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小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武德,是指"止戈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我國古代對"武"的理解是泛指軍事行動。《說文解字》上說要"止戈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亂,止息干戈,而求得***和平。"武"的原意並不是叫人們去"窮兵贖武"而稱王稱霸,恃強凌弱,怠意殺傷,滅人國家,占人土地,奪人財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樣做的話,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稱"武"的。"武"的含義是正義,如古代周武王討伐元道之紂王,死後被溢為"武王";岳飛抗擊金兵,死後被封為"嶽武穆王飛這種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讚美和頌揚意義的美稱。 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近代以來,人們把練習拳腳、刀、槍技藝稱為武術,其目的是為了防身和健身,並不是為了欺侮他人。我國武術界歷來有一個好的傳統,那就是尚武崇德。過去任何一個武術門派中如果出了敗類,都要按照本門派中的"家法戒律"歷數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門戶,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幹盡壞事之徒。古人尚且如此重視武德,我們今天的習武之人更應該繼承和發揚武德精神。具體地說,我們今天練習武術,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強體,防身自衛,同時也應具有主持"道義"的責任,比如說為了伸張正義,就應該做到"路見不平,見義勇為"。習武之人,應該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開擴的人,有正義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紀守法的人。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卻不諳事理,粗暴莽撞,遇事說不開,便一時性起,三拳兩腳,手起刀落地使人氣絕身亡,那將會給個人和社會造成多大的災難和不幸啊!因此,要求習武的人,都必須充分認識和完全理解武術的正當用途及習武的目的,都必須嚴格地遵守武德。

  一、尊師重道

  自古以來,武術界非常重視師承關係,強調“凡習武之徒,必須以賢為師,謙虛好學,尊敬師長,重陽武德”。武術正是在這種嚴格的、特定的師承關係約束下,在民間廣泛傳播與發展的。“尊師”,即尊重師長,一般指晚輩對長輩的俗稱禮儀,從學校和武術界來講,泛指學生對老師、徒弟對師傅的固定禮節。“重道”,即尊尚武德、愛好武術與道德修養,泛指人的品格與技能兼修的境界。

  二、謹慎擇徒

  擇徒是嚴格武德的第一關口。武術界有“未曾學藝先識禮,未曾習武先明德”,“武以觀德”等之說。謹慎擇徒作為一種手段,有效地限制了不法之徒跨入武林大門,保持了武林的純潔。

  三、除惡揚善

  武林歷來視不講武德者,視豪門惡棍為不共戴天之仇。要求習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壓邪,集中體現在“仁”與“勇”的結合。保衛國家抵抗侵略,是武德的最高體現。

  四、重義輕利

  重義輕利自古以來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按照武德的認識價值衡量,重義輕利實質是習武者對自我與社會的雙重認識,它能喚醒習武者既勇又武、剛強不屈的人格尊嚴,完善其披肝瀝膽、萬死不辭的信念,最終借武技行為去反映這種認識,追求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五、勤學苦練

  習武者必先學武德。這並非僅是社會的要求和約束,也不僅是事關自身品德修養的問題,而是直接影響到習武能否登堂入室,學得武藝的精髓真諦。這種修養也微妙地運用到技術和戰術上。
 

  至於在武功修煉中,“誨人不厭,學而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孔子的名句,同樣是武林的座右銘,並由此構成了眾多的專門武術諺語: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欲學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學不專,拳必濫”;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等等。

  這些集中反映了“勤學苦練”的重要性,併成為所認同的、有效的約束手段。

  相關閱讀:

  抱拳禮

  學武術要講武德,施“抱拳禮”是武術界的禮節。左腳上前一步,右腳跟上;並步的同時,兩手環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頂對著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彎曲,兩手手心向外前推。這樣做含義寬廣,其重點有三:

  ***1***武術界五湖四海皆兄弟;

  ***2***左手拇指彎曲,意在武術界內“莫稱大”;

  ***3***兩手環抱胸前手心向外前推,意在表示武術界的友誼永記心間。學武者以德行為先,經常遵守奉行武德,乃終生大事。它的難度不亞於武技,從某種角度講,修身修性方面的武德鍛鍊,要超過技術方面的難度。

中華傳統武德
傳統武德二
相關知識
武德小論
小學班主任管理論文班主任德育論文
論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武警部隊安全管理小論文
關於武警部隊安全管理小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李小龍大學時關於武術的論述
機械設計基礎小論文
幽默語文德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