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西瓜流言千萬別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夏天來了,甘甜多汁的西瓜也來了。可是,“西瓜爆裂於瓜棚”、“西瓜注射增甜劑”、“西瓜使用膨大劑”、“嫁接西瓜不能吃”等說法接二連三的亮相讓消費者們不知何去何從。夏天還敢愉快地吃西瓜嗎?

  西瓜爆裂只因膨大劑?

  西瓜尚未成熟卻紛紛爆破,別笑,這是真事,發生在江蘇省丹陽地區。人們將其原因歸結為”膨大劑的使用“,從此談”破“色變,選購時儘量挑小的買,生怕購得使用了膨大劑的瓜。膨大劑到底是何方神聖,讓人們避之不及?

  膨大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一類,屬於農藥範疇***依照1997年國務院頒佈《農藥管理條例》中農藥的定義***。常用的膨大劑有氯吡脲、赤黴酸,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以及蛋白質的合成等功效。

  在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從日本引入膨大劑,1992年得到了我國農藥登記,並在一些省份推行。如今,氯吡脲在我國、美國、歐盟、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都有著廣泛使用。目前為止,正常使用時,還沒發現膨大劑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但是不當的使用***過量或是時期不對***會引起果實畸形。

  而引起瓜開裂的因素很多,首先種植品種的特色就是皮薄、易裂,比如廣受瓜農和消費者喜愛的京欣1號,就存在易裂果的特點,後來中國農科院、大興縣農科所等單位又合作培育了抗裂京欣的品種。其次是長時間的乾旱後下雨,西瓜吸收水分後容易脹裂,再加上晝夜溫差,西瓜皮就很容易開裂。上述丹陽西瓜爆裂主要就是這種原因。

  太甜的西瓜注射了增甜劑?

  每到吃西瓜季節,都會有“打針西瓜”的訊息。傳言黑心商販為了讓西瓜賣個好價錢,往裡面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紅等食品新增劑,這令很多人感到擔心。對此,專家和瓜農均表示,不可能存在打針西瓜,因為給西瓜打針,既不能被吸收,還不利於儲存銷售。

  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許勇研究員表示,植物只有通過維管束組織才能吸收水分與營養,給西瓜採用打針方式注射液體物質,是不可能被吸收的。強行注入,只會在微小組織內積累,破壞西瓜瓤組織特性,在短時間內變質,不利於儲存。記者曾走訪了北京東城區的幾家水果攤、水果批發市場和大興區瓜地,不管是零售商還是瓜農都說,西瓜不可能打針,因為西瓜一旦有點傷口,會爛得很快,沒人願意做這賠本買賣。

  之所以有此傳言,許勇分析,可能是因為西瓜栽種需使用一些葉面肥,這能提高西瓜的光合作用,從而增加果實糖分,這是西瓜常用的栽培技術,沒有任何安全問題。一些化肥廠商稱這類葉面肥為“增甜劑”銷售。可能由於部分瓜農與公眾缺乏科學理解,將“增甜劑”傳成了“注射劑”。

  至於“打針西瓜”有“白筋”,科學松鼠會成員史軍介紹,這是西瓜的維管束。本來在西瓜成熟過程中,這些維管束會逐漸降解,但由於肥料、品種等因素的影響,有些西瓜的維管束纖維沒有被降解,甚至發生了木質化,從而形成了黃色的條帶。西瓜果實內部出現白籽,可能是因為在早春西瓜授粉中出現受精不良。

  消費者自己要學會挑西瓜,第一招看顏色,花皮瓜類,要紋路清楚,深淡分明;黑皮瓜類,要皮色烏黑,帶有光澤。第二招觀形狀,正常西瓜的外形應是球形或橢圓形的,且表面平整光滑,不會出現凸起或凹陷;第三招彈西瓜,好西瓜託在手中,用手指輕輕彈擊,會發出“咚咚”的清脆聲,而且託瓜的手感覺有顫動,如果西瓜發出“噗噗”的悶響,一般是熟過頭了;若是生瓜則是“噹噹”的聲音。

  嫁接西瓜不能吃?

