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如果把培養人視作營造高樓大廈,那麼,教學計劃則是培養人的施工圖,七年級的科學教學計劃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一、學期全冊教材分析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絡,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元號。

  科學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資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地球與宇宙、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巨集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同時沒有出現公式,也不要進行定量計算。

  二、本學期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入門》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初步掌握實驗、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形成測量的基本技能;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溫度計和托盤天平。 教學難點是: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及讀數,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

  《觀察生物》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分類方法,知道合理的分類有助於科學研究;體驗生物的個體組成與群體組成與其它物質一樣都是有層次性的;學會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瞭解簡單的探究過程;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知道細胞的結構、分裂、生長、和分化,知道動物與植物的區別,知道多細胞生物的組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顯微鏡的操作技能,生物分類的理念的建立,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等生理活動,組織、器官、系統以及對微觀世界的認識能力。

  《地球與宇宙》的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造衛性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和比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差值,闡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球體。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圖表,知道經緯度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通過地球儀和經緯網的閱讀,瞭解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過活動課,製作小型地球儀並進行討論和評比;通過觀察平面經緯網圖的製作,瞭解地圖的繪製,通過各種常用地圖的閱讀比較,瞭解地圖三要素;學習使用常用地圖,開展地圖上的“假想旅行”;通過活動課,繪製平面示意圖。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學習找北極星;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通過探究活動,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通過實驗觀察,瞭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型別;通過望遠鏡觀察和圖片觀察,瞭解太陽活動型別、週期及對地球的影響;瞭解月面上的環形山。通過觀察圖片等,瞭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徵。 教學難點是:地球形狀的證明;東西半球劃分界線的觀察判斷;小型地球儀制作中地軸傾斜的判斷和地球儀評比要素的歸納;經緯網地圖投影的觀察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平面示意圖繪製的步驟;活動星圖的製作;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陽活動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建立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空間概念。

  《物質的特性》的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溫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1、2 班的科學教學任務, 共有學生66人。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2、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絡社會,聯絡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充套件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為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篇二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閱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與探究]本欄目設定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 [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資訊科技的興趣,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資訊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共八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裡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四、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資訊與資訊科技

  第1課:資訊的特徵 1 課時

  第2課:現代資訊科技與生活 1 課時

  第3課:計算機探祕 1 課時

  第4課:使用計算機管理檔案 2 課時

  第5 課:資訊保安資訊道德 1 課時

下一頁更多精彩“”

七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上音樂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英語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地理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政治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地理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生物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案例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體育教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