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應該如何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0日

  婦女人到中年,確是生理上的一大轉折點,身心兩方面都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必須注意保健養生。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更年期的養生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更年期的養生方法

  正確認識,穩定情緒

  更年期的來臨乃不可逆轉的自然發展規律,應該泰然處之。不少婦女惴惴然想得太多,以致人未老而心先老。心老可怕,徒然自尋煩惱,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婦女,易於導致抑鬱、頹喪、緊張焦慮、喜怒無常,不能如常生活,反而傷害自己,加速衰老。未退休的,堅守崗位,努力工作;已退休的,積極投入社會組織與活動,發揮餘熱。

  調整飲食,增加活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基礎代謝逐漸下降,熱能需要減少,所以膳食必須合理調整。

  運動不僅能增加熱能消耗,促進機體代謝、增強體質,且能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增強機體防禦動脈粥樣硬化的能力。此外,還能刺激成骨細胞,使骨組織增加,防止骨質疏鬆。更年期婦女平時要加強鍛鍊,但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注意衛生,定期檢查

  進入更年期後,陰道粘膜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和支援,變得菲薄,上皮細胞內糖原量減少,陰道酸性降低,區域性抵抗力削弱,易受致病菌感染,故需特別注意陰部清潔衛生。雖然月經失常是更年期間的必然現象,也要注意其他婦女病,特別是婦科腫瘤的可能,因此,為防萬一,應每隔3~6個月作一次婦科檢查。倘若月經週期紊亂之外,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及時就診,以免失血過多,導致貧血。

  更年期有哪些症狀

  1、面板乾燥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新陳代謝快速下降,面板會變得乾燥和皺紋增加。特別是口部以及眼角周圍,皺紋會特別明顯。另外,面部毛孔也會變大,面板色斑沉澱加快。

  2、鈣質流失比較快

  更年期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而這也使得身體鈣質流失比較快。所以,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會患有骨關節痛症,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骨關節痛症會發展為骨質疏鬆。

  3、頭痛

  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很容易出現頭痛的症狀,而這是更年期的常見症狀之一,除了頭痛之外,很多女性還伴隨著眩暈、耳鳴、失眠、煩躁、多疑、情緒反覆等情況的發生,作為家人,這個時候就應該對他們關心和理解。

  4、月經反覆、換亂

  由於更年期是與卵巢功能的變化有關的,所以更年期的女性會出現月經反覆、換亂的情況。

  5、月經紊亂

  月經紊亂是更年期婦女最普遍、最突出的表現。月經經常延遲,甚至幾個月才來潮一次,經量也逐漸減少。當雌激素越來越少,已不能引起子宮內膜變化時,月經就停止了,稱為絕經。

  6、陣熱潮紅

  陣熱潮紅是更年期主要特徵之一,部分婦女在更年期內由於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血中鈣水平也有所下降,會有一陣陣地發熱、臉紅、出汗,伴有頭暈、心慌,持續時間為一兩分鐘或12分鐘~15分鐘不等。

  7、腰痠背痛

  腰痠背痛是骨質疏鬆的早期症狀之一,而出現這種狀況的婦女還會有肩周炎、頸椎病。

  8、心血管及脂代謝障礙

  可能會出現冠心病、糖尿病。

  9、神經、精神障礙

  女性更年期都有哪些症狀?有的婦女,血壓上下波動較明顯,可能有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性格變化、記憶力減退等。

  如何緩解更年期症狀

  運動鍛鍊體質

  長期不運動的人,容易提早衰老。保證每天或每星期進行運動鍛鍊,可以有效鍛鍊體質,提高人體內部機能運作協調性,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利用運動延緩更年期,可以選擇散步、大太極拳、慢跑、騎自行車等方式,無需選擇劇烈運動,同樣能夠達到鍛鍊身體目的。

  控制飲食

  養生專家都特別注重飲食方面的養生法則。女性飲食當中,長年累月接觸高糖份、高脂肪、高鹽份食物的話,會導致更年期提早到來。所以,平時進食因遵循清淡原則,多補充碳水化合物、纖維素、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有助調理身體,延緩更年期到來。

  預防肥胖

  肥胖不但會為身體帶來多種疾病,而且也會導致更年期提早到來。身體處於肥胖狀態時,高血壓、脂肪肝、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問題會隨之而來。當身體患有這些長期性疾病時,身體機能自然會比正常人衰老得快。要延緩更年期,就要注意一日三餐熱量、糖份以及脂肪攝入量,預防患上肥胖症。

  和諧生活

  生活是成年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元素。研究表明,和諧生活有助女性延緩更年期到來。因為完美理想的生活可以刺激女性激素分泌、緩解緊張精神壓力、保持愉悅心情,從而延緩人體衰老時間。


肝的養生方法
學習古人怎樣養生
相關知識
更年期應該如何養生
老年人應該如何養生和擁有心理保健知識
冬季老年人應該如何養生
老年人應該如何養生_老年人養生保健之道
女人在經期應該如何養生與保健
老人過年過節期間該如何養生
中年男人應該如何養生喝什麼茶
今年秋分時節應該如何養生
秋分應該如何養生
秋分時節應該如何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