一次大的戰略轉型。毋庸置疑,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的可能。但渠道商如果不做戰略上的轉型和調整,不擁抱網際網路,不進行上下游的資源連結,那麼其生存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而車便利的模式,對於經銷商而言,可謂是另一種新的轉型與整合模式。
線上平臺與線下渠道的連結
車便利是由新日電動車的鄭州經銷商宋永正與另外兩位電動車經銷商***一位是愛瑪經銷商,一位是雅迪經銷商***共同發起,他們三家基本佔到了鄭州市電動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據宋永正說,萌生車便利的想法是在2011年年底,2012年12月31日批文下來,正式開創了車便利品牌,定位為汽車後市場的運營平臺。
在當時還未出現“網際網路+”,車便利就已打出了線上線下的概念。
車便利的主業設定以售後服務為切入點,具體展開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線下統一形象。車便利整合了多品牌的服務店面,將其改為統一的商標和統一的形象,把原來比較散亂的組織形式改為一個統一的模式對外傳遞線下服務體系。
第二,線上釋出APP。車便利的線上服務軟體,基本模式與滴滴打車相同,目的是打通線上和線下。***有輕量級微信端和重量級APP兩個,任何消費者通過車便利平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出一個指令***比如修車***,線上狀態的所有網點維修技師,包括內部技師和社會技師,都可以對它進行響應。通過和技術公司的深度合作,車便利可以精確定位到1米之內的範圍。後臺通過資料進行匹配,用資料決定誰來搶單,而不是人工搶單。互動點評、網上商城的功能,也都圍繞著維修這一業務而展開。
第三,跨界服務。資料累積到大資料可以操作的程度時,車便利會進行服務外切。
1.快遞服務。目前申通快遞與車便利已簽訂合同,在申通覆蓋不到的地方,車便利線下的網點可以代其設定收貨點,承接申通落地的功能,同時車便利也可以為其承接派送服務。
2.網路線路。車便利將來還會代電信局裝寬頻,做線路的基本維護。
3.線上商戶。車便利還是淘寶線上電動車配附件的鄭州落地商,負責淘寶商城電動車產品的配送和組裝服務。
4.車輛租賃。目前僅限於兩輪車。車便利也研究了純電動汽車,在杭州做了第一輪調研,用網際網路方式租,直接交付使用者使用,但暫未投放市場。
目前,車便利的核心是必須把服務做好,把品牌打響,以爽點快修業務為切入點再進一步延伸至其他業務。
金融與社會資源的整合
在宋永正看來,所有工作做好才可能產生金融,金融是企業的最高表現形式。車便利目前主要的金融表現是支付,等到爽點快修APP和微信端上線後,車便利將全部改為線上支付。
目前車便利的線下網點已整合37家,登記在冊的有136家。宋永正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在鄭州、杭州、北京、武漢這4個城市展開;第二步,在此基礎上拓展10個省會級市場城市;第三步,拓展到地級市。整個週期分為3年,從2016年到2018年。宋永正的最終目標是在一個省會級城市分佈到200家線下網點,一個地級市50家,而這些都是線下的加盟體系,通過線下體系確立品牌存在感,以線下為基礎,以線上服務為靈魂,把有形的和無形的共同結合起來——線下網點為附近使用者服務,也是員工休息的驛站和配件中轉地;有形的店面經過鄭州200家店面的測試,能夠實現15分鐘內響應線上指令。
問及社會資源整合的難度,宋永正說,服務質量的管控,就是依據消費者點評。連續一個月3次投訴,3個月超過6次投訴,就不能再進行搶單服務。還有暗訪和第三方測評,以此把電動車行業的服務標準制定出來,不需要社會資源給出任何承諾,穿車便利的工裝,使用車便利統配的車輛,按照車便利的運營規則即可。
基於消費者角度的考慮,車便利產生了大整合的體系。對於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提供信譽支援和體系規模服務的品牌,而不是像原來那樣的散、亂、差,修車沒有任何質保和承諾,如此一來,車便利減少了運營成本,提升了服務速度,消費者也增強了服務信任感。
任何一家企業未來要想真正持續發展,就必須從個體思維轉向聯盟思維,從封建思維轉為民主思維,把自己的品牌當作社會的品牌,把自己的服務當作社會的服務。
而B端僅僅作為渠道商肯定是要被稀釋掉的,究竟它會以什麼形式重生呢?除了車便利的服務商轉型模式以外,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形式出現,只要你想生存。讓我們拭目以待。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和案例二
電動車新常態 呼喚產品主義
下滑,下滑,還是下滑!電動車行業經歷20年的發展之後,到2013年達到頂峰,產量達到3695萬輛,2014年,電動車行業開始進入新的拐點,2015年,相關調研顯示,全行業同比下滑10%—15%。對於行業整體下滑的問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種下滑有利於行業的結構優化和長遠發展。
電動車行業步入新常態
客觀來看,下滑對電動車行業未必是一件壞事,一方面,從產業集中度來看,行業內的企業仍然太多,從成熟的行業來看,賺錢的企業不會超過5家***很多行業是雙寡頭局面***。另一方面,在高速增長階段,企業拼的是存量,這在營銷運作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企業拼渠道、拼傳播。在行業整體下滑的態勢之下,企業不得不拼存量,這迫使企業進行營銷創新,尤其是在產品上,實際上從2015年的天津展和南京展,我們也能夠很清楚地看到這個趨勢。一些領軍企業已經開始展現出產品主義的況味,一些領軍企業的產品,無論是設計、工藝還是創意,已經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這正是電動車行業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
