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的人怎麼創業
在經濟新常態和改革攻堅的背景下,隨著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多和國家創業條件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自主創業的隊伍中。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沒有文化的人創業。
沒有文化的人創業
真誠的老闆從不談文化。張瑞敏、馬雲、柳傳志等等,在創業之期都不談企業文化,大部分老闆都是這樣的。即使談,那也是被別人逼出來的。
張瑞敏在海爾創業之初不談文化;馬雲在阿里巴巴創業之初不談文化,柳傳志在聯想創業之初不談文化……所有老闆在創業之初都不談文化。他們全神貫注的事情只有一個:如何搞好企業經營。等到他們的企業成功以後,就有無數的專家、學者、媒體、文人,打著研究總結傳播宣傳的旗號,來與他們談論企業文化了。
於是這些老闆不得不開始談文化,不然沒法打發這些人。他們也被逼的不得不到處演講文化,否則就會被社會誤解指責。
於是這些企業就有了企業文化。本來企業根本沒有注意到,經過這些高人的提醒,才發現自己很有文化,而且還有很不錯的文化。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些企業絕不是為了文化而經營的。經營是因,文化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些聲稱能夠借別人的豆,幫助企業種自己的瓜的高人,除了騙子還是騙子。
在這些高人騙子鼓吹下,很多渴望成功的企業,也按照這些高人的描述,照貓畫老虎,依葫蘆畫瓢,給自己的企業製造出企業文化。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形象層,層層疊疊,樣樣不缺。這種文化裝修工程,在眾多文化裝修工,眾多文化裝修公司的努力下,在中國盛行幾十年,打造了無數“很有文化”的公司企業。
然而企業文化的“成功”,並不等於就是企業的成功。因為這種文化是形式主義的,對企業經營沒有絲毫益處。很多企業老闆忘記了一個事實:企業文化建設是要花錢的。企業花費大量的金錢,聘請了高人大師,支付了大筆酬金,印製了大量檔案,粉刷了大量標語,開展了大量活動,舉辦了大量儀式,才發現最後只得到一具空殼,一具僵死的文化空殼。不但沒有實際效益,反而浪費了很多錢財。有些企業甚至因此而倒閉。
在文化裝修風潮盛行之下,企業文化不僅形成一個古典定義,而且還形成了一個古典套路。按照這個定義和套路,企業文化只是為文化而文化,片面追求高大全,追求炫麗獨特精彩豪華,從理念、使命、願景、精神、價值觀,到制度,標識,口號,文化手冊,形象工程,文娛活動,面面俱到一個都不能少。不管企業規模大小,無論經營業務需要,只要是搞企業文化,就必須沿著這條軌跡行進。否則,就顯得自己不夠水準,不夠專業,不夠大氣,不夠檔次。
企業內部也專門設立了企業文化機構,專門負責為文化而文化。一大批文人秀才,每天都在絞盡腦汁,舞文弄墨,總希望搞點名堂,做點成績,弄點聲響,出點顏色,否則就很容易被輕視,被邊緣化,被排擠到企業核心權力利益圈子之外。事實上,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被輕視被排擠被邊緣化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勞掙扎。於是企業文化成了擺設,成了裝飾,成了門面,成了抹布——用時信手拈來,不用時丟棄一旁。企業文化人成了企業裡最苦逼得一群人,放屁不響,說話沒用,吃力不討好,費心無功勞。
越是虛偽不誠懇的老闆,就越是喜歡四處炫耀企業文化。這些人天生缺乏一顆真誠的內心,也沒有對員工利益的真切關懷,更不喜歡什麼企業民主。這些人所需要的,是形式主義帶給自己的實在好處。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在不正常的政治文化裡,形式主義能夠給這些人帶來政治利益,這才是推動企業文化走向形式主義的幕後推手。
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有人需要形式主義,需要文化裝修工程,自然就有文化裝修工,文化裝修公司。不管這些諮詢公司標榜自己,如何獨特,如何深度,如何權威,如何專業,其操作套路都是一樣的。總之是一個比一個能吹,一個比一個會做,一個工程比一個工程豪華、壯觀、炫麗、龐大。企業有多少錢可糟蹋,他們就能做多大的工程。不管錢鬆與錢緊,總有一款適合您。只有捨不得花錢的企業,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文化。
當文化成為虛偽的代名詞,當形式被當作本質來建設,當文化與戰略完全割裂,當企業政治利益背離經營利益,當經營文化屈服政治文化,當企業文化成為門面裝修之時,企業文化就不僅沒有價值和意義,反而成為十分有害的東西。
有人把企業文化描繪成三重境界。第一層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就是企業文化的原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企業文化包含老闆文化,外來文化,自發文化,尚未在主觀意識上認識。第二層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是企業文化的中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企業學會從企業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企業,並且開始構建自己的自覺文化。第三層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企業文化的高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企業文化已經完全融入企業經營,基本失去自己獨立的角色了。顯然,形式主義的企業文化,永遠也達不到第三層次,因為其無法融入企業經營之中。當企業文化完全成為內在的動力,成為習以為常的工作生活方式,成為本來如此的面貌形象時,企業文化才算是發揮了最大效用。因此,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文化——不是真的沒有了,而是已經無法從外表上分別了。也只有真正的企業文化,才能達到這個最高境界。這個時候的文,就真的化入企業骨髓了。
試問有幾家企業,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呢?
