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主創業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創業社會中,有很多人從農村中找到成功機遇。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邵陽七十老人開網店賣玉竹藥材年銷1.2億

  8月20日,隆回縣七江鎮石背村,年近七旬的劉克純,正在自家小洋樓裡,和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們一起,打包1000公斤準備銷往馬來西亞的玉竹飲片。

  就是這名曾經連電腦拼音打字都不會的鄉下土農民,如今卻通過阿里巴巴、慧聰等知名網站,將隆回當地種植的中藥材玉竹俏銷到國內外,實現年銷售額1.2億元。

  2003年,有著精明商業頭腦的劉克純發現玉竹銷售效益可觀,便在街上開了家玉竹收購店,收購鮮玉竹加工後再銷售,生意很不錯,但屢屢往返婁底、邵陽、長沙等地送貨,很辛苦。一次,一位朋友對他說:“你可以把玉竹拿到網上賣呀!”一句玩笑話,點醒了劉克純。

  2006年,劉克純把產品掛到網上後,沒想到有很多人來聯絡,經過在電話中溝通,陸續有客戶找上門來驗貨。當時,每銷售一公斤玉竹,劉克純就能賺4至5元。記得有一天,他在七江鎮賀家衝、大虎坪、平南、楓木衝等村收購了14噸玉竹,一轉手差價就賺了7000多元。

  在網上賺錢,不會電腦寸步難行。可剛開始,劉克純對電腦操作一竅不通。但他沒有氣餒,經常晚上跑到網咖,拜網咖老闆或身邊上網的人為師,專心學習。學電腦初期,妻子常常笑他,總是滿鍵盤地找字母,半天才找到一個,像是捉螞蟻。水滴石穿,劉克純終於玩轉了電腦,並在淘寶等網站註冊了會員,開始正式釋出自己的產品資訊。

  漸漸地,劉克純的網店生意越來越火,由於買家需要大量的貨,單靠個人的能力,已遠遠滿足不了客戶需求。劉克純一拍腦袋,乾脆邀請了本村50餘家農戶一起成立了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種植戶+統一回收+網上銷售”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運作,不斷更新技術、引進品種、爭創品牌。同時在七江鎮石背村建立了隆回縣首家玉竹科技合作基地,組織玉竹種植戶按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進行開發、生產、加工和銷售,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無縫對接”,實現合作社與農戶互利雙贏,帶動了當地農民一起致富。

  網路為媒,如今,已是隆回縣七江鎮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劉克純,帶領社員,實現了栽培技術、產品銷售跨國“聯姻”,合作社的玉竹產品,除遠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外,還時常跨洋過海,出口美國、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等國。2014年,七江鎮成品玉竹通過劉克純的網站,售量突破1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種植戶每畝獲純利6000多元。劉克純富了,也圓了廣大玉竹種植戶的致富夢。

  二:

  海歸碩士回鄉種紅薯創業一季賺百萬 李建峰在晾晒粉條

  600畝的紅薯地一望無際,十幾位工人一字排開,在認真地給剛鑽出地面的紅薯苗追施營養有機肥……這是記者5月24日在沈丘縣紙店鎮小李莊村看到的景象,這片紅薯地的負責人,就是海歸碩士李建峰。

  七年的留學生涯,李建峰學到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甚至是農業生產模式,都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因此回國以後的李建峰躊躇滿志,渴望將自己在外看到的、學到的運用到實踐當中。

  本來回國以後李建峰主要負責家裡服裝廠的管理工作,因為公司是在鄉鎮,所以平常接觸農村群眾的機會也比較多。“慢慢地我發現他們仍在延續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一家一小塊地,基本都在種植糧食作物,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形成產業鏈,不能把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和廣泛聯絡的市場經濟。”李建峰說,他通過與這些群眾的交流發現,其實大家都有強烈的致富願望,只是發展特色種植受市場行情制約有風險,村民們不敢冒險,同時又被土地制約,不能外出謀求其它發展,從而導致他們固守現有生活的情況。

  “我當時就覺得國外的大農場模式可以解決這種矛盾,有少數人把土地承包起來,不僅能有效地使用大型機械耕作,節約成本和時間,還能將大多數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李建峰說,“後來我通過調查,發現在國內已經開始推廣和農場模式類似的‘土地流轉’,我覺得這種模式還要更好,因為農民不僅從土地上被解脫出來,還能按時獲得相應的土地租金,勤快點再外出打工,能拿兩份錢。”

  “建設紙店,服務三農”可不是一句空話,找到解決之道的李建峰立即著手開始準備土地流轉的相關事宜,成立了“東明農民合作社”,並考察合適的種植專案。

  他通過前期的調查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觀念的轉變,紅薯製品將在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儘管人們正在通過拉長產業鏈的方式來刺激紅薯的生產和澱粉加工,但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目前,不含明礬等任何新增劑的紅薯製品,以口感優美而深得消費者青睞。

  產品用途廣,原料價格低廉,加工開發增值空間大,前景良好,李建峰最終將自己創業的專案鎖定在加工澱粉、粉條及相關食品上。

  李建峰通過當地政府瞭解到了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隨即決定承包土地搞創業,並把專案選定在種紅薯,同時將產業鏈延伸至澱粉、粉條加工上。

  他從自己老家小李莊行政村流轉的1000畝土地也全部完成了相關手續,2014年9月,李建峰的第一批600多畝秋紅薯順利種下。

  流轉土地、建廠房、買裝置……李建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2014年9月,600多畝秋紅薯順利種下;當年12月,600畝秋紅薯喜獲豐收,畝產達到6000多斤。據李建峰介紹,一般秋紅薯產量要比春紅薯低,每畝6000多斤的產量已經是很好的了,這與他科學種植的理念是分不開的。“這批紅薯從育種到種植,再到中期的管理,後期的採收,都有專攻紅薯種植的農業科研人員全程指導。”李建峰不無得意地對記者說。

  不僅種田要科學,產業管理上的科學合理與統籌規劃,也是李建峰這位海歸碩士的一大法寶。“我們都擔心這紅薯過冬不好放,結果廠房建成和收紅薯時間正好對上,一點都不耽誤做粉條。”員工李朝方說。

  李建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每6.5斤紅薯出一斤粉條的比例計算,這一季秋紅薯他獲利近百萬元。

  “等今年春紅薯下來利潤更可觀,畝產能達到8000多斤,到時候就可以讓大家看到真正的利潤,吸引他們投身這個專案。”李建峰表示,“我們還要打造生產過程全公開的觀光農產品加工產業。到時,粉條加工生產全程對客戶開放,讓他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李建峰,沈丘人,畢業於天津大學,2005年~2012年先後在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溫斯洛普大學留學,分別獲會計碩士學位和MBA學位。

  人生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農村成功緻富創業故事
農村創業典範故事
相關知識
農村自主創業的故事
在農村自主創業的好專案
青年自主創業的故事
農村艱苦創業的故事
在農村老家創業的故事
成功自主創業的故事
有關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故事
女性自主創業的故事
激勵殘疾人自主創業的故事
激勵殘疾人自主創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