至於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認為,所謂的產能過剩,主要指的是落後的產能,對於先進的產能,不僅不是過剩的,反而是稀缺的。央視曾經報道過某服裝品牌,成功實現了大規模定製和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平衡,在服裝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卻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是一個不顛覆自己,就被別人顛覆的時代。
網際網路時代:電動車更需要產品主義精神
上海一電動平衡車企業負責人在專題《“網際網路+”下的電動車智慧革命》***詳見本刊2015年第9期***之後,詢問筆者如何平衡技術先進性和成本增加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這家企業對供求的思考仍然處於分離狀態。消費者需要的不是技術或者其疊加,消費者需要的是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正如德魯克所說,消費者要的是牆上的洞,而不是打洞的錐子。筆者建議這位負責人思考,如何通過產品的創新,深化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絡,實現從交易到交易關係的關係轉換。
實際上,上述過程或者做法,就是產品主義。所謂產品主義,就是將產品本身作為企業的戰略,圍繞產品來配置各種資源,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種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
為什麼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動車行業更需要產品主義精神?相比之下,在工業時代,我們強調的是技術和規模,不斷地強調營銷的重要性,因為產品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較多,消費者和產品之間存在相當程度的資訊不對稱,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動的,要被商家的廣告或營銷引導,才能最終完成購買行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廠商、產品之間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連線到了一起,資訊不對稱的局面被徹底顛覆。
消費者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瞬間聚集和分散,這既是巨大的商機,也是巨大的挑戰。即使曾經如日中天的品牌,如果無法持續開發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有熱度的產品,所謂品牌,可能也僅僅是一個logo而已。
這個時代,更加印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主張“產品是皮,品牌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產品主義是內生式增長的必然要求
產品主義更深遠的含義在於,隨著“黃金十年”的落幕,電動車行業必將面臨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外生式增長轉變為內生式增長。
所謂外生式增長,主要指依靠整合外部資源的方式,來實現規模和質量的增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內生式增長,即內部通過不斷創新***比如研發創新、組織創新、提升供應鏈組織效率、提升人力資本等方式***,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從而實現一種內涵式的增長。
如果說在電動車“黃金十年”中,企業更多依靠整合外部資源來獲得增長的話,那麼在未來,電動車企業必須適應依靠內生式增長的方式來取得市場。
在內生式增長方式之下,從表面來看,企業之間是產品之爭,其背後實際上是不同產品鏈組織效率的拼爭。
很多人認為,電動車行業主要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其實,產品只是表象,其背後的問題實質是:供求分離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產業鏈的效能和產業組織形式仍然比較落後,供應鏈不能做到快速響應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如何實現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製之間的平衡。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和案例相關內容
微訊號推廣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