與其通過所謂的“提煉”,把企業文化與經營實際割裂開來,然後又搞什麼宣貫落地,試圖將兩者再結合,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割裂。也就是說,企業文化本來就應該圍繞經營實際,為企業經營服務。企業文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應該脫離本質,脫離實際,脫離基層。這種三脫離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完全不匹配不協調。越是構建的富麗堂皇,就越是遠離企業經營實際,最後要想使其再回歸相融,豈不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所以可以這樣說,至今一切企業文化實踐,都是在錯誤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那個所謂的古典定義,所謂的古典套路,一開始就將企業文化引向錯誤的方向,使得理想與現實漸行漸遠,最終無論如何也無法走到一起。企業經營實際本來是鮮活的,企業文化本來也應該是鮮活的。把好端端的新鮮食材,偏要“提煉”成乾巴巴的營養套餐,然後又“宣貫”強迫人們服用,本身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焚燒古典定義,拋棄古典套路,重新回到正確的定位上來。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無形,大道無名,有形有名,皆非道也。專注於企業文化的形與名,其實是背離了真正的道。企業文化建設不能為文化而文化,要跳出文化而文化。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真諦,不在其形與名本身,而在於形名之外,在於企業經營實際當中。企業文化要與企業戰略同步建設,要讓文化與戰略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企業戰略面臨什麼問題,企業文化就要面臨什麼問題。文化和戰略的目標,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提出戰略和文化的主題任務,再圍繞這個主題任務,系統規劃目標、方針、策略,制定規章制度,通過執行與督導雙軌制,將戰略和文化意圖,具體落實到企業員工的一言一行。這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這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形與名只是附屬產品,而不是建設中心。當企業經營沿著正確地戰略方向,一步步穩健前進的時候,企業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診斷,提煉,編寫,宣貫,落地,走人,這是企業文化的古典套路。
這個古典套路,專注的就是企業文化的形與名。這個古典套路所追求的,就是形與名的外在華麗效果。當這種華麗令人目炫頭暈的時候,也就是企業文化走上不歸路的時候。越是虛假的企業文化,其外表就越是絢麗多姿光彩奪目。而真正的企業文化,一定是樸實無華實實在在的,以至於經常讓人注意不到,也就是好像完全沒有什麼文化,這就是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
在一個大家庭裡,如果只是一群衣著華麗,舉止風騷的小姐,卻沒有一個操持家務,簡裝素顏的主婦,遲早要敗家沒落,挨餓受凍。現在的企業文化,就如同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小姐。真正有用的家庭主婦,其身影總是在廚房裡,臥室中,水井旁,廳堂後,一般外人不太容易看見。情況如果不是這樣,本該是家庭主婦的女子,卻總是出現在舞廳裡,聚會中,酒桌旁,公眾前,那這個家庭就離崩潰不遠了。
知道什麼是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對企業文化建設意義非常重大。只有這樣,企業文化才有了正確的目標定位和建設方向。顯然,企業文化不是越華麗越好,越龐大越好,越齊全越好。相反,企業文化是越樸素越好,越簡明越好,越實際越好。這麼多年的企業文化,都被所謂的專家學者大師高人誤導了,因為只有形式搞得越大越虛,看起來神乎其神,他們就越容易騙錢,騙更多的錢。企業家們應該明白,最好的企業文化,應該是無聲無息,無色無味,以至無形無名。處處有文化,處處又不聞不見文化。無為而無不為。凡有意為之者,皆是背道而馳也。凡是自詡有文化的企業,都不是一個誠信的企業。凡是好談文化的企業家,都不是一個真誠的企業家。
沒有文化的人創業注意事項
1、積極利用現有資源
不少在職人員都選擇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創業,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最大的創業財富,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以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對能幫自己生存的專案,要優先進行考慮。不要在只能改善形象或者帶來更大方便的專案上亂花費用。
切不可誤用資源,在職老闆不能將個人生意與單位生意混淆,更不能吃裡扒外,唯利是圖,否則不僅要冒道德上的風險,而且很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自己的地盤,時間、金錢和才能任由自己使用。但是,如果亂搞一氣,自己的生意就會逆轉而下。
2、自己業務渠道
