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中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心意拳是拳功一體的上乘拳法,屬於短打類拳術。但心意拳注重實戰搏擊和內養內保相結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武術中將人體和四肢分稱三節,即梢節、中節、根節。

  就全身而言,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腿為根節;就上肢而言,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就下肢而言,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

  腰和胯在三節中稱中節和根節。腰和胯在心意拳的勁與力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心意拳起於足發於腰,腰為主宰,胯是產生爆發力的源泉。腰胯齊動是來催動身體向前和向下的運動。

  首先我們要做到腰擰。擰腰是身體擰轉的抻拔,擰腰正跨,也是最佳的發力狀態。胯是調節上下肢協調,是產生爆發力的源泉,是體重的承擔者,胯也是腰與腿連線的重要樞紐。胯在形意拳中也是技擊進攻的武器。胯在心意拳演練中要保持正而不斜,胯正腰才擰。我們在做向下的運動中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在形意拳八字功的斬字功和棍的下劈棍中,可以充分的證實出胯正腰擰的勁與力。在腰和胯行進中必須做到收臀和含胸拔背因為胯和臀是連在一起的所以說那個全可以如果臀不收而突,也就是撅屁股必然會挺胸,身體自然前傾,身體前傾,重心必定不穩,身體不穩,力自然就會虛弱,也就不會充分發揮腰胯的力量。胯正擰腰在向前的運動中可以縮短行進的距離,並可以使肢體的向前行進的速度加快,加強打擊的強度。

  我們在日常的心意拳習練中始終做到胯隨腰動,身隨步行,上下合一。

  心意六合拳的“中節”為用

  心意六合拳重視整體,反對區域性,尤其強調勁力產生的“整”,譚全勝老師常說:“傳統武術講究發勁,不是用力,不能做區域性之功。”從勁力的發放的角度來分析“整”,要有以下要素:1.傳導通暢;2.疊加最大化;2.穿透性要強。

  心意六合拳運動時要求三節做到“起、隨、追”,此三字講的就是勁力的傳導關係,希望大家用心品味、體驗。勁力的傳導一定要通暢,否則練拳不但難以獲得 技擊性,而且嚴重者還會導致機體受損,如肩關節、胯關節沒練好,則容易導致肩、胯的區域性損傷,甚至脊柱畸形,這是力量“窩在區域性”所致。為此,要求學者注 意以下幾點:1.加強關節周圍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的彈性、延展性。武術中“筋長力大”就是此意,打基礎階段一定要合理的“抻筋拔骨”。心意六合拳 入門之始,常讓習者練習“雞步”,如左足前則右肩前,形成“拗式”,這樣肩、胯與脊柱間各關節受牽拉最大,起到對筋骨的抻、擰、拔、裹之作用,對勁力通暢 非常重要,也是提高身體速度、貼身發力的基礎,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雞步”對胯的鍛鍊作用非常大,譜雲:“雞有獨立穩固之功”,胯的鬆沉、轉換可以在練習雞 步中得到。各家拳法均要求速度,但著眼的方向卻不盡相同,拳擊、搏擊術等以速度球、手靶等訓練,按照每秒打幾拳來判斷速度高低,以肢端梢節速度為重 點,而心意六合拳卻追求“身速”,要求“身子”速度,不是表象的拳、腳的速度快,從實戰的角度考慮,這才是真“快”。2.關節之間要有合理的角度。工人用 軟塑料管傳載水去澆灌路邊的植被,如果軟管區域性形成一個很銳的夾角,那麼水流則不暢,夾角處的壓力也會增加,造成區域性破損。人體的勁力在關節處最易 “折”,拳中要求“肩鬆且撐、襠圓”等均是防止勁力“折”。拳中背圓、牮柱式、頭頂項豎、尾間下沉等要求也有此意。

  拳術的本質在於技擊,技擊性的首要條件是勁力的透、整、殺傷性,但傳統武術要求的勁力有別於區域性肌肉收縮產生的肌力,它是在意識引導下以及氣的催促 下,以人體中軸線大關節脊柱、肩、胯為樞紐,通過骨骼槓桿作用、中軸線附近深層肌肉協調收縮核心部位肌肉及外周肌肉配合下表現的特殊力量,它既不 同於現代體育運動中的“爆發力”,也和柔軟體操的“軟綿力”相異。勁力要像巨浪般,有起、落、翻,心意六合拳先賢稱之為“翻浪勁”。

  如何使勁力達到上述要求?

  一、要求形要合規合矩

  心意六合拳講究“六合”,其中“外三合”要求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這是就形合乎規範的基礎,也使勁力疊加有方向性,否則方向不一致,又怎能 談及“整”?當然“外三合”不是擺個空樣子,要找到關節面之間、關節陰陽兩面之間的既矛盾又統一的關係,拳中稱為“縮中有展,展中有縮”、“縮展二字一命 亡”,其重要性習者不可不知。很多習者定式時拳架很合乎規範,但運動時則散亂無章,還是沒有真“合”,要知道運動中的“合”才是最重要的。心意六合拳強調 雙邊練法一左一右旨在周全左右,強化動態的“整”與“合”,習者需認真練習,如“搖閃把”不但有單邊的練法,而且有雙邊的練法,很多初學者不明先輩的 苦心,認為練習其中一種即可,這是不對的,畢竟其一為強化單邊腰胯、另一為強化勁力前後轉化,很多習者只會一邊打法如左腳在前,白白浪費了自身的潛 力。

