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都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看看那些農民創業致富的事例,學習他們,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合適自己的創業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一

  大學生回農村種地讓仙桃菜香飄海外

  “真是腦殼進水了”,“堂堂大學生偏要跑回農村種地”……想起幾年前辭職回老家創業時鄉鄰們的冷嘲熱諷,韓高科至今仍憋著一股勁兒。

  7年後的2014年底,他一手創辦的湖北農時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上市。他本人,也成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好不容易跳出農門?卻要回家當菜農

  長相憨厚、面板黝黑。今年20歲的韓高科,樸實而沉穩。

  2005年自湖北經濟學院畢業後到北京考研,沒想到研究生沒考上,一條負面新聞卻給他指明瞭人生方向。

  “北京一家經營有機蔬菜的知名企業,因貨源供不應求,便投機取巧,將普通蔬菜貼上自己的標籤,以次充好混入市場。”這則普通人眼裡的一條小新聞,在韓高科看來卻商機無限:“我的家鄉在江漢平原,那裡土地肥沃,適種各類蔬菜。回去幹這行,大有可為。”

  “供你讀書就是想你離開農村,讀完了你卻要回來種地?”對於父親劈頭蓋臉的責罵,韓高科沒有回答,他決定自己積攢資金後回鄉創業。2006年,他回武漢找到一份國企工作。

  別人一有假期就遊山玩水,韓高科一有假就去鑽蔬菜基地。兩年時間裡,他走遍了全國大小蔬菜基地,掌握了蔬菜產、供、銷一手資訊。每到週末,都泡在圖書館裡查資料。還經常去華農、省農科院請教蔬菜專家。

  2007年,他捧著東拼西湊的10萬元資金,不顧旁人的詫異和嘲笑,在老家仙桃市郭河鎮盤下80畝農田,開啟了自己的“菜農生涯”。

  外地蔬菜“水土不服”學費沒少交

  一切並不順利。會計專業畢業的他經歷了多次挫折。

  2008年,韓高科得知山東的朝天椒種植前景好、回報高,便購進6萬元種子和肥料,邀本地農戶一起試種。誰知,那一年雨水多,加上高溫、高溼,山東苗子“水土不服”,結果“顆粒無收”。

  禍不單行。同年夏天,韓高科瞭解到宜昌、恩施等地的高山蔬菜售價高、需求大,萌生了在平原種植高山蔬菜的想法。結果,本地氣候炎熱,六七月份蟲子成災,總不能過量使用農藥吧。頭兩次種植,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輸給氣候,第二次輸給良心”的韓高科意識到:種植適合本地氣候的應季蔬菜,向社會提供優質健康的農產品才是王道。

  “春天,我種黃瓜、毛豆、甜玉米。秋天,我種菜薹、甘藍、西蘭花。”找到方向的他,之後的路順利得多。

  2009年,韓高科發現自己的產品在北京、上海等地賣得比較好,但長途運輸難以保鮮。此外,一旦蔬菜大量集中上市,價格往往偏低,甚至賠本。

  要同時解決長途運輸和錯峰出售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建立冷鏈。然而,投資冷庫動輒上百萬元。銀行見企業風險太大,更是催逼未到期的聯保貸款290萬元。“最後,大哥拿出所有積蓄還借了一大筆錢,二哥賣了房子幫我渡過難關。”談起後來大哥的去世,韓高科幾度哽咽。

  建萬噸冷庫做深加工?讓仙桃菜香飄海外

  2009年,韓高科成立了湖北韓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動農戶成立合作社。

  此時的他,對公司的發展已經有了清晰的脈絡:想強農富農,就成立合作社,搞訂單農業。想拉通產業鏈,就上深加工生產線。想讓中國蔬菜香飄海外,就做響自己的品牌。

  為了改變社員傳統的種植習慣和技術落後狀況,他常年聘請山東壽光的高階農藝師作技術指導,更新觀念,練習內功。

  通過多年奮鬥,如今公司資產已經達到5000萬元;產業基地由當初的80畝擴大到3000畝;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2000多人;產品由初創時的四五個品種發展到目前的30多個。

