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德一
傳統武德也是傳統武術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道德倫理傳統,在這一個傳統影響滋養下形成的傳統武德,作為武術文化事業中的又一景觀,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講,有它自身的特點。而相對於習武者而言,傳統武德又差不多具有一種普遍的精神指南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我們首先對什麼是傳統武德做一個概念的說明。所謂傳統武德是指長期以來在習武群落中形成的對習武者的行為規範要求,它協調著習武者之間的人際關係,影響著習武者的各類活動,在歷史資料中首先記有“武德”一詞的首見於先秦時期的一些資料,比如《國語》中記載著有“武德以修為正慶”,《尉繚子》也有講到“武德”,不過,《國語》中講到的武德和《尉繚子》中講到的武德,都是指軍隊開疆拓土,穩定江山的政治功能而言。
真正在武術意義上對習武者的行為規範要求,較早見於《史記》一書中。《史記》在《太史公自序》中是這麼記載的:“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可見司馬遷已經把良好的道德品質看成是習武者傳兵論劍的首要條件。傳統武德這個提法是很廣泛的,然而,傳統武德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有著自己的實際內容,由此構成一個有結構的文化存在,在我看來,傳統武德由三重結構所組成:
第一個方面,師門倫理,在中國傳統社會中,道德倫理綱常支配或影響著任何一個文化領域,在武術的傳承中,所有的拳種也基本上把種種道德倫理規範作為習武者入門後的第一個教習內容,著名的梅花拳傳人楊秉在乾隆年間所寫的《習武序》中就規定“凡立教之師,務要他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師開始傳授武技時,這個“他”指習武者,我們看到在習武過程中,已經明顯把反映習武特點的有關道德倫理要求放在首位。我們把這些基本內容稱為武德的倫理規範。
這種武德的倫理規範,從它的源頭看,很大程度上是對一般日常道德倫理的繼承,它的核心內容首先是孝和悌,孝,原指服從血親長輩的家長權力,由於師徒傳承,我們上次說過,師徒傳承的特點就是以模擬血緣關係為特點,因此,血親之孝也就自然轉換成服從以師為代表的傳統價值觀與要求。有一部拳譜中這麼說:“父母面前他不孝,師徒情場焉孝言?”也就是說,一個習武者如果在父母面前都不孝順,怎麼能夠在師徒之間凝結成一種情義呢?這句話反映的就是對於父母之孝轉換為師父情場。
在一個缺乏經濟保障體系的社會環境中,師父一旦有事,當然敬孝是徒輩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尤其對一些孑然一身或漂泊在外的人來說,這種孝道的要求就更為強烈,因為為師者一旦西去,徒弟還有披麻帶孝,安排後事的義務。如同《論語》中說的:“死,葬之以禮。”
悌,反映的是師門中的橫向關係,敬愛兄弟。反映在師門中,這種悌就是指一種橫向的人際關係,要求師兄弟之間敦厚和睦,這種要求在很多武術史料中是可以看到的。比如河北八極拳門中就明確要求,同門之間要以和為貴,不可逞自己之剛強,滅他人之志氣,不可以比試之勝負,隨引為呼朋,同室操戈。這種規定反映的是家門和睦,萬事興旺的觀念。
除了我們剛才說的倫理的內容,首先是孝和悌以外,第二個重要的方法是敬與誠,這原來是宋人禮學中為人達勝一個非常重要的修養工夫,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們沒有把敬與誠僅僅作為一種理論說教,而是力圖通過一種日常行為灌輸到人的思想觀念中去。傳統武術中也非常強調敬誠二字,並賦予了它自己的內容,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必須為倫理意義上的恭敬謙和,在康熙時期,學習梅花拳的人務要知安詳恭敬。梅花拳有一個習俗,每到年節的時候要設爐焚香,也需要以敬誠為主,少林拳學要求平時對師長不能有違抗以及傲慢之行為,至今不少拳門中依然把師視為三綱之一,恪守著尊敬師長之禮。這是從倫理道德層面來說的。
當這種道德倫理被賦予了武術文化意味以後,它同時也具有了訓練學上的意義。比如明代的內家拳中有五字決:“敬、緊、靜、勁、切”。這五個字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可見這個東西非同一般。這五個字自從明代以後,歷來都有人對它進行解釋,萬曆年間有一個大臣叫沈一觀***音***,寧波人,包括以後的黃百家等一些研究者,都對這五個字進行過解釋,從材料來看,許多人的解釋往往是用於道德倫理層面,但我們可以看到,黃百家曾經提出,這五個字是由七十二疊、三十五掌、十八發總結出來的東西,因此這五個字也帶有訓練學上的意義,對此,黃百家沒有作出具體的說明,而清末的陳鑫在他的陳式太極拳圖書中有一句話值得我們重視,他說:“打拳之道,自始至終不離一個靜字,能靜則能專心致志,專心致志有利於初學者在練拳時洗滌種種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這樣就可以開始學拳了。”陳鑫還有一個註解,打拳時直視敬,自然能夠中規中距。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與練拳的原則中規中距地進行練習。
