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有哪些拍攝思路
風光攝影,是以展現自然風光之美為主要創作題材的原創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築攝影等*** ,是多元攝影中的一個門類。從攝影術誕生那天起,風光攝影就獨佔鰲頭。下面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瞭解自然光
要弄清楚陽光是如何落到景物上,又如何被景物表面反射和吸收,這需要不斷實踐和摸索。精通用光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去控制光,而是要學會如何發揮光的作用,最有效地使用光。拍攝時應該全面分析光線以及它在整個拍攝場景中的分佈,這一點必須牢記在心。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對拍攝地的體驗和理解
我們拍攝照片基於我們對拍攝地的感受和詮釋。但是照片的鑑賞者從來沒有到過拍攝現場,他們會以一系列不同的標準來評判照片。攝影活動是一項個性化的、主觀的、創造性的活動。我們永遠不能確定拍攝某一特定照片的衝動來自何處。也許這種衝動是來自大量先前看過的景象。這些景象絕大部分已不能被清晰地回想起來,而那些印象卻累積起來並紮根於攝影師的腦海中。換句話說,沒有什麼比識別或回憶這兩種思維活動更能激起我們的拍攝靈感。
常常聽人說“能拍攝到那樣的光線效果,你真幸運!”但事實上,這與運氣毫無關係。捕捉最好的光線效果就像是玩一場等待的遊戲。成像前,我們常常懷著喜悅的心情等待著,攝影中的大部分樂趣就在於此。我們在等待中遐想,享受著一種企盼的愉悅。所謂的“運氣”,其實只是捕捉到的機會而已。
所有拍攝必定會面臨一定的不可預測性,這就是攝影過程中緊張感與愉悅感的所在。十全十美的影像總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且理應如此。對於攝影師來說,挑戰就在於要試著儘可能精確地預測拍攝效果。這意味著攝影師在拍攝前應該對可控制的因素做一些謀劃。一個一味寄予好運的攝影師,就如同一個還未確定食材是否具備就開始烹調“招牌菜”的主廚。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縝密的謀劃
對於風光攝影,我提倡精心地計劃並採取軍事化般縝密的方式。正如一位將軍計劃佔領要塞一樣,拍攝一張照片也要制定周密的計劃,關注每一細微環節。理想的光線雖會出現,但時間短暫,且難以與你“巧遇”。有些日子,光線過強,亮度過大,超過影像可承受的亮度範圍,但終有一天,光線條件會好得不可思議。你會高興地發現時間、地點和光線都符合要求。正是這些時刻,光線似乎將一切都按照你所希望的完美地融為一體,這種經歷令人欣喜若狂。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瞭解用光特點
我們知道,在英國拍攝懷特克利夫斯懸崖,用側光可以凸顯它的形態和輪廓;而在美國拍攝布賴斯峽谷,經驗告訴我們,用逆光可以將它那鋸齒般的形狀表現得更為鮮明生動。那麼在其他地點進行拍攝,什麼光線才是最佳的呢?我們又怎樣確定什麼光線才是最佳的呢?我們主要可以把握兩點:光線的眾多功能之一就是幫助緩和照片本身二維的侷限性;我們拍攝時應儘可能利用光線加強照片的景深。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照相機的位置
不要一站在某處就隨心所欲地舉起照相機拍攝。許多人拍攝時都會兩腿略微分開,身體前傾***所謂的攝影師最典型的站姿***,這樣的拍攝姿勢是最容易不過了。但是,我還是要提供一個有益的建議:在確定拍攝的具體位置和高度之前,最好先別忙著舉起你的照相機。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重遊與回顧
每次我們回顧一張照片,都會發現有些要素在照片中顯得效果不佳,而其他要素可能比實際場景中的更富表現力。我們拍攝的地點和景象都是變化的,即使它們被定格在膠片上,我們仍可以從中吸取新的經驗教訓。關鍵是研究照片,並試著回憶是什麼在最初吸引了我們。雖然這種最初的感覺總是很模糊的,但是離開照片中的拍攝場景之後,如果再次見到類似景象,我們有希望能重獲這種拍攝靈感。
使用景深預覽裝置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在照片的哪一部分***通常是天空***使用中灰濾鏡。這個方法將確保在某一光圈值下使用哪一種濾鏡能達到最佳效果。如果將中灰濾鏡與測距器連動式照相機配合使用,精確度不會特別高,因為攝影師無法預測到照片的真實效果。一些中等畫幅的測距器連動式照相機在機背裝有一塊磨砂玻璃屏,這樣就能提高精確度。不管哪種濾鏡在使用時都得謹慎,如果濾鏡的使用留下明顯的痕跡,那麼拍攝就會失敗。
對攝影家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利用最佳的光線條件。而後期製作會新增“欺騙性的”光,因此應該減少對照片後期製作的依賴。風光拍攝得好壞,各種濾鏡常常起到關鍵作用,因為只有通過一些光學處理手段,我們才能創作一幅勝過“眼見”景象的“心目中”的影像作品。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測光
我們應該信賴照相機的測光系統嗎?只有全面瞭解測光,才能分辨光的亮度。當今照相機的測光系統十分先進,憑藉數碼直方圖就可以瞭解曝光曲線,以此做出調整。不過,手持式點測光表也很有用,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隨時掌握光的強度及變化。