  2014年,對韓高科來說是騰飛的一年。在之前6000多立方米高溫冷庫的基礎上,公司再建一座18000立方米的低溫冷庫,以及速凍深加工生產線兩條。

  如今,湖北仙桃產的藕帶、藕片、四季豆等深加工產品已經銷往美國、以色列、日本、韓國;而新鮮的蔬菜則銷往中國香港等地,年產值數千萬元。

  去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為湖北農時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成功進行了A輪518萬元融資。目前,5萬噸的保鮮冷庫正在加緊建設,瓜果、蔬菜等深加工出口專案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

  “不久,還將在北上廣深建立品牌連鎖店和網上加盟店,我要讓更多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原味的農產品。”經歷過無數波折,如今的他更加自信。

  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二

  海歸回國種田從賣大米做起 加拿大海歸回國種田

  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長假,20歲的加拿大海歸譚靜遠依舊忙個不停,雖說是長假,但因為創業,地裡新種的一季稻米即將收割,她要忙著對接、推廣,把最新鮮的糧食送到預訂的客人手中。

  因為長期在戶外待著,譚靜遠的面板晒成了健康的小麥色,鼻子上有最時髦的鼻釘,手上塗著鮮亮的甲油。她生在成都,15歲那年隨母親到加拿大留學,一路從本科到碩士,畢業後回國工作。去年,她加入廣州的社會企業天地人禾消費合作社。

  “我留學時的加拿大,不像現在有那麼多中國移民,如果你在街上聽到有人講普通話,會驚訝地回頭。親朋好友也會告訴你,未來要關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留在加拿大生活。”她笑稱自己的職業路徑“有些奇葩”,“不像家裡其他同齡人選擇金融等商科專業,在加國就業或是回國當白領”,她選擇在中國南方的鄉村做農人。

  譚靜遠說,自己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年她剛剛加入的天地人禾,是一家致力於生態保護和土地永續耕作的初創企業。她和團隊在廣州附近的清遠市連山縣向陽村,承包了100畝地,與當地18位村民簽訂協議,用稻鴨共生的傳統方式種植。他們負責將產出的有機作物推銷出去,保證並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時邀請消費者家庭走進稻田,體驗插秧和收割等農活,讓農民與消費者共受益。

  在公益圈人眼中,天地人禾是名副其實的社會企業——譚靜遠和她的團隊用商業的手段解決食品安全、農村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讓城裡人和農村人共同參與到鄉村社群建設中來。

  作為社會企業,天地人禾的資金一部分來自商業收入,一部分來自公益資助。商業收入用於日常生產運營,公益資助則投入公益專案,例如鄉村建設。

  她說自己目前的狀態“挺不錯,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做起來非常專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平衡,空閒時間還能做喜歡的事情,對繪畫、健身、閱讀都有接觸”。“如果跟身邊人比,我身上最明顯的一點可能是沒有太多的焦慮情緒,偶爾工作上會有一點,但屬於正常,我會盡量處理好。”譚靜遠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鄉村支教經歷改變人生軌跡

  譚靜遠來自“高知家庭”,爺爺畢業於同濟大學,外公畢業於清華大學,父母都從事物理研究工作。她15歲到了加拿大,後來在多倫多大學念分子生物專業。“說出來可能有些抽象,但從高中起我就抱有一個理想,未來要做些對社會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做那些別人不願意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科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已過而立之年,但看上去還像20歲剛出頭樣子的姑娘對《青年參考》記者說。

  在加拿大搞科研,為何要跑回中國鄉村“務農”?這一戲劇性的轉折得回溯到她在大學時的回國下鄉經歷。

  2005年大三的暑假,譚靜遠申請到江西景德鎮下面的一個農村實習,開展推廣閱讀和捐書的活動。從加拿大輾轉到中國農村,他們一路的熱情被當地村幹部的一番話澆滅了,“你們來回一萬多的路費,可能比過來推廣讀書的價值要大”。

  讀研期間,譚靜遠又申請去了一次江西的撫州,再次選擇當支教志願者。前後兩次下鄉,讓譚靜遠瞭解到了祖國農村的現狀。“孩子們能看的書只有課本,有圖書室就算奢侈,醫療條件很落後,很多大點兒的孩子甚至沒聽過加拿大。還有一位五年級的小女孩,因為家庭環境,不得不輟學跟姐姐去廣州打工……”

  2009年碩士畢業後,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她放棄鑽研多年的分子生物學,回到祖國從事公益事業。她先加入北京“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專案,負責產品研發,2013年又隨團隊遷到廣州,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天地人禾的創始人劉尚文。

