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致富道路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在這個創業社會裡,很多人從農村找到致富機遇,看看他們的故事,從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失聰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養鴿子致富年售300萬
嚴漫話不多,臉上總掛著甜甜的笑容,如果不是耳朵上掛著的助聽器,很難讓人相信,這個樂觀開朗的女孩一隻耳朵的聽力近乎為零。
金色的秋天來了,嚴漫也迎來收穫季節:雖然創業時間不長,但她養的乳鴿在武漢各大農貿市場、酒樓供不應求,還為周邊的養殖戶提供種鴿,年銷售額逾300萬元。
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給自己打工——
美院畢業生選擇養鴿致富
***,嚴漫出生在湖北一個普通家庭,幼時因用藥失當導致一隻耳朵失聰。這讓她的人生之路比常人多了一分艱辛,亦煉就了她堅韌不服輸的個性。“從小讀書,她就付出了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別人在玩的時候她都在看書做題,絕不肯落後於人。”嚴漫的母親對記者說。
2013年嚴漫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雖然成績優秀,但她找工作並不順利,“很多時候,我去公司應聘,人家看見我戴的助聽器,根本不願意給我機會。”碰壁的次數多了,倔強的嚴漫橫下一條心,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就自己當老闆,給自己打工。
選擇什麼專案呢?嚴漫打算做農業,並用半年時間考察了市場,“我去了河南、湖南等多個省份,跑遍當地農貿市場,最終決定養鴿子”。
2014,嚴漫和來自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同伴一起,在青山註冊成立武漢鴻飛鴿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黃陂區羅漢街建起了佔地100餘畝的生態養鴿基地。
不用畫筆也能繪出精彩——
擬建湖北大型養鴿基地
原本拿畫筆的手現在卻用來養鴿子,跨越如此之大,嚴漫坦言“中間遇到過不少坎兒”。
因為起步資金不夠,一開始她只買了1000對白王鴿和灰王鴿。“去外地調研市場時,我也曾‘臥底’當地的養殖場,偷學養鴿技術。原以為養鴿不難,誰知基地建起來後,儘管百般精心餵食,鴿子還是不斷死亡,2個月就死了400多隻。”
看著每天都在減少的鴿子,嚴漫心裡很著急,是放棄還是堅持?最終,不服輸的她選擇“輸也要輸得明明白白”,一定要找出問題出在哪兒。
那段時間,嚴漫吃住都在養鴿基地,一天只睡幾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觀察鴿子的狀況。最終她發現,鴿子死亡是因為疾病預防技術不到位。她一邊請教專家,一邊買回大量養殖書籍自學養鴿技術。最終,半路出家的嚴漫變成了肉鴿養殖的能手。
愛動腦筋的嚴漫還勇於創新,她自主研發的自動化機械養殖系統,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成本。“用傳統的人工養殖方式,1個工人最多餵養14對鴿子,而採用機械餵養,一部機械可以同時投餵食54對鴿子。這就意味著,1部機械可以代替4個工人。”
目前,鴻飛鴿業常年存欄量在8000對以上,計劃未來兩到三年存欄30000對-50000對以上,填補湖北無大型養鴿基地的空白。
二:
土豪老闆種水稻建酒窖釀酒也賺錢
周平每天最高興的事不是呆在豪宅的地面樓上溫馨的房間裡,而是每天帶著孫兒們到地下酒窖裡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舀出一勺酒對記者說:“這每一滴酒都有米香味,搞水稻種植我更有勁頭!”