  二、把握運動核心部位訓練

  在近幾年間的力量訓練發展中,發展運動員重心周圍肌肉力量的核心力量訓練Core Training成為國外眾多體能訓練專家和教練的研究熱點。從2003年開始,美國國家體能協會NSCA的體能訓練雜誌,每年都有研究核心力量訓 練方法的文章,國內於2008年左右在天津體育學院學報博士論壇發表相關研究論文,瑜伽訓練中也強調“核心穩定”。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訓練能更好地提高競 技成績。國外主要利用瑞士球、平衡板等方式在不穩定的支撐面上訓練。武術自古就要求“身勁”,這是中華民族先輩們的大智慧,較之西方近年才開始關注要早幾 百年,從訓練核心力量的方式、方法上有較西方競技體育有所不同,有相關專長的傳統武術習練者可以進一步研究,以使我國武術優勢彰顯。心意六合拳一直強調 “中節”,拳中雲:“中節不明渾身是空”,中節訓練實則著重於腰胯、肩胛帶區與脊柱。本人僅從肌肉的角度來簡單分析,心意六合拳要求:裹襠髖內收肌、 含胸拔背前鋸肌、胸橫肌、頭頂項豎、尾間下沉豎脊肌、髂腰肌、氣沉丹田膈肌、腹橫肌、腹斜肌,在以上狀態下,有使背部向腹部包裹的感覺縱 向、橫向兩面,如同伏地而待撲食之虎。在前文談過,人類和虎豹的差異大概如下:虎、豹的背肌發達、延展性強、力量大;虎豹的胸、腹部肌肉較為弱、延展性 差;虎豹撲食之力以脊周肌肉為主。心意六合拳古時也有稱“獸拳”,視身腰部訓練可謂是重中之重,拳中稱:“一枝動,百枝搖”、“心要動,內要提,外要隨”、“手起似虎撲”,此“一枝”則是主幹,位於中線。心意六合拳習練確有很多和別家不同的要求,譚師常說:“多見樹,少見人”,確有良益。練過盤樹的人 都體會到同樣粗細的樹木,靠擊活樹反彈力大,而靠擊枯木時明顯反彈力小,同樣盤練者如果用肢體力量不僅疼痛而且沒有勁力,而應用身勁則肢體受反擊而致疼痛 感小,勁力發放也流暢。簡而言之,不管樹木還是人體,“主幹”最重要。上面我提到的肌肉都位於人體中線附近,位置也較深。與調整人體穩定、協調、瞬間位 移、傳遞力關係密切,而且上述肌肉通過筋膜連成整體具體分析已經另文專述,通過上述姿勢調整可以感知這種連通,並且使相互之間潛在的功能整體性、協 同性表現,應用於武術就是改變後天拙力,使勁力得以生成。盤拳、站樁時要求“鬆”,主要是淺表的肌肉、非核心部位的肌肉儘量放鬆,使維持姿勢、提供中軸 軀幹力量的肌肉起主導作用,如此盤拳、站樁時,方有“整體如一”、“內提外隨”等感知。拳中稱“鬆而不懈”,個人認為“鬆”主要為淺表、非核心部位的 肌肉,“不懈”主要指核心部位、較深的肌肉。心意六合拳以“雞腿”、“龍身”、“熊膀”的要則、相應方式來達到強化身腰核心部位,更以“二節棍”長度為 每節一米左右、“大槍”大杆來進一步強化。

  三、減少橫向移動範圍

  譚師在教授我們習練心意六合拳時,很講究“片身以入”,我認為“夾縫中求生存”的表述很合理。盧式心意六合拳講究以“龍吊膀”、“搖閃把”、“追風趕 月”作為老三篇,意義深遠,為盧嵩高先生為後學者能儘快步入拳學之門而作的“點睛”和“提攜”。“龍吊膀”就很強調“夾縫中求周全”,只有這樣才能找到 “龍腰”、“肩之起落”,也只有這樣才能進身。“未習拳技先明理”,不明理難以習好拳技,更難有所弘揚和革新,這樣傳承下來的只是空“殼”。很多拳家反 對、批判心意六合拳,認為“心意六合拳在直線上行拳是不科學的,因為穩定性差,也不符合實戰時的要求”,這是“外行話”。我上大學時住集體宿舍,夏天大家 都用盆接自來水沖涼、洗澡,在高峰時刻用水人一多,水流則很慢,於是在水龍頭上接軟塑料管直接對身體衝並且將排水端管口壓扁,不僅方便而且速度也大,排水 端若很小,則水流衝擊身體力道大。心意六合拳不僅要求雙足行於一線,也要減少雙肩、雙胯的橫向移動範圍,實是高明之舉,後習者若不明先輩苦心,則枉習拳 技。拳中雲:“牡丹花開滿樹紅,到老結果幾個成,可嘆先輩傳藝苦,今得衣缽有幾人?”希望習者用心練拳,拳無好壞,差別於人。

 

心意拳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形意拳的沉勁源自於鬆
相關知識
心意拳的中節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擊特點和實戰真言
心意拳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心意拳的靈驚和六合
心意拳的拳勁訓練
洛陽心意拳的簡介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內容特點
心意拳的簡介
心意拳的相關知識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