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幼兒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習俗。漢語成語有形式簡潔,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民族特色鮮明的特點。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舉一反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稱為孔聖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教學時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

  從教學方面而言,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啟發、開導。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那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類似的東西上。

  舉一反三,列舉出一件事情,進而以此類推知道其他許多事情。比喻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推論,能觸類旁通,善於學習,能夠由此知彼。就比如從我們的生活說,如果我們看到枯葉從樹上落下,從而類推得出秋天到了,天氣會轉涼,早晚要加衣服之類的一個過程就算是舉一反三。

  篇二: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漢語詞語,原意:貪婪得到從不厭煩。今意:貪圖名利或金錢之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春秋末期,周朝的統治分崩離析,各諸侯紛紛獨立,割據一方。晉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一個諸侯國。

  晉國有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範氏、智伯、中行氏六個上卿。

  其中,智伯野心勃勃,千方百計地想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先聯合韓、趙、魏三家攻打中行氏,強佔了中行氏的土地。

  過了幾年,他又強迫韓康子割讓了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封地。接著,他又威逼魏桓子。魏桓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割地求和。

  獲得這三位上卿的土地後,智伯得意忘形,以為天下所有人都害怕自己,便又要求趙襄子割讓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

  趙襄子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惱羞成怒,脅迫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討伐趙襄子,雙方在晉陽對峙了三年。

  趙襄子採納謀士張孟談的計策,說服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自己聯合起來,乘夜出兵偷襲智伯,將他殺死。

  智伯因為十分貪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終於落了個亡命的下場。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後人將它引申成“貪得無厭”這句成語,用來訓誡人不要貪求多得,以免引起別人的反感,而落得身敗名裂。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利益和性命都沒有了.

  篇三:畫地為牢

  相傳在很久之前的社會裡,人們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錯誤,就在地上畫個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懲罰,即使這樣,哪怕他身邊空無一人,他也決不會提前走出圈子半步。

  商紂期間,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路狹窄,將柴擔換肩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武吉被抓起來見文王。

  文王說:“武吉打死了軍士,理當抵命。”於是下令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

  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

  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就怕要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就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準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意思是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或做指定範圍內的事,不得逾越。
 


  看過還:

經典幼兒成語故事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成語故事幼兒版本線上閱讀
成語故事幼兒版
中國成語故事幼兒
中國成語故事幼兒
幼兒園成語故事文字版
幼兒成語故事文字版
兒童看的成語故事文字版
兒童成語故事文字版大全精選
兒童成語故事文字版
成長故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