正值春播時節,湖南省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的農民周平越來越焦急,他趕忙跑到黃花鎮永吉種植專業合作社談成了初步協議,要求合作社今年代種水稻,專供20萬斤優質稻穀。這樣迫切的“訂單農業”源於周平自家地下酒窖釀製的美酒銷售一空,導致原材料大米供不應求。
十年前一個奇妙的想法,讓當時50歲的周平在新建的毫宅下“挖地三尺”?建酒窖釀美酒。發展到今天,一個小酒窖如今已註冊成了大酒廠,更重要的是,隨著對原材料大米的種植帶動,讓一個昔日的長沙工業大村重新找回了種糧產糧的動力。
毫宅下挖酒窖,釀美酒帶動農戶水稻種植
身披一件舊夾克,腳穿一雙土布鞋,揮起鋤頭挖酒窖,記者眼前的周平似乎與擁有富麗堂皇的毫宅主人不相關,更與網上報道的“土毫”標籤一點也不貼,儼然一幅典型農民的形象。
聊起他自挖酒窖的故事,他平實地說:“我是農民,幹活有倔勁,所以在自家屋下挖起酒窖才不愁辛苦;以前做水泥生意有了點資金的想法,認為建酒窖,釀出來的酒大家放心,鄰舍們可以買到便宜的酒;而且酒賣得越好,米就要得更多,這樣才能讓老百姓願意種糧,並且讓農民賣糧不再難。”
周平家裡有五兄妹,家境貧窮,自幼懂事的周平只在學堂學習了一年半時間,便輟學在家,幫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事情。窮苦的孩子早當家,19歲那年,周平開始學做泥工,***,隨著所在村開始興建水泥廠,周平開始創業,正式成立個體戶,專營水泥製品,也因此掙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來生意越來越好,賺錢也越來越多。
有了錢,該幹什麼最有前景?按照大多數農村人的想法當然就是蓋個新房,可是不甘心的周平總想要幹件不一樣的事。2003年,正值他所在的印山村“水泥工業的快速發展期”,做水泥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相反種地種糧的人日趨減少。
“幹同一起事,別人快起來了,我就要慢下來。”憑著這種最質樸也最靈光的認識,經過到浙江等地的實地取經,他放棄了幹水泥行當,而萌生了種糧釀酒的想法。當年,他自家只有5畝地,於是還承包了別人10畝地,種起了糯米水稻。然後,周平利用建新房的契機,在地下自挖酒窖,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個幾百平方米的酒窖竣工了。隨之,他用自種的糯米、當地香甜的清泉,專業釀造純糯米酒、高粱白酒、稻穀酒、楊梅酒、草莓酒等黃酒。
由於周平釀成的酒口感香醇、價格優惠,黃酒近銷鄉鄰,遠銷湖南各地。隨著酒的需求量增大,原材料優質糯米的供應量短缺。2006年,他又承包了30幾畝田,帶了一家人自己種糯米水稻,並依託當地農戶,定做、定收、定價的方法來獲取優質糯米,這樣不僅確保了高質量的糯米源源不斷地供應,又幫助當地農戶種植水稻來增收。
釀酒如同種糧,讓每一滴酒都是“放心”釀製
隨著釀酒的名氣日漸提升,周平開始興辦麻姑井黃酒釀造廠。到2014年,周平的酒窖已經擴大到1200平方米,裡面設有很多小儲酒室,儲酒量達150噸,並設有專業的化驗室等,周平告訴記者,這些藏酒一般都釀造幾年了,時間最長的有七年,但由於大部分買酒人是農民兄弟,所以即使到今年春節,他都以每斤酒10元的優惠價格來銷售。
與對釀酒的每一個環節精細把關一樣,對原材料糯米的選取非常“苛刻”,種植出的大米無零汙染是首要要求。但由於所在的印山村長期以來依靠水泥發展壯大,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大部分村民們一樣,周平擔心,水泥及其雜質的長期沉澱會侵襲、毒害土壤,從而影響水稻的品質。
為了讓這個擔憂不成現實,從2012年起,周平主動減少了在本村的糯米水稻種植面積。但口啤越來越好的酒窖還要擴建升級,怎麼辦?周平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與土質好的其它地方水稻種植合作社聯營,同種植大戶簽訂“代種合同”,合同中列明瞭嚴苛的標準:如不噴農藥、不施化肥,種出來的糯米不僅要零汙染,而且是原生態;二是要在今年帶頭成立糯米水稻種植合作社,自己出些資金,政府給予扶持,下大力氣治理村裡土壤汙染問題,種出優質放心的米。
如此嚴苛的種植要求自然讓產糧成本成倍上升,周平計算了一下,與自己在本村種相比,“外地代種”20萬斤稻穀,則成本要高出46萬元。但算算長遠帳,多出一些錢,多產優質糧,釀造放心酒,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民兄弟多種田,多增收,讓賴以生存生活的鄉村更添一分水稻之美,更增一份田園之綠。
農村成功創業致富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