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種植豬苓的技術
豬苓,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樹花屬藥用真菌,子實體幼嫩時可食用,味道十分鮮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豬苓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豬苓的栽培技術
豬苓,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樹花屬藥用真菌,子實體幼嫩時可食用,味道十分鮮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狀多樣,是著名中藥,有利尿治水腫之功效,含豬苓多糖,試驗抗癌。該真菌子實體大或很大,肉質、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圓形白色至淺褐色菌蓋,一叢直徑可達35cm;菌蓋圓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邊緣內卷,被深色細鱗片,寬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幹後草黃色;孔口圓形或破裂呈不規則齒狀,延生,平均每毫米2-4個。其孢子無色,光滑,圓筒形,一端圓形,一端有歪尖。豬苓多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坡度20-50°的向陽山地、林下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植被多為闊葉次生林。
豬苓的人工栽培栽植概述
別名野豬糞、地烏桃、粉豬苓等。
為多孔菌科多孔菌屬植物豬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Grifola umbellataPilat] 的菌核。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滲溼之功能。近年來發現豬苓有抗癌作用。用於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水腫,小便不利,熱淋,尿急,尿頻,尿道痛,口渴,飲水則吐,受暑水瀉,黃疸等病症。在我國分佈較廣,河北、山西、河南、遼寧、吉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省均產。陝西省的安康、漢中、商洛、寶雞、長安、渭南等秦、巴山區有野生。
植物特性
豬苓為擔子菌綱多孔菌科,菌絲特化形成菌核。菌核呈長形塊狀或不規則球形,稍扁,有分枝幹姜狀,表面灰黑或白色至淡褐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豐收,乾燥後堅而不實,斷面呈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質化。子實體從理於地下的菌核內生出。菌柄往往於基都相連或大量分枝,形成一叢菌蓋,總直徑達15釐米以上。菌蓋肉質,乾燥後堅硬而脆,圓形,中央為臍狀,表面近白至淡褐色,邊緣薄而銳,常常內卷。菌肉薄,白色。菌管與菌肉同色,與菌柄呈延生;管口圓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個。
生長特性
喜肥沃溼潤、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豬苓在地面下5釐米溫度8~9℃時開始生長,15~20℃時生長最適,25~30℃菌絲停止生長,進入短期休眠,或者長出子實體,度過不良環境,以孢子繁衍生息。秋末冬初,地面下5釐米,溫度低於8℃又進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為豬苓菌絲的活躍生長期。
豬苓的生物學特性
豬苓具喜冷涼、陰鬱、溼潤,怕乾旱的特性。在地溫5-25℃條件下均生長。西北產區地溫在17-19℃時生長良好,10℃時萌發,22℃時子實體開放;華北產區平均地溫達9.5℃時萌發,12℃左右時新苓生長膨大,14℃左右時新苓萌發多,個體增長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質土、砂壤土,為宜。
豬苓的生活史分擔孢子、菌絲體、菌核、子實體四個階段。擔孢子是子實體產生的有性孢子***長卵狀橢圓形,一端有尖,無色,平滑,7-10×3-4毫米***,萌發後形成初生菌絲體,初生菌絲體質配後產生雙核的次生菌絲,諸多次生菌絲緊密纏結成菌核。菌核主要是儲存養分,耐高、低溫和乾旱。在不適宜的條件下,能夠長時間保持休眠狀態,遇適宜的溫度、溼度和營養條件,即可在菌絲體的任何部分萌發產生新的菌絲。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層5釐米處溫度達到8-9℃時,菌核開始生
長,菌核體上萌發出許多白色毛點,隨著氣溫的升高,毛點不斷長大變厚,形成肥嫩有光澤的白色菌核,逐漸向地表生長。8、9月地溫達12-20℃時,菌核生長進入旺盛期,體積、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澤從基部到中間由白變黃。此時如遇連陰雨天,空氣溼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長出子實體,開放散出孢子。隨著地溫下降,子實體很快枯爛。10月以後,當地溫降至8-9℃時,豬苓停止生長,進入冬眠。翌年春又萌發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繼生,群體合聚形成一窩。土壤肥沃,營養豐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稱"豬屎苓";土質瘠薄,養料不足,結苓小,分叉多,俗稱"雞屎苓"。在外界環境條件極端不利時,豬苓將停止生長,菌核老化,色澤變為深黑色,核體出現大小孔眼,直至腐爛。
豬苓與蜜環菌的關係,是一種寄生與反寄生的營養關係,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共生關係。***常用中藥材***
豬苓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最好選擇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東南或西南即半蔭坡,土層深厚、腐殖多,疏鬆的砂質壤上。植被物為樺木、橡、槭、樺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豬苓進行繁殖。
3.栽培時間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這時豬苓正度過休眠期進入生長期,密環菌也處在生長期,兩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關係。
4.栽培方法
採用坑栽,一般坑深50釐米,長寬各70釐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壞森林,又能給豬苓創造適宜的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壞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長有密環菌的朽樹根、樹枝、樹皮作菌種和砍的新樹棒***粗約10釐米,長50~60釐米的短節***堆放在坑內,蓋土20~25釐米,溫度適宜,經過1~2個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準備栽天麻的菌材,或栽過天麻尚未腐爛又沒長雜菌的老棒來栽培豬苓。一窩用5根菌棒,下種菌核0.18千克。栽時選完整無傷的新鮮野生小豬苓,或把豬苓核分成小塊,每塊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壓緊使菌核扯斷的菌絲斷面與菌材緊密結合。一根菌材上可壓放苓塊7~8個,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類推,一般只栽一層,最好蓋腐殖土20~25釐米,略高出地面,兩年後可以採挖。
豬苓的採收加工
豬苓多年生習性,一兩年內產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時期。收穫中要注意表面土層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採收,以夏秋季採收為好。色黑質硬的稱為老核,這就是商品豬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豬苓。色澤鮮嫩的灰褐色或黃色豬苓,一般核體鬆軟,可作種核。
在收穫時要去老留幼,將已收穫的豬苓菌核去雜刷洗,弄得乾乾淨淨,然後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幹後即可裝運銷售。用麻袋或竹籮裝,放乾燥處儲存。
豬苓外皮烏黑光澤,體重,堅實,斷面潔白或黃色者為佳。
豬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