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要怎麼養_蟋蟀的飼養方法
飼養蛐蛐可以說是中國的一項文化遺產,蛐蛐就是蟋蟀。在古代的生活中,鬥蛐蛐在閒暇時間滿足了人們娛樂的需求。不過蛐蛐要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養蛐蛐的方法
1、用盆
晚秋時節,天氣已冷,這時用盆須用近年所產的新盆,盆位徑比前期可略小一些。此時又因蟋蟀本身偏老等因素,大已不如早期那樣頻繁活動。為了促使其增加活動量,可將盆底擦拭得光滑如鏡,使之因站立不穩而經常走動。同時,可以用加溫方法,使蟲盆內的溫度保持在20o~25℃之間。
2、食物
晚秋時蟋蟀的食物,應力求精細和營養充足,一般可用清蒸鯽魚肉、鰻魚肉,以及芝麻蒸熟之後搗成泥狀。攪拌在粥飯喂之。漸至後期,蟋蟀食量比早期明顯減少,並有拒食現象。這時,除繼續採取上述的加溫、擦拭盆底等辦法外,應適當改其食物品種,可以純葷食物喂之,也可喂竹蟲之類的小活昆蟲。
3、飲水
對晚秋蟲的飲水,應注意予以合理補養。可用中藥紅參、首烏、牛膝、旱蓮草、甘草各等分,泡水飲蟲。
4、洗浴
時至深秋,天氣寒冷,所養之蟲。一般可不在洗浴。如果必須洗浴時則一定要掌握 水溫,最好用剛從非雖取出的尚帶熱的水來洗。
5、下雌
到了深秋晚秋,原先所用的三尾多已大腹便便不堪配用。此時如果所替三尾較多,可另換元雌三尾;三尾少的,可將大腹三尾關養在一個放有水縣泥土的大容器內,不使其聽到雄蟲鳴聲,如此十數天之後,待腹中蟲子產淨,又可使用如常。在此期間,蟋蟀仍然不可缺少三尾,可以甩其他三尾替代用之。這時,應經常讓雄蟲與三尾過蛋交配,以保持其體內的暢通,三尾也不必再像早期那樣頻繁提落,放養在一起也不會有什麼妨礙。
6、三尾養法
“未養蟋蟀先養雌”,這是秋央飼養配雌的一個總要求。三尾須在早秋捕捉,這樣剛脫殼的元雌才多,在土中尚未交配,以後一旦需要則可快速貼鈴。在數量上,如果條件許可,可多多益善,須知每隻蟋蟀至少要為其準備四五隻三尾,以供其輪流使用。選雌不重於色而重其身形。一般理想的蟲形有:烏頭、弓背、細鬥絲的駝背三尾;小頭。大肚,長身的白肉三尾;小頭、圓肚、短身的梅花三尾;小頭、長身、長飛翅的飛翅三尾。其中,最佳的是梅花三尾、飛翅三尾。此外,有一種紅頭、黃腦蓋、粗鬥絲、長腿足、形狀凶惡的老虎三尾。此類三尾應堅決不要,因其常傷損雄蟲。三雌一般要準備兩批:一批是那些少足少腿殘缺不全的三尾,以供當時使用;另一批則是生相完好的三懇,要另處流養,又可使其聽到雄蟲的鳴聲,以待深秋鬥前使用。三角的飲食要多樣化,除和雄蟲一樣的主食外,還要時常喂一些水果,同時應經常洗浴。常看到有的養蟲魚.對三尾的飲、食、浴等完全忽視,平時不大浴蟲”餵食也是好幾天才放一次,不管其髒不勝、餿不餿,以致三尾六爪花如踩泥球非常只髒。這對雄蟲是有害的。必須改變這種做法,實際上對三尾的飼養,應該比雄蟲更加細緻小心。
蛐蛐的藥用價值
【別名】蛐蛐兒、夜鳴蟲、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
【簡介】蟋蟀科昆蟲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乾燥全體入藥。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晒乾。
【性味與歸經】辛、鹹,溫。有毒。
【功能與主治】利尿,破血,利咽。用於水腫,小便不通,尿路結石,肝硬化腹水,咽喉腫痛。
【用法與用量】2~6只,水煎或焙乾研粉服。
【注意】體虛及孕婦忌服。
【備註】***1***東北地區產一種蟋蟀為Seapsipedu aspersus Walker,另有棺頭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等在不同地區也供藥用。
【各家論述】
1.《藥性考》:能發痘。
2.《任城日記》:治水蠱。
3.《綱目拾遺》:性通利,治小便切。
4.《四川中藥志》:治陽痿。
5. 趙際昌:凡產不下,用幹看一枚,煎湯服。
【選方】
①治小水不通,痛脹不止:蟋蟀一個。陰陽瓦焙乾,為末。白滾湯下,小兒減半。***《醫方集聽》***
②治跌撲傷小肚,尿閉不出:蟋蟀一枚。煎服。***《養素園傳信方》***
③治老人尿閉:蟋蟀四隻,螻蛄四隻,生甘草一錢。煎湯,分三次溫服。***《現代實用中藥》***
④治小兒遺尿:蟋蟀一個。焙,末,滾水下,照歲***數***服,如兒十一歲者,每次服一個,服至十一個為止。***《慈航活人書》***
⑤治腎虛陽痿:蟋蟀、晴蜓、狗腎。共為末,兌酒服。***《四川中藥志》***
蛐蛐的分佈範圍
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中國已知約150種,其中臺灣省50種。***另此處資料有疑問:世界上已定名的約有1400種以上,我國已定名有30種以上。***若干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
>>>下一頁更多精彩“蛐蛐的生活習性”
秋田犬的飼養方法是什麼性格特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