  有人說了,嫁接出來的西瓜不如原生西瓜好,瓜農自己都不吃,所以我們也不能吃。這裡需要講一下西瓜這種作物不同之處,它的種植較為特殊,若是在同一塊地上連續兩年栽種,第二年的收成往往不好。抗病力下降,病害頻生,植株大量死亡甚至絕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採用嫁接轉根的方式培育。將西瓜的芽或是枝條接到只留著子葉的葫蘆或是南瓜等砧木植物上。因為南瓜砧、葫蘆砧的嫁接苗有非常多的根系,吸收能力更強一些,製作的養分也更多,有利於西瓜苗的前期生長。就像是找了個代孕媽媽,南瓜或是葫蘆上結出了西瓜。

  嫁接有效地阻止了枯萎病等問題的發作,杜絕了減產甚至絕收等問題,使得西瓜能夠連作,因此被廣泛採用,不僅我國,日本的西瓜生產中嫁接育苗栽培佔95%以上。

  試想一下,如果嫁接西瓜對人體有害,又怎麼會有如此大規模地應用呢?再說,嫁接只是一門技術,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技術對人體是不會產生什麼危害的。它利用的是植物間互補的性質以提高產量。

  當然,如果嫁接砧木不合適,嫁接的西瓜口味會差一些,偏硬,但這並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不能因為它不好吃了,就說它不能吃了。

  隔夜西瓜不能吃?

  夏日溫度太高,常溫西瓜已難以抵禦,人們更愛吃冰鎮西瓜,然而據說過夜的冰鎮西瓜不能吃!有圖有講解:一家三口因為吃了冰鎮西瓜全部進了醫院。並附有實驗,切開的半個西瓜封上保鮮膜,常溫下儲存12小時後送去檢測,發現樣品的培養基裡分佈著密密麻麻的菌群,數量以億計。最終得出隔夜西瓜不能吃的結論。

  貌似很有道理,事例加實驗再加科學解讀。然而,實驗者似乎混淆了兩個概念:細菌和致病細菌。有時候,細菌很多並不意味著致病細菌的濃度高於安全標準。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漏洞:切西瓜的刀、冰箱裡面都是有細菌的,你怎麼知道你檢測出來的是西瓜本身的還是外在環境中的細菌呢?

  為了求證,四川合泰食品司法鑑定所的無菌實驗室對記者模擬市民冷凍儲存的西瓜進行處理,沿表層下約2釐米取了25g樣品,放入10倍、100倍、1000倍的225ml生理鹽水中進行稀釋,約48小時後取出測試。結果每克約3800個細菌,遠沒那麼傳說中的那麼誇張,工作人員稱,若其中沒有致病菌,這個數量級的細菌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不過,專家建議,西瓜因為比較甜容易滋生細菌,再加上冰箱裡面各樣的細菌,其中不乏致病菌,所以西瓜切開後不宜放置太久,最好不要超過四個小時,吃的時候最好削掉最上面的那一層。

  西瓜作為夏天的應季水果,自然有它消暑除溼的特色優勢。近年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放大了公眾對於餐桌食品的關注,也帶來了一些聳人聽聞的偽科學說法,作為消費者,我們科學探尋真相,不偏聽偏信,作為生產者,也應珍惜這多年信任建立的市場信譽,不為一己之利破壞規則。

方便麵的危害及健康吃法
西瓜清火嗎
相關知識
這些西瓜流言千萬別信
吃飯喝酒禮儀千萬別碰這些東西
領導千萬別問這些問題
職場裡的這些人千萬別錯過
這些食物千萬別吃錯
魚的這些部位千萬別吃
女人補氣血的中藥配方有哪些補氣血這些誤區千萬別犯
吃西瓜千萬別忘了健康
夏天開車穿什麼鞋最好:千萬別穿這些鞋
乳腺增生不能吃什麼食物_這些食物千萬別碰