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起源和發展
乒乓球是一項歷史悠久,且深受人們喜愛的體育運動,對於它的起源有著不同的觀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起源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空心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國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a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註冊商標。Ping-pa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在日語裡,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檯叫Ping-pong table,檯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單人比賽原來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每局21分***,2001年改為七局四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檯,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後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在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於乒乓球運動。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乒乓球的變革
1927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正式成立,並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但都是木製的,球彈出後速度慢、力量小,沒有什麼旋轉技巧;打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球在兩者之間推來推去。
1936年,第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匈牙利布拉格舉行,大賽中出現了令人驚歎的局面。男子團體冠軍爭奪賽,在羅馬尼亞和奧地利進行。比賽從星期天21時進行。熟料雙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於打法相同,雙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戰術,不肯輕易挑絆,而且企圖從對手的失誤中取勝。比賽進行到三時還是2:2。當地規定,公共場所必須在3時關閉,惹來了警察干涉,最終耗時31時奧地利才以5:4戰勝。
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採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項次,佔歐洲隊的一半。但這種球拍只能以製造下旋為主。人人皆此,磨來守去,即使奪得了冠軍也毫無意義。
20世紀50年代初,奧地利人發明了海綿球拍,日本運動員道德在世界比賽中使用,並一舉奪取得第十九屆世界錦標賽的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由於日本運動員利用這種球拍創造的遠臺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發球搶攻威脅大等優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勢。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佔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後,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臺長抽加祕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並連續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中國近臺快攻的優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臺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於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臺快攻打法之長,創造出適合於他們的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迴旋餘地較大。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交往和學習研究的加強,各種打法互取長短,使乒乓球技術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和提高。比如,中國近臺快攻、直拍快攻結合弧圈球、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術,均有所發展和創新,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已擁有186個會員協會,是世界上較大的體育組織之一。
1982年,國際奧委會關於從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的決定,推動了乒乓球運動更快地發展。
“小球”變“大球”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後,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網加高等建議,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此後,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髮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眾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
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乒乓球的其他變革
此外,乒乓球運動的改革還有“實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無遮擋發球”。從2008年9月1日正式實施“禁膠令”,改用無機膠水。有揮發物的溶劑膠水通常被稱為有機膠水或快乾膠水,其主要成分是黏合膠體和有機溶劑,後者是指低毒性、有揮發性、能溶解黏合膠體的化學溶劑,其中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成分,國際乒聯對膠水中的有毒成分有一定的限制標準。有機膠水能增加海綿彈性、提高擊球速度,每名運動員在參賽之前都需要給球拍刷上數次膠水,這也被視為乒乓球比賽的必備武器。無機膠水既無色也無味,稀釋度近似水,不會增加海綿彈性,只需要刷一次,這種膠水的底板易清潔,不留任何殘留物。
中國
1904年12月乒乓球運動從日本傳入中國。開始是由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闆王道平從日本購回10套乒乓球器材,並在店內作表演,於是買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漸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後推廣了這項活動。當時的乒乓球拍是木拍,板面光滑,很難使球產生旋轉,所以打法只有推擋和抽球兩種。
國際象棋的起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