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日本南瓜早熟栽培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日本南瓜去主根瓜是獲得豐產的重要基礎。南瓜系異花授粉作物,在南瓜開花期蜜蜂較多,故多數靠蜜蜂自然傳粉,省去人工授粉。日本南瓜栽培需要定時管理與施肥。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日本南瓜,又稱西洋南瓜,這是近年來作為一個優質南瓜從日本、韓國等地引進的一種新型菜用南瓜。這種南瓜其肉質緊密細緻,粘質或粉質,風味極佳,果型較小,一般作為蔬菜採收時,其單瓜重1千克;熟性早,結果性穩定,是大棚設施栽培的一個主要蔬菜種類。

  一、日本南瓜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日本南瓜屬於喜溫作物,其生長溫度為25—28℃左右,耐高溫性不及普通南瓜。在32℃高溫時,生長不良。日本南瓜耐低溫性好,生長髮育最底溫度在6—8℃。15℃的條件下就能正常開花。但高於38℃這些南瓜就不能正常開花發育。

  南瓜的根系發達,到生長後期形成龐大的根系群,主根可達100釐米深,大部分根系分佈在15釐米左右。南瓜屬於短日照作物,較低的溫度和短日照能促進雌花的產生。一般在春季,提早播種可以提早開花,多數品種春播時,主蔓13—14節左右就能開雌花。日本南瓜對日照要求較高,在弱光條件下,葉片呈淡黃色,常有化瓜,應以注意。

  二、栽培技術

  1.品種要求

  日本的惠必壽,臺灣的東昇,韓國的錦元

  2.播種育苗

  長江流域大棚內栽培一般可在12月下旬開始播種,2月定植。小拱棚栽培可於1月下旬—2月上旬播種,3月底定植。播種前先浸種24小時,然後催芽。催芽時,將種子用溼毛巾蓋住,放在25—28℃的溫床內,第三天芽長3—4毫米時,即播種到事先預備好的育苗缽***直徑10—12釐米規格***內。也可以浸種後直接播到育苗缽內,放在溫床內育苗。苗床溫度控制在25—28℃左右,然後扣上小拱棚保溫保溼以促進齊苗。出苗後,逐漸把溫度降到白天20—25℃,晚上15℃。小苗有2—3片真葉時,應加大缽與缽之間的距離,防止擠苗徒長,此時,秧苗進入花芽分化期,若於16時至次日8時用遮陽網覆蓋,可降低雌花發生的節位。苗齡40—45天,秧苗具有4—5片真葉時定植。

  3.整地施基肥

  在定植前7—10天要完成土地準備工作。每個標準棚施入600千克腐熟有機肥,加25千克***15—15—15***三元複合肥作基肥施入,然後做畦。一般作成120釐米寬和60釐米寬的走溝。每棚作成三畦,事先鋪好滴管和地膜,扣上小拱捧後等待土溫上升。

  4.定植

  定植前,苗床用75%百菌清或70%代森錳鋅一次,每個營養缽內放三元複合肥4—5粒,杜仲,做到帶肥帶藥定植。搭架栽培者,一般每畦定植2行,株距50釐米,每個標準棚可定植300—400株。

  南瓜的營養價值

  1、解毒:

  內含有維生素和果膠,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保護胃粘膜、幫助消化:

  南瓜所含果膠還可以保護胃膠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癒合,適宜於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3、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

  南瓜含有豐富的鈷,鈷能活躍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造血功能,並參與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合成,是人體胰島細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療效;

  4、消除致癌物質:

  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突變作用,有防癌功效,並能幫助肝、腎功能的恢復,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5、促進生長髮育:

  南瓜中含有豐富的鋅,參與人體核心酸、蛋白質的合成,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固有成分,為人體生長髮育的重要物質。

  南瓜的營養做法

  1.南瓜八寶飯

  原料:老南瓜、糯米、果仁、豆沙、白糖、桂花。

  做法:

  將老南瓜洗淨,在蒂部挖開去瓤,然後將糯米、果仁、豆沙、白糖、桂花等拌勻裝入瓜內,再將瓜蓋好固定,上籠屜蒸至米熟瓜爛即可。

  2.南瓜百合粥

  原料:南瓜半個***約300克***,香米100克,糯米100克,百合、桂圓肉、紅棗、蓮子各20克,白糖、鹽少量。

  做法:

  1.紅棗、蓮子用冷水浸泡20分鐘,蓮子去心,洗淨備用;南瓜去蒂、去籽,洗淨切丁。

  2.糯米、香米洗淨後置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南瓜丁和紅棗、蓮子,用文火煮20分鐘後,揭開鍋用勺順時針攪動片刻,再放入百合、桂圓肉煮10分鐘,然後放入白糖,再加少量鹽以免過於甜膩。


春季南瓜種植技術要點
春季如何拱棚南瓜巧吊蔓
相關知識
春季日本南瓜早熟栽培技術
小型南瓜春季早熟栽培技術
小型南瓜春季早熟栽培技術
甘藍春季早熟栽培技術
西洋南瓜雙膜早熟栽培技術
春季南瓜套作栽培技術
南瓜露地栽培技術詳細介紹
春花椰菜南瓜高效間作技術
菜用優質南瓜龍早面栽培技術
黃巖區茭白兩熟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