雖然人們從來都不能完全準確地預知光線的變化,但攝影師必須研究光線的特性。比如,溫暖美麗的夕陽通常會給地中海的景物抹上一層琥珀色,人們認為這種光線是地中海特有的,但在歐洲北部也可以拍攝到同樣的光線。儘管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但這卻是事實。世界每個角落都擁有它們獨特的迷人光線。
方形的攝影畫幅是不常用的,但非常適用於設計型的照片。人類的視野近似於橢圓形,如果用全景拍攝的話,方形的畫幅會與之衝突。想到畫幅的問題,多年來的實踐證明,35mm畫幅***感光面積36mm×24mm***是最理想的。許多人都喜歡廣角的全景照相機,確實,在這類攝影中湧現了許多出色的攝影者。但是我勸您在購買全景照相機前先試用一下,不要迷信單純地加大畫幅就會提高你的攝影技術。雖然全畫幅照相機的確可以在你選景時讓你看到更多的景物而幫你做出決定,但攝影技術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攝影師的洞察力。
許多人必定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設計感與美感。畢竟,我們是自己決定家裡的佈置——哪裡擺一張桌子,哪裡放一面鏡子,哪裡掛一幅畫,這些都涉及基本的構圖規則。簡單來說,就是怎麼佈置看起來“恰當”或“奏效”。我們需要參考規則手冊來做這些事嗎?當然不用。我們是通過生活經驗和日復一日的居住過程來判斷的。
請不要迷信攝影的每個方面都必定有一個理性的解釋。攝影是一種純視覺的體驗,而攝影作品通常傳達的是一種資訊,並依賴觀賞者的想象來實現它的含義。當然,一張照片——特別是紀實性的照片——蘊含著更深層或更微妙的意義。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攝影技術與創作
人們經常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藝術家是否擁有某種天分?我認為只要刻苦練習,諳熟攝影過程和細節,攝影技術就可以有所提高。那麼究竟哪方面可以提高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之後,每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某一“特徵”,也就是每人特有的創作“手法”。這是因為自然風光中存在一系列不斷吸引我們的各種形狀,每次當我們發現這種或那種形狀的景物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拍攝。許多人認為正是這樣的拍攝模式最終導致形成一種重複性的風格。也許就是這麼回事。不過,這並不影響藝術家從中獲得快樂。我相信對藝術家而言,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一直做下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此等事物的認識。這對攝影創作者或其他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意義非凡、至關重要的過程。也許發自內心的聲音就是你唯一需要的聲音,對吧?
攝影的個性化創作在於真實,也就是對我們自己而言是真實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從拍攝中所得到的樂趣。拍攝時最好先明確拍攝的意圖,隨意拍攝是錯誤的、不科學的拍攝方法。我們所拍的影像應該是我們與周圍環境交融經歷的二維顯現。所以,所有藝術家都應該竭盡所能地拍攝屬於自己的照片。
每位風光攝影師都希望自己在拍攝每張照片時能配製一塊中灰漸變濾鏡。我們知道,人的眼睛與大腦相連能夠捕捉到廣泛的亮度範圍,而膠片和光敏元件能夠記錄的亮度範圍則遠遠小於人眼。攝影中,一套中灰漸變濾鏡可以輔助壓縮拍攝物體的亮度範圍,從而確保照相機捕捉到所有有價值的東西。對於高質量的風光照片來說,濾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使用得當,偏振鏡也可以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濾鏡,其功能僅次於中灰漸變濾鏡。
用照相機完成一幅作品是件令人極其高興的事。構圖和架構的過程就像是在與各個組成部分作鬥爭,為的是使它們緊密連線、相互關聯。對我來說,風光攝影的樂趣在於透過鏡頭拍攝的過程,而不是在後期製作中。在我看來,力求用照相機完成照片拍攝,終會使人生經歷更為豐富多彩。
在看照片的時候,我們的目光首先會落在哪裡呢?目光是落在我們希望的那一處,還是被一個留在照片上的意外景物吸引而分了神?不管影像是否悅目,眼睛和大腦在接觸到它的千分之一秒內就會有所感知。如果照片中的任何一部分與主體衝突,不能突出影像,那麼目光就會被引離,最終影像就會受到排斥。這也許正是觀賞者在第一眼看到照片時不欣賞它的原因。當然,一旦有了不好的感覺,就很難再產生好感了。
風光攝影拍攝思路:照片的裁切
裁切也許是攝影方面最有誘惑力的事。我們可以大刀闊斧地對拍攝景觀橫裁豎切,儘量不留痕跡地裁切出一幅理想的畫面。如果照片裡有一堵牆或一條河,或者有任何連綿不斷的部分,那就肯定需要有一個裁斷的點。將這個斷點處理成它的出口還是***,裁切時我們必須仔細考慮。比如說一處山坡,是沿上坡裁還是沿下坡裁呢?我個人更喜歡後者。
以上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的朋友可以收藏喔。
攝影大師風光攝影創作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