從這種解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敬和武術的訓練有著一定的聯絡,所以中國武術研究院裡面藏有一本武術抄本,這個武術抄本的譜名叫做《軟門拳精華錄》,在這個拳譜中有這麼一句話總結得非常好,它說,“靜有敬德,敬崇動劍,得敬於靜,其靜乃真,真靜學記,記子得也。”***音***什麼意思呢?一個人能靜下心來學拳,是由敬誠而來的,靜了以後就能夠認真地學習。從安靜到恭敬,當然說,是對傳統武技的恭敬,這種敬是真的,達到了這種層面,那麼學習武術的技能就有了保障。這種交叉著道德里學與靜的要求的敬,就成為了武術訓練中的一大內容和特色。
我們可以看到,武德的倫理規範構成了傳統武德的重要基礎,也同樣成為了各個拳種重要的門規要求,在許多民間各自編印的一些拳譜中,這方面的反映就非常豐富了。1998年我在沛縣得到的一本《大鴻拳三晃寶拳譜》***音***中,列有“五學十規”,其中的規矩有:“立志氣,正心術,勝威儀,寡言笑……”基本上把對習武者的道德要求做了一個全面的概括。另外還有些沒有通過自己門規加以表述的,而是通過一些朗朗上口的拳言口訣提出要求,比如“操練工夫不可貪贏,不可妄為,師父告誡謹記在心,有法傳授終身在恩”等等。通過這些朗朗上口的口訣讓習武弟子從中牢記一個習武者日常的倫理規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結構的調整,傳統的武德倫理規範在各個拳門中有著不同的變化,有的相對淡化了,但有的依然恪守,比如一本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編印的六部架拳譜中,訂立了十三條拳門弟子禮儀,分別對習武弟子從站相、坐相、語言、應對、進退等各個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通過以孝悌、敬誠為主體內容的道德倫理規範和許多習武實踐中的教學手段,力求把這些內容灌輸到習武弟子的心目中去,使得傳統武德的這些道德要求逐步轉化為習武者內心的價值認同和自覺行為,應該說這方面傳統武德的內容以及教學手段,到今天依然有著它的時代意義,我們應該看到它的時代意義。這是第一層結構,指日常的道德倫理。
武德的第二個結構是什麼呢?體膚磨礪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是一個使用率很高的詞,我們談一個人有堅韌不拔的信心,一個人有道德品質等等,按照我的理解,所謂意志品質是指個人在具體實踐中自覺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由於這種心理特徵與道德實踐發生著緊密的聯絡,因此,人們習慣上也經常把意志品質歸入到道德途徑中去,稱為道德意志品質,作為對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之一。
如果說意志品質在當代競技體育中主要表現為運動員的頑強拼搏精神,讚美的是一種力的偉大,那麼在傳統武術中強調的這種意志品質是習武者通過體膚磨礪而達到的人格完善,是一種對德的頌揚,兩者之間並不完全一樣。在五代時有一本書叫《角力記》,作者叫調露子,調露子在闡發兩兩相當的角力活動價值時說過,這種角力活動具有“先勇氣,亮智巧,提膽量……”的作用,通過角力這種活動使人提高自己的勇氣,比較雙方鬥巧鬥智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膽量,成為一個有膽氣的人物,通過這類活動,顯然包括了勇能達德的內容。德,有的時候要通過勇來加以表達。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在實踐活動中獲取對道德法則和道德內容的理解,繼而在他的社會實踐中加以體現,對習武者而言,從拜師學武到學有所成,既是武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逐步昇華對武德理解的過程。一部書中說過“苦練工夫,體得先言”,在你刻苦的訓練過程中,體會前人的東西,體會前人的文化成果。所謂體練工夫,事實上就帶有這樣一種道德指向。
另一個方面,傳統武術理論中有這樣一個認識,良好的意志品質是習武者能夠習得武技真諦的保障,五言中有一句話“德薄藝難高”,道德低劣的話,那麼你的技術水平就很難有所提高,表述的也是這樣的意思。這一種意志品質,本身也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來構成,哪三個方面呢?簡單說來,主要是由習武者心無旁騖的專心,刻苦磨礪的苦心和以生死相許的恆心三個方面的內容,專心、苦心、恆心來體現。
看手相知生男生女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