有些上班族有投資資金或有一定的業務渠道,但苦於分身無術,因此會選擇合作經營的創業方式。如果自己需要合夥人的錢來開辦或維持企業,或者這個合夥人幫助自己設計了這個企業的構思,或者他有自己需要的技巧,或者自己需要他為自己嗚鼓吹號,那麼就請他加入自己的公司。這雖能讓兼職老闆輕鬆上陣,但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在請幫手和自己親自處理上,要有一個平衡點。首先要志同道合,其次要互相信任。不要聘用那些適合工作,卻與自己合不來的人員,也不要聘用那些沒有心理準備面對新辦企業壓力的人。
此外,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責、權、利一定要分清楚,最好形成書面文字,有合作雙方和見證人的簽字,以免起糾紛時空口無憑。
3、細緻準備必不可少
創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涉及融資、選項、選址、營銷等諸多方面,因此在職人員創業前,一定要進行細緻的準備。
通過各種渠道增強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創業專案,為創業開一個好頭;撰寫一份詳細的商業策劃書,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等,並摸清市場情況,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
不要對未經試驗的創意隨手扔在一邊。如果用這種創意來做生意,也得留心其中可能的陷講。自問一下:自己是否得花大力氣來宣傳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自己具有足夠的財經資源、技能、人手和業務關係嗎?找錯潛在銷售客戶--自己沒有必要在那些沒有決策能力的人身上浪費自己的時間。
4、儘量用足相關政策
政府部門有很多鼓勵創業的政策,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援,創業時一定要注意"用足"這些政策,如免稅優惠、在某地註冊企業可享受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稅率等。這些政策可大大減少創業初期的成本,使創業風險大為降低。
5、經商之道,以計為首
所有商業經營活動,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一種僅僅同物質打交道的經營活動,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今天的"食腦時代"裡,商業經營活動實質上已經變成了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智力角逐,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智力遊戲",是人與人之間的謀略大比試。因此,正如古代軍事家所說的"用兵之道,以計為首"一樣,經商之道也應該以計為首。面對空前慘烈的市場競爭,自己想要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和切入點、站穩腳跟、生存下來、謀取利益、發展壯大,那麼,就必須首先考慮如何運用自己的商業智慧制定全面系統的、可執行的、可操作的和切實有效的經營策略和實施方案,以便確保每戰必捷,戰無不勝。
6、決策問題
決策失誤時,不要對失誤過於敏感,自己的失誤會帶來直接後果,如發錯貨可能致使一個客戶立刻與自己斷絕關係。作為企業家,冒風險時,要謹而慎之。如果出現失誤,不要過於敏感。接受事實,從中吸取教訓。
7、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
自己第一步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創意好、時機合適、運氣不錯和良好的業務關係。不過,這一切隨時都可能離自己而去。因此,不要太過自信,投入過量的資金,使自己陷入泥沼之中。
8、保持良好的心態
創業的過程肯定不可能一帆風順,在確保你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持之以恆,堅持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
9、 尋找合適的創業合夥人
隨著各種社交網站的發展和推廣,加入社交網站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從剛開始的嘗試使用到後來的“數字移民”,社交網逐漸成為了人們社會關係和資訊的來源地,很多人每天都會在社交網上釋出新訊息同時也會從上面獲取其它的資訊,儼然社交網已經慢慢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時就需要有一個靠譜的社交平臺,來為想創業的人尋找創業合夥人,針對這一點,合夥360創業社交網站應運而生。
沒有文化的人創業的劣勢
1、信貸信譽低,融資困難:由於註冊資金少,企業抗風險能力差,不容易取得銀行信貸,同時面向個人的信貸也不容易。
2、無限責任:這是最大的劣勢。一旦經營虧損,除了企業本身的財產要清償債務外,個人財產也不能倖免,加大了投資風險。
3、可持續低;投資人對企業的任何事務具有絕對的決策權,其它人沒有決策權,這加大了個人的責任,如果投資人有所閃失,企業本身就不可能存在。而且個人決策也有武斷的一面,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對企業不利。
4、財務有限:企業的全部家當就是個人資產,財務有限,很難有大的發展。
5、缺乏企業管理:這是個人獨資企業的一個大問題。
學生怎麼創業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