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適合喝什麼茶
在中國喝茶那是老年人最喜歡的,而青少年朋友並不是太感興趣,但你要知道喝茶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是十分有益的。那麼冬季想要養生可以喝什麼茶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養生適合喝的茶
一、活血補身養生茶配方
材料:黑豆100克、蘇木10克、紅糖適量、清水700ml。
方法:
1、將黑豆用清水洗一下,瀝乾水分後備用。
2、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蘇木和黑豆,將黑豆煮熟後取出蘇木和黑豆。
3、之後再加入適量紅糖,將其攪拌融化後即可食用。
功效:在經期後期或經血量少時喝茶,可以呵護虛弱的身體。黑豆可抗擊衰老,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到黑豆對延緩衰老、治療腰膝疼痛很有效果,另外,想補腎、烏髮的女性也可以經常引用這道茶。黑豆的營養價值與黃豆不分上下,藥用價值高於黃豆。
小貼士:這道活血補身茶有不易消化的特點,所以消化功能較差、尿酸、通風患者不宜過度食用。
二、補血養生茶配方
材料:綠豆30克、紅棗30克、紅糖適量、清水500ml。
方法:
1、把綠豆和紅棗清洗乾淨後瀝乾水分備用。
2、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將綠豆和紅棗下入鍋中,以大火將其煮熟後轉為小火,煮到豆爛。
3、加入適量紅糖,過濾殘渣取湯汁飲用。
功效:如面有菜色可每天引用一杯,半個月就能擁有好氣色。縁豆清涼解渴,具有清熱消暑、利尿、潤喉止渴、明目降壓的作用。
小貼士:因為綠豆性涼,所以脾胃 虛寒,有腹瀉情況的患者不適宜經常食用。另外,因為綠豆會產生脹氣,所以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也不宜過量食用。
三、消炎明目養生茶配方
材料:黃豆30克、桑葉15克、清水700ml。
方法:
1、將黃豆、桑葉清洗乾淨後瀝乾水分備用。
2、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下入洗好的黃豆和桑葉,以大火煮沸騰後,轉為敘慢熬。當豆煮爛後即可關火,過濾掉殘渣,取湯汁飲用。
功效:消除急性結膜炎帶來的紅眼,可飲用此款養生茶。黃豆植物中的肉類食物,黃豆中含有的卵磷脂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經常食用黃豆,可以改善心血管疾並老年痴呆症和女性更年期等症狀。另外,黃豆含有的豐富蛋白質,更被人們稱作是“農地中長出來的肉類食物”。
小貼士:黃豆含有較高普林,所以痛風、尿酸過高的患者不宜過量食用,在痛風發作時不要食用。黃豆較不易被消化,所以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也要適量食用。黃豆中的胰蛋白酵素抑制劑會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所以建議一定要煮熟後再食用。
四、消斑補髒養生茶配方
材料:黑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豆漿200ml、牛奶200ml、蜂蜜適量。
方法:
1、把黑芝麻和核桃仁清洗乾淨後,研磨成粉末。
2、把豆漿和牛奶倒入鍋中煮熱。
3、再把研磨好的黑芝麻、核桃仁粉加在豆漿牛奶中,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
功效:每天飲用消斑補髒養生茶,可起到淡化雀斑、滋潤肝肺的作用。芝麻是抗衰老食品,芝麻按顏色可分為白芝麻、黑芝麻、金芝麻,功效也各有不同。芝麻小小的身軀卻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
小貼士:芝麻性燥熱,因此有熱燥性咳嗽、咽喉腫痛、面板瘙癢、腸胃炎、牙痛者不宜食用。
喝茶養生要點
1.看人喝茶
中國著名茶學者趙英立說,很多老人擔心喝茶會導致缺鈣,其實只要不喝過多過濃的茶,並且適當多喝點牛奶吃點豆腐,流失的鈣完全可以補回來,上年紀後可多喝些紅茶。
兒童也可以適當喝點淡茶水,對生長髮育有益。
男性適合喝綠茶、3年以上的生普洱、烏龍茶,特別是武夷巖茶,被稱為“男人喝的茶”;
女性可以適當喝些好綠茶,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但在經期、孕期要控制飲茶量,更年期則可以多喝花茶和單從。
2.看季節喝茶
春起花茶和單從。春天重點在於疏通肝氣,而芳香類物質有通竅的功效,所以可多喝鳳凰單從和茉莉花茶。但新鮮綠茶在春季寒氣還太重,不宜多喝,體寒者尤其要注意。
夏爽綠茶和觀音。夏天消暑解渴首選綠茶。此外,鐵觀音、臺灣高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體質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年~5年的生普洱。
金秋烏龍正當令。秋天適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於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既能清除體內餘熱又能生津養陰。秋季最適合喝當年春天的鐵觀音和上年的武夷巖茶。
冬陽紅茶與熟普。紅茶冬天喝可以養陽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熟普洱可以暖胃驅寒,消食化積。
3.看茶喝茶
專家解釋說,中國的茶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類。
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例如??綠茶 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
白茶 性涼,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黃茶 性寒,功效也跟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
青茶***烏龍茶***性平,適宜人群最廣。
紅茶 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
黑茶***普洱茶***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後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
看過的人還會看:
中醫冬季養生祕訣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