  “其實在加拿大讀書時,我就很關注弱勢群體,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況,當時看到電視上播的非洲或是東南亞百姓生活的場景,就萌生了以後要在發展中國家的鄉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譚靜遠說,“現在的生活狀態滿足了我那時的願望。”

  從2005年到2015年,10年間譚靜遠走訪了不下30箇中國鄉村學校。加入天地人禾團隊後,她主要負責品牌策略、產品開發和食農教育等內容。今年,她成為天地人禾的CEO,統領團隊業務。

  想要達成的目標並非賣大米這麼簡單

  在跟土地接觸、跟農民打交道的一年多裡,譚靜遠每每感覺“自己就屬於那裡”。現在,她隔一段時間就到向陽村插秧、割苗,同老鄉們嘮嗑,她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未來同中國鄉村綁在一起。

  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這位加拿大海歸姑娘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業的意義。“當時我們馬上要啟動下一輪的種植計劃,很多村民跑來說他們願意加入我們的組織,想跟我們簽訂協議,那個時候我覺得很滿足,一直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認可。”譚靜遠說。

  在小譚眼中,他們的團隊雖然推廣的是稻米,但想要達成的目標並非賣米這麼簡單。“我們的長期使命是推廣對農村環境有正面影響的農產品生產與生活消費模式,從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農民權益及健康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她說,下一步,團隊還將建立一個生態社群,同時成立中國第一個面向4~14歲孩子的食農教育體系。

  “這個專案現在已展開,我們希望小朋友來鄉村體驗多樣的文化,觀察田間地頭的螢火蟲、青蛙、貓頭鷹等各種動物昆蟲以及植物景觀,增加農耕知識,同時培養環保意識。”譚靜遠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歸結為一點,我們想做些鄉村建設的工作。”在她看來,中國鄉村有很大的魅力,只是現在處於一種衰落狀態——村子裡的人往外走,很少有人去建設它,學校也撤了,沒有青年文化,失去了生機和朝氣。但它有很大的潛力,農村是幾千年來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中國人世世代代在其中生存,發展出了很多寶貴的農耕智慧。

  “究竟在新的世代下,鄉村能跟外部社會有怎樣一種好的對接,以恢復新的活力?通過改良農作物的品質,還是發展觀光旅遊?這些都是很大的課題,我們在做其中一種嘗試。”小譚說,“最近公司招募新員工,我還意外收到一封郵件,對方說自己是向陽村的村民,想跟我們一起建設他的家鄉……這是新近收穫的一份感動,團隊的努力被認可,真的很難得。”

  理想誕生自內疚

  去年,譚靜遠的朋友偶然間問起她,為何會對中國鄉村的發展那麼關注,她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是因為內疚。

  “一切的原點,是我第一次到鄉村支教時,碰到的那位改變我世界觀的五年級女孩,我在那個年齡段時已經跟父母在加拿大生活了,有機會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包括後來的自學設計、旅行、上大學以及做科研。當我看到那些比我小的孩子因為社會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機會缺位,會覺得內疚,雖然這種不公平不是我造成的,但某種程度上我是獲益者,如果不為他們做點什麼的話,我會愈發內疚。”譚靜遠在一篇個人自述中寫道,“有人說內疚是最強大的情緒,而這也是我理想產生的原因。”

  “我希望那個女孩在未來會遇見屬於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會一直努力讓腳下的土地孕育美好,夢想或許真的不需要堅持,硬著頭皮做就好。”她在微信朋友圈裡寫道。

  除了現在專注的鄉村事業,關於未來,譚靜遠還告訴《青年參考》記者,再過個三五年,等到天地人禾不需要她出面,很多專案就能自行運轉的時候,她不排除自己再去讀個分子生物學方向的博士,重回老專業。“因為一方面國際上有很大的發展,人類基因圖譜計劃相信未來5年也會有非常大的進展。”她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相關內容

  

農民創業致富成功案例
農民創業致富帶頭事蹟
相關知識
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都有哪些
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致富典型事蹟
農村創業致富典型事例故事
返鄉創業致富典型事例
女性創業致富典型事例
大學生創業致富典型事例
大學生創業致富典型事例
農民創業致